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就一介凡夫俗子,无须争强好胜,只愿做一名护航者,去影响一些人就够了,懂得舍弃,才能够得到。
——鱼先生丨2019.11. 16
01 被动与主动
人真正得差距都是从走出校门后开始慢慢显现出来的,而学校与社会最大的不同就是学习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学校里面,当你停止学习的时候,会有人督促你,比如老师和父母。
出了社会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学习从被动到主动的变化。
比如上班的时候有些人喝茶打屁,有些人安分守己,有些人兢兢业业。
下了班,有些人游戏人生,有些人默默无为,有些人学习赚钱。
那么人生能够开挂的自然是那个对工作和自己负责的人。
也许一毕业的时候大家都差不多,但不断的经历着一次次的选择造就了大家的变化,这都是自己选择的,而且是具备主动性的。
02 想象与做到
生活中经常会遇见一些人,说的时候天花乱坠,感觉自己行动力百分百,做的时候却基本很难以实现,第二天回归到自己浑浑噩噩的平淡生活中,不断循环重复,透支人生。
这就是一种自我欺骗,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状态,当然影响更多的还是自己,别人最多就是对你失望或者不去理会你罢了。
除了语言还有一些实际的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当你定了闹钟,但却不起来,而且还因为闹钟不停的响而影响了自己的睡眠。
又或者当你给自己做了计划,但结果却只实施了5%的时候,那么你浪费的就是做计划的时间和完不成事情的懊悔。
这类人的特点就是,想要更优秀,想要享受更优质的生活,但不愿意做持续性的坚持,这就造就了想象与做到之间产生的差距感。
在想象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中,自我徘徊的度过一天又一天。
如果你存在这份差距感,但你毫无在乎,那倒也无所谓了,最怕的就是不愿意去做,但还想得到,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矛盾的心理。
但好在矛盾是双面的,会产生问题,也会警醒自己。
关键还是回到了第1点说的主动与被动上面。
所以当你想象了,明白了,不去做,自然会产生矛盾,这就是你的痛苦源。
当你想象了,去做了,也就获得了相应的价值,你的收获就会随着你的自我价值增高而增高。
但保持自我价值的的持续增高,这需要的是一份毅力,一份眼界,所以成功的总是少部分人。
03 知识会上瘾
人愿意去付出,我认为根源点就在于两个方面,金钱和成就感。
金钱很好理解,就是你付出时间和价值,然后获得相应的金钱,这是直观的交易。
成就感分为两个点,第一金钱激励获取的成就感,第二兴趣使然获取的成就感,就是做的这件事,要么能带来荣誉,要么能满足内在的需求,要么能丰富精神世界。
比如一些艺术家和匠人,他们就算没有金钱也会坚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算很窘迫也会去做,因为这件事可以让他获取满足感,这就是一份成就感。
那么无论是金钱还是成就感,只要我们进入了一种求知的过程,是会“上瘾”的,这里的“上瘾”是褒义。
如同我读书,是到了社会上才开始喜欢的,为什么喜欢?
因为可以让我拥有更多的能力和财富。
所以促使你“上瘾”的条件就是能够带给你金钱和成就感。
但往往在“上瘾”之前一定是具备距离的,如何度过这个前期的考验,还需要你具备一定的思维意识和毅力。
04 延迟感
如果做一件事情,前提是正向的,而且能够让你酣畅淋漓,你会去做吗?
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在做一件事情之间,它是具备一个时间接受度的,也就是上面我说过的距离。
比如健身,我们来看下心理状态变化:
健身前,各种不想,各种理由想逃开;
健身中,在放弃和坚持中摇摆不定;
健身后,酣畅淋漓,心情舒畅,感觉真棒。
再比如读书、写作:
一开始,各种读不进去,写不出来,觉得很难,慢慢的突破这层壁垒,寻找方法,尝试从感兴趣的开始读写。
最后当你写了200篇文章以上的时候,那么这个你曾经不想去做的点,也可以成为你与别人聊天的一个谈资了。
所有的金钱和成就感都是会被延迟的,而很多人在延迟的这个过程就放弃了,正是因为缺乏眼界,看问题不够持续所致。
05 可持续的眼界
人的一生是一条线,而我们的当下是一个点,所有的线都是一个个点所累积而成。
眼界放远些,从长远的线去制定自己的目标策略,然后合理利用每一个点的持续坚持,去实现你长线的状态目标。
如果没有长线思考,就很容易盯着眼前的得失,从而失去长期持续的财富,
典型的例子就是一辈子都在靠贩卖时间为生的工作者,当然这里不是贬低任何的劳动者,只是说明一种状态。
毕竟人各有志,人生的意义也并不只是靠工作和财富自由来衡量。
大的财富往往都存在于可持续的坚持中去,比如读书,你读一本书时,无法为你带来财富,但读十本,一百本的时候,自然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差距不能只看眼前,放眼未来,很多的困难也就变的不那么难了,很多的迷茫也就更加清晰了。
今日诫语: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鲁尼恩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