通过对第四模块的共读,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无疑是《音乐课堂里的数据应用》。因为身为一名音乐学科的教师,这一讲对我来说非常受用。在本讲中提到,音乐、美术、通用技术、体育等学科都是以实践型课堂为主。例如:仿真乐器、编曲软件、节奏软件等等,是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通过本讲,深刻地学习到了如何融合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理解音乐学科的能力和提高学生们的实践创造力。
传统的音乐课堂,都是以模仿为主。不论是击打节奏,还是学唱新曲,都是老师先做示范,学生再模仿这样一种模式。久而久之,音乐课堂便缺少了许多自主探索精神和主动学习的乐趣。现如今,融合了信息技术之后,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提高了许多。例如:学生可以再编曲软件中自行加入节奏,同时创编乐曲。当学生们自己所创作的歌曲呈现在他们的面前,便能够增强学生们对音乐学科的自信心,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融入了信息技术的音乐课堂,学生们还能通过网络查阅各种有关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这便是让学生自行进行音乐赏析。曾经的传统模式的音乐课堂,任何关于乐曲的深度解析都是依靠教师的口述,而现如今的音乐课堂,学生则可以在学习新的曲目之前就能对它有一定的背景了解,这样一来,当正式开始接触新课的时候,学生便可以显得得心应手。同时各类型的软件,还能够让学生在原有的乐曲上自行改编,例如:加入一些新的节奏型、变化音、变调等等。
小组合作探讨分享自创作品。经历过自编乐曲、自行改编、对乐曲的自我理解之后,所生成出来的属于学生自己的“新作品”,在小组内共享,这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感受到了分享自己成果的成就感。
所有的一切,都是要回归我们的重点,那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忽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的和极大认知潜能的实践者。信息技术教学、多媒体教学也应如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思路,并把每个学生的需求都放在重要地位再进行教学,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教学上的成功。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必须要想方设法去学习、运用、推广信息技术教学、多媒体教学,让它们成为我们音乐课堂上的好“助教”,真正做到让音乐“声”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