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注释】
▲或:代词,有人。
▲悉:何,怎么。
▲为政:从政,出仕为官。
▲施(yì):延续、蔓延、影响的意思。《诗经·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书》:《尚书》。《古文尚书·君陈篇》:“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成王这样说:“君陈!你有孝顺恭敬的美德。因为你孝顺父母,又友爱兄弟,你就能够把你的孝悌风气影响到政事上来。” )
【译文】
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何不从政呢?”孔子说:“《尚书》上说:‘孝啊,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孝悌的风气影响到政事上。’这也是为政了,为何去从政才算为政呢?”
【学而思】
儒家思想是入世之学,孔子并不反对从政,“是亦为政”指君子不能“治国、平天下”的时候,就先“修身、齐家”。因特殊原因不能出仕为官的时候,君子也要做到“修己安人”,用自身的言行影响身边的人。
【知识扩展】
孔子不仕的时间是在孔子四十二岁至五十岁期间和六十八岁返鲁之后。
《史记·孔子世家》:“季氏亦僭[jiàn]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季氏自己也僭越礼法凌驾于公室之上,大夫执掌国政,因此鲁国从大夫以下全都僭越礼法背离正道。所以孔子不愿意再在鲁国做官了,退闲在家,专心研究整理《诗》、《书》、《礼》、《乐》这些典籍,学生们越来越多,有的甚至来自远方,无不虚心向孔子求教。)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然鲁终不能用孔,孔子亦不求仕。
(孔子离开鲁国一共经过十四年又回到鲁国。鲁哀公向孔子问为政的道理,孔子回答说:“为政最重要的是选择好大臣。”季康子也向孔子问为政的道理,孔子说:“要举用正直的人,抛弃邪曲的人,邪曲的人也会变好。”季康子忧患鲁国盗贼猖獗,孔子说:“如果你自身做到少私寡欲,下级官员和百姓就跟着上行下效,国家风气正了,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即使你奖赏盗窃,民众也不会进行盗窃。”但是鲁国最终也不能重用孔子,孔子也不要求出来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