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和教师是唯一活跃体,共同体很容易自我陶醉,不是教师成为绝对的权威,就是学生永远不会犯错。
—— 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
今天开始阅读《教学勇气》第五章“教学于共同体中——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作者以一首小诗拉开了本章的序幕,诗的内容如下:
要看到一粒沙中的世界,
要看到一朵野花中的天堂,
将无限紧握于你的掌心,
将永恒捉住在片刻之际。
当我们处在一个真正的共同体中,我们的认知源自伟大事物,那么伟大事物的魅力也会感染着我们,邀请学生参与到这个共同体中,促成一种互动优质的教学。
然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并非是互动共享的,教学成了独角戏,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并且只是把结论传授给学生,往往是满堂言,而且学生只能被动接受,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兴趣都会被消磨掉。在应试教育下,成绩是唯一评价学生的标准,教育成为了刻板、严苛的代名词。虽然教师与学生同处于一个空间,但是师生之间并没有构成真正的共同体,只是在避免被挑战。
为了改变现状,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打着反对传统教学的旗号登台亮相。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和学习过程比教师和教学过程更为重要。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被释放,学生互相之间学习、探讨,问责的准则由小组间产生,而教师的角色则在促进者、学习同伴和必要的监控机制间变换。那么以学生为主体真的就是完美的教学模式吗?学生能发挥好主体的作用吗?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能否达成?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把自己当做课堂的主人,可能有的学生会把自己当做课堂的奴隶。基于没有因材施教的教学,课堂往往会流于形式,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这两种教学模式皆有优点,但是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就在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时,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即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一件伟大事物,让主体成为我们关注的核心,这是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特质的融合和升华。
在真正共同体中,我们坦诚相待,在教学中需要加入一件伟大事物,也就是第三事物。任何情景的真正共同体都需要一种超验的第三事物,为我们建立起一条能同时度量教师和学生的标尺,同时体验严谨和参与学习型的共同体。第三事物真实存在,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教师可以当学生,学生可以当教师,彼此都可以为伟大事物的名义表达自己的见解。主体成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关注点,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客观真理,把视线转移到对教学客观内容的学习、探索上,教师和学生处于真正的共同体中,这样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会变得高效且充满喜悦。
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中,学生不会被忽略,教师也不会被削减积极性,这样的课堂即尊重学生,也尊重教师。在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中,激活了我们的主体、我们的学生和我们自己心灵之间的联系,使我们一次比一次完整。
2019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