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广平老师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集作家、教育家和文学评论家于一体的学者。今天晚上拜读了姜老师的散文作品《冬天里的玫瑰》,更是惊叹于姜老师的文学才华。
说起散文,我们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形散而神不散”这六个字。的确,这六个字完美地概括了散文的特点——散文看起来零零散散,其实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当读完全文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整篇文章是浑然一体的。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就完美地体现了散文的这个特点。
姜老师的散文《冬天里的玫瑰》,虽然文章篇幅不长,读起来却是唯美动人,令人回味无穷。尤其是本文的语言,真是优美动人,字字珠玑。
“江南的冬天一点儿不像冬天,不但没有料峭寒意,甚至仍然满眼绿色,俨然是蓬蓬勃勃的春天。”只是寥寥数语,却极为传神地把江南的冬天的总体景象勾勒了出来,让人佩服不已。这一段末尾的那句“俨然是蓬蓬勃勃的春天”也为后面写玫瑰花埋下了伏笔。
“在这个小小的角落里,竟然有五株玫瑰花!有一朵是盛开的,还有一朵打着朵儿,近前一看,花枝上还有一个小小的花蕾,像一个顽皮的孩子,缩着头长在枝头。她们在寒风中,虽然像一个在冬天里没有穿足衣服的人,有点抖抖索索地,然而却仍然是很精神地立在一丛丛冬青与黄羊的旁边。”姜老师观察得非常仔细,用他那生动而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几朵玫瑰花的不同姿态,而且比喻的修辞手法也使用得非常准确到位,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这样的写作功力,不能说不深厚。
“冬天的玫瑰到底没有春天的玫瑰那么滋润、鲜艳了。然而,红红的花苞仍然像火,在那一片冬天的绿色中非常显眼。”这几句话是在向园艺大爷确认了这是玫瑰花以后,对玫瑰的正面描写。姜老师巧妙地把冬天里的玫瑰与春天里的玫瑰做对比,突出了冬天里的玫瑰花虽然不够滋润,但是在绿色中特别显眼的特点。这一对比,冬天里的玫瑰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真是妙哉妙哉!
“玫瑰又被称为刺玫花、徘徊花、穿心玫瑰。她的中文得名非常有意思:“玫瑰”这个词在康熙字典中指的是“彩色石头”,尤其是红色石头。从国外刚输入红色玫瑰油时,中国人不知其所由来,以为是石油的一种,所以汉语误称为“玫瑰油”,后来又由此误称其花为“玫瑰”,并流行开来。其实,“玫瑰”之名也是古已有之。司马相如《子虚赋》:“其石则赤玉玫瑰。”这是写珍珠了。《急就篇》里云:“璧碧珠玑玫瑰瓮。”颜师古注:“玫瑰,美玉名也,或曰,珠之尤精者曰玫瑰。””这一段话是姜老师对玫瑰花的插入介绍。我非常佩服姜老师如此渊博的学问,居然对玫瑰花能够了解得这么深入透彻,而且对提及到玫瑰花的各类文学典故信手拈来,真是恍若南朝文学家江淹在世,妙笔生花!
“ 没想到还在,在开着。那花儿没有凋谢。在雨中,那一朵最大的花朵,轻轻地抖动着,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是雨儿敲打着叶片儿。
在这样的冬天,在这样的雨中,竟然能看到这样鲜艳的玫瑰花,也算是一种奇迹了。虽然诗人说,既然冬天已经来了,春天又怎能遥远。然而,在冬天的江南,在这样的玫瑰花枝上,春天其实一直没有离开……”
这是这篇散文的最后两段。这两段文字温婉动人,读来令人如品香茗,一唱三叹。姜老师笔下的江南冬天的玫瑰花,不但美丽可爱,还是春天的象征。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姜老师却说“春天其实一直没有离开”,此处堪称全文的神来之笔。江南冬天里盛开着的玫瑰花,不但预示着春天的临近,还是春天派来的使者,它的绽放本身就是从未走远的美丽春天!
姜广平老师的这篇散文作品实在是美不胜收,就如同花朵一样美丽,值得我果断收藏。我相信,真正的佳作值得我们反复品读,汲取营养,而且一定可以常读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