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每个学科的底层规律,以英语学习为例子。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读书?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自然没有错。但我觉得读书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你的痛点,解决现实遇到的问题。比如:在没有当班主任之前,我阅读了十几本关于班主任的书。 我为了成为一个好父亲,女儿出生之前我就看了十几本育儿的书。
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时间看起来,我发现我们要解决的痛点:比如学生怎么记单词、如何背课文、如何提高听课效率、如何备课、怎么解决学生不交作业的问题。一个都没有提到。
难道学校选书是乱选的,我觉得不是。上海学生在世界PISA的测试连续四年排行都是世界第一的,这个测试包括阅读素养,学科素养和科学素养。可见,中国教育最厉害的地方是上海,上海最厉害的老师就是这些特级教师,一本书是他们很多人一辈子教育的精华。读了肯定收益匪浅。
再次看这本书,我发现,这本书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书,而是让你不痛的书。从教学的底层规律阐述各个学科如何学习和教学系统的书。打个比方,就是让你用了这个方法,就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各种教学问题的书。
第二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做了笔记,把每个学科的学科思维都总结出来。我觉得只有掌握底层的学科思维才算拥有这个学科的素养。而底层的逻辑往往是一句话或者几个词就可以概括出来的。大道至简。什么是高手,就是能把一本书用几句话说清楚,什么是专家就是能够把一个复杂的事情用一句话说清楚。而一代宗师用一个词就可以了,甚至就一个字。比如如何教好英语:以前我认为只要教得好就可以了,就拼命找教学法的书来看。后面你会发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后面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关键是“学”,英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再后来,继续提高认知,发现英语就是“用”出来的。就是不断的创设一个学生用英语的环境,让学生多用,用就具体表现为“听、说、读、写、翻译、表演、演讲、唱歌、看英语电影、配音等多种方式”。所以“用”就是底层的英语教学规律。这个道理很简单,你学开车,不是教练开车多厉害,而是教练个给你多少练习时间。其它学科也是这个道理。在用英语的这些要素里面,最重要的是大量的阅读和写作来促进英语能力的提高。这个观点就是上海的特级英语老师何亚男老师提出的。她还来过我们学校。
学校的品牌之路
我们学校的品牌之路的建立主要靠老师的奉献。桂电的崛起是靠老师的敬业,严格的管理。随着政府对公立学校的扶持,我们面临的困难会更多。因此我们非常需要打造一个品牌确保学校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很多全国名校现在已经有了学生的标签,比如二附是外语特色,即墨是互帮互助,杜郎口是以教促学。什么品牌?就是你这个学校学生的特点比全国很多学校厉害一大截。我个人觉得,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培养学生的好学,自主学习的精神。
学生的三个痛点:学生不主动学习,不主动问问题。求学的本意是求老师和学校学,而我们现在还是老师求学生学。
我们的很多学生丧失了教育的好奇心,求知欲。
怎么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呢?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找到三个方法。
三个方法:第一:让学生体会学科之美;第二、学生为主体;第三、教育生活化。
学科之美:比如语文和英语老师带领学生欣赏中外诗词的美;化学老师带领学生体验物质变化之美、体育老师的运动之美、生物老师的系统之美、数学的逻辑推理之美、政治的智慧之美、地理的环境和人的和谐相处之美等等。学科之美还体现在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的本质区别。比如英语和语文都是语言学科,但是不单单写法发音不同,关键是语法不同,这才是本质的区别,中国也有方言,但是句子语法机构是一样的,只是发音不一样而已。中文是重要的东西放后面,英语的重要的放前面。为什么呢?语音是文化的载体。根本区别在于中国是大陆的农耕文化,英语是海洋文化。西方文化发源于爱琴海。中国在农耕休息的时候,就经常串门聊天,先拉近感情,最后走之前才说重点。而海洋文化是这样,古希腊罗马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国家,要去另外一个国家往往要经过大海和陆地,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见了面,剩下半条命,肯定直接说重点。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英语有各种的从句,特别是定语从句。翻译的时候也会注意要根据英文的思维方式调整语序。再比如,中国的汉字和英语的单词的用法的区别。英语是专词专用,汉语是一词多用。我就给学生打个比方。你吃西餐,越高级,各种工具越多,可以在桌面放一排。而中国一双筷子吃遍天下美食。因此我们记单词的时候,就不能随便用,专门的词组单词用在专门的语境里面。比如这个词。我们中文可以关灯,关门,关燃气。但是英语要用 turn off the light和close the door,switch off the gas等不同的词组来表示。因此在记单词和词组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放在句子里面记。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单词。记单词也要讲究方法,汉语有说文解字,英语也有比如词根,词缀和英语的词源。比如当学生记act的时候,你可以教学生男演员actor,女演员actress,积极的active,action行动等词。这就是词根的理论。词源的例子也有,语音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 比如America美国这个词,是来自一个意大利的航海家的名字,可是发现美洲的是哥伦布啊,原因是哥伦布死之前都认为他发现是是亚洲,当年他们开辟新航路就是为了去亚洲。灾难disater这个词,是有dis和aster组成的,古代欧洲人喜欢占星术,dis是扰乱的意思,ater是星星的意思,当星星的顺序乱了,意味着灾难就来了。
老师当然也要美,不仅形象美、内在也要美。简单来说就是要有个人魅力,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打造良好的师生环境。这里我讲一个故事,我的姑姑有两个儿媳妇,大儿媳妇很小气,而且没有读过书。 小的很大方,初中毕业。但是我姑姑对大儿媳妇言听计从,对小的不喜欢。后面我问了我父亲才知道原因。大儿媳妇和我姑姑说话的时候,很尊重姑姑,用商量的语气。而小的说话很大声,语气不好。这样,哪怕小儿媳说的是真理,我姑姑也听不进去。因此我们当老师,一定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个人魅力,这包括个人专业能力和其它综合能力。你再有水平,学生不愿意听你的课,你的教学效果也就会很差。
