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中国,皇位的继承可谓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明朝时就有著名的“争国本”事件,数位内阁首辅,百余名中央大员卷入此次事件,或梃杖,或罢官。
在清朝,道光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他共有9个儿子:长子奕纬、二子奕纲、三子奕继、四子奕詝、五子奕誴、六子奕訢、七子奕譞、八子奕詥、九子奕譓 。这里面其中奕纬、奕纲、奕继早逝。再将智力与道德考虑一下,候选人也就剩下了在四子奕詝和六子奕訢。
其实在才能上,六阿哥可以说是超越了四阿哥,但是道光最后选择来了奕詝,也就是后来的咸丰帝,这是为什么呢?
道光皇帝曾经考察过两位皇子,出的题目就是:我死后,如果你继位,你将如何治理这个国家。六阿哥侃侃而谈,说的头头是道,可以说完全就是标准答案,大臣们也都比较看好六阿哥。等到四阿哥答题时,四阿哥噗通一下子跪倒在地,嚎啕大哭,并说“皇阿玛万岁,不会死的。”(是四阿哥的老师告诉他这样做的)
面对两位皇子的表现,道光皇帝选择了四阿哥。道光皇帝说我更加看中孝顺的人,因为百善孝为先。很可惜,他是看错人了。
1860年,面对英法联军的北上,咸丰帝于出逃北京城,完全不顾江山社稷。当时授予奕訢“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和硕恭亲王”,负责与英法谈判,主持善后工作。奕虽然天资聪颖(鬼子六的外号就说明了这一点),有帝王之才而无帝王之命。奕訢是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是他出谋划策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挽救清朝危机,迎来同治中兴。
可以说奕訢的成长是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成长起来的,虽然道光把皇位传给咸丰,但是在临死前还是想到了这位皇子,留下朱谕“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当奕詝即位之后,他认为奕訢是个威胁,在尊承道光遗命封奕訢为亲王的基础上,咸丰在亲王之前加了一个恭敬的“恭”字。此举的用意很明显,即使奕訢有再大的才能,现在君臣身份已定,此后奕訢只有任命的份了。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在热河病死,儿子载淳继位。当时遗诏令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咸丰病死后,奕訢与慈禧合谋发动辛酉政变。由于奕訢政变有功,两宫太后授为 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补宗人府宗令、总管内务府大臣、领神机营、稽查弘德殿等,集军政、外交、皇 室事务大权于一身,这在清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
有人说如果当年道光皇帝选择了的是六阿哥奕訢,六阿哥会是千古一帝,改变大清的命运。不知大家同意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