第二、学生为主体。我们校长提出的六个要让,其实就是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六个要让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参与,学生参与了学生不仅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而且还有很大的成就感。为什么学生会沉迷游戏,因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不到成就感,特别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游戏里面,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得到大大的满足。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多给学生机会,甚至让学生也当下老师。我整个高中的经历,最自豪的两件事情就是我上台给全班同学讲过题目、还有老师考完试卷后让我帮写一个试卷评价。
学生为主体的第二个内涵就是要关注学生。老师一定不能成为幻灯片的播放员,也不能一直看书和念试卷。要时刻关注学生,和学生有眼神的交流,校长不止一次和老师们提到这个问题。细心的老师在听校长的课,殷老师、熊老师的课的时候都会发现,这几个老师的课眼睛都是看着学生的、校长的目光是慈祥鼓励的、另外两个老师的目光是很犀利睿智的。这样大部分学生都是处于听课的状态。上周我看了一本书《乔布斯的魔力演讲》里面有一句话。如果你不看观众,你就切断了和观众的联系。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活动。没有了目光的联系,你就无法进行。
学生为主体的第三个内涵就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动脑。我们校长提出的单元章节过关练,口头笔头着力练,重点难点反复练,热点疑点综合练。一句话概括就是变着法练。为什么呢?我昨天看了一本书《学生为什么不爱学习》提到,因为我们大脑不喜欢一层不变的,喜欢变化的。这么反复训练就是要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从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这就是学生还有大人喜欢看各种抖音视频和朋友圈的原因。学生的成长是要走出舒适区的,而我们大脑是不喜欢动脑的,喜欢舒服,直觉的。《刻意练习》这本书提到,通过一万个小时的刻意练习,人人都刻意成为专家。刻意练习就是在不舒服的区域练习。学习任何技能是一样的,比如做饭,我妈做饭的时间比我表第长很多,可是我妈妈就会做几个菜,可是我表弟跟着师傅学习,每天刻意练习,尝试新的学到熟练为止,一年的时间就能做出很多好菜。我们老师的教学成长也是一样,学生能力提高也是一样,通过不断的练习走出舒适区实现成长。
第三、教育的生活化。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教育”。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把学科和生活联系起来。因为人只关注和自己生活有关的东西,比如政治老师要讲一些时事。英语老师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可以用实物教学,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东西,学生喜欢的明星或者卡通人物,学生的同学学校的老师等等。学生就比较兴奋参与感就很强。英语老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平时生活中看到的英语单词缩写是什么意思,试着把看到的东西翻译成英语。其实我们身边有几个老师做得很好,比如翟书记的地理课,就模拟了飞机的航班和导游。比如江峡老师的生物课,江老师就自己购买扇贝给学生做实验研究。学生就非常喜欢他们的课。生活化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科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学会了这个学科,对自己有帮助。政治学科中的哲学思想和经济学是让人变得更加有智慧而且是离钱最近的学科。历史学科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格局、历史观、还可以洞察社会发展规律遇预测未来。很多人都希望拥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吧。历史老师如果和学生分享下《人类简史》《世界简史》推荐学生看《极简世界史》这个漫画的,学生看了之后一定会对历史有兴趣。学生懂了历史,看了一些电视剧,还能马上说出不符合史实的镜头,学生会多有成就感。
未来教育的方向
教育的未来在哪里?我们现在的班级教学体制是100多年前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现在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人工智能在路上了,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的教育变化也是会改变的。
未来的教育有三大趋势。一个是个性化。一个是网络化。一个是翻转课堂。个性化好理解,以前的教育是100个进去,1个人出来。现在和未来将是100个人进去,100个人出来。网络化在最近三年已经兴起,网上很多微课和网校,你拿起手机,随时随地用碎片时间用很少的费用就可以学习。本书还提到了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来自于一本书《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一个在美国的印度青年在美国为了帮助他的弟弟妹妹学习数学,就自己录教学视频到网上。他的弟弟妹妹就可以反复学习,看完后连续做10道题目。过关了可以看下一个视频。这个叫精熟教学法。我们平时说的60及格其实是很有问题的,说明学生至少还有40%没有掌握,因为有的是猜的。比如一个学生初一能考80,初二初三就很难了。有可能考到的是那些前面20%的题目,他的分数就很惨。翻转课堂也用到了学校教学里面了。具体做法就是学生在家里学习视频,直到看懂为止。到学校老师把学生按照层次分组,分组讨论完成任务。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现在在美国的一些学校,学生已经打破了年龄的限制,学生是按照水平在一个班级学习的,只有你通过了这个等级的考试你才能到下个等级学习。有个著名的日语培训机构,就是采用这个做法,升级制度教学,打败了其它很多日语培训机构。
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的解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