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普天之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但如何给予孩子最好的爱,却不是每位父母都懂并能做得到的事。身兼一群孩子的老师与一个孩子的妈妈的数年时间里,我也逐渐意识到父母正确的教育理念、合适的方式方法对于一个孩子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成长有多重要。
迫于实际的压力以及自己内心渴望改变的意愿越来越强,我开始接触与阅读一些育儿类书籍。从国内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关键期关键帮助》到国外的《卡尔·威特的教育》《蒙台梭利的教育》《斯托夫人的教育》以及樊登读书APP里大受追捧的《正面管教》《不吼不叫》等,直到我遇见由生命化教育专家、教育学者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家庭教育第一定律》这本书,我才暂时停下搜寻的步履,把它放在了自己睡前枕边书的位置。
从一见钟情到入脑入心
与《奶蜜盐》的结缘,要从前年暑假的第三届全国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也就是大家都熟知的“教育行走”说起。在厦门英才学校的学生宿舍里,与我同居一室的来自江西抚州的刘宇娟老师,随身带着一本书就是《奶蜜盐》。虽然是第一次参加教育行走的活动,但对活动发起人之一也就是该书的作者张文质老师我早有耳闻,也读过他的其他著作如《教师的微革命》《生命的见证》等。之前还以为他只是从事教师成长研究,原来儿童生命化教育也是他一直在倾心投入的专业命题。
从宇娟手里借来之后,我利用午休时间翻开了这本《奶蜜盐》。总觉得书名怪怪的,也很好奇这三种生活中的常见物质怎么可以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新的词汇。看完封面、序言后,我才明白,此三者要分开来读与解。
“奶”最浅显最直接的意思是母亲的奶水。它更深刻的意味,指的是以母亲为核心的充满温暖、充分照料的生活环境。“蜜”是指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把鼓励、赞赏这些甜蜜的情感支持方式,变成家庭中最重要的互动方式。“盐”最为核心的东西有三个方面:第一,盐既是世上最寻常又最不可缺的食物,同时它还是一个人坚毅、勇敢与有责任心等优异品质的象征。第二,“盐”意味着生命的现实感,它体现在,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接受什么样的任务,有什么样的困难,都有面对现实去承担、去接受的能力,从而在锤炼中成长,而不是回避、逃避和退缩。第三,它指向生命的自由度,包括心灵的开放、从容,精神方面的信念、追求,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有精神的追求。
许是自己也一直追求精神大于物质,看到书中这样的表述,我立马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不释手。但因为活动安排得比较紧凑,在厦门的三天时间里,我并没能看完这本书的全部,大约读到一半的样子。只好把对它的喜欢与眷恋留在了心里。
从一人细品到十人传阅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就到了第二年。我没想到会有幸运突然降临。或许是为了扩大《奶蜜盐》的传播与影响,有一天,橘林教育研究院的公众号里推出了一则“评论处留言点赞参与抽奖赠书”的活动。
既惊又喜,我第一时间把链接转发在了自己任教的班级家长群,并号召大家踊跃为我的评论点赞。按照活动规则,如果点赞超过50我就可以参与抽奖,如果抽中,奖品会是十本《奶蜜盐》。试问,我一个人想要十本同样的书干什么?其实我是想把它们送给家长!我想要每一个家长都来认真阅读这本书,认真对照并改善自己。
遗憾的是,直到活动日期截止,参与评论的人都没有达到抽奖人数,后台最终给我寄来了一本有张文质老师亲笔签名的《奶蜜盐》。已然感激,我即刻如饥似渴地从第一页开始认真读起来。
是时候说说我为什么对这本书情有独钟了。区别于许多教大家如何养成孩子某种习惯、达成某种技能的书不同,《奶蜜盐》所倡导的是关照儿童心灵,从孩子的精神生命出发,给予爱和教育。正如书中所写:今天的家庭教育,更多关注孩子如何适应社会现实,如何才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如何才能成功等,真正的精神自由度,在家庭教育中很少谈到了。家庭教育解决的都是“看得见”的现实问题,而孩子生命存在的价值却无人关注,这是今天中国社会最大的困境之一。如果没有梦想的照耀,人就容易趋向功利和势利,更容易被“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价值观左右。我们要回到生命发展本身来看待孩子的成长,需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人生,而不是仅仅在具体的学习成绩上斤斤计较。
正是我所面临地现实困境,正是我所思索的人生问题。不止是我,我觉得我班上的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来读一读这本书,认同这样的观点。当双方思想达至一致,我想我们的家校合作也会更为融洽与和谐。
想得到就能做得到。我在班级家长群里发布了通知,又拿出了厦门英才学校上次赠送的写有“爱•创造”的蓝色布袋,不大不小,刚好装得下一本书。漂流书袋由此诞生。根据家长在通知后的报名接龙,我把书袋在班上交给相对应的孩子,并叮嘱他(她)跟妈妈说:四天后要归还哦,提醒妈妈好好看,有感受可以与老师分享。
听闻爸爸妈妈也要读书,孩子们很是惊讶,比干什么都兴奋,捧着书袋如获珍宝。其实在我们班,迫于生计,大部分的家长都是日夜两班一族,连陪伴孩子的时间都少之又少,哪有功夫读书。最终,有十名家长参与了这次的《奶蜜盐》传阅共读活动。他们是:舒静雯妈妈、余诗琪妈妈、周炫靓妈妈、黄安业妈妈、毛思语妈妈、李怀熙妈妈、林致远爸爸、林致远妈妈、邱晓颖妈妈、朱美璇妈妈。其中林致远爸爸还特意为林致远妈妈网购了这本书,好让她有足够的时间慢慢读。李怀熙妈妈、朱美璇妈妈、毛思语妈妈都在共读群里发来了自己的感受文字,邱晓颖告诉我说妈妈在家读书时还做了笔记。
从捧读书籍到建群共听
从几位家长的反馈以及我个人的阅读过程中,我的认知也开始不断更新。每个人都有两个童年,一个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童年,一个是陪伴自己孩子成长的童年。而“童年的问题是人一生的问题,一个人得的病,病根若是在童年,恰恰是最难医治的。”反思平日里对待儿子的教育方式的同时,我也不断地回望与审视着自己的童年,然后发现:当下的我,身上真的留存有曾经某些事件的影响与折射。想要改变自己,我首先还得要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所以,这本书既是在教我做父母,也是在让我疗愈自己。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多年的思维已经定型,想要改变谈何容易。很多时候,书中的理念虽然已经入脑入心,但在实际操作中总容易被各种情绪控制,一不小心就会打回原形。书中所说的案例几乎也会再次重演,读书时的体悟和决心便被抛到九霄云外,而冷静下来后又会陷入自责与愧疚。怎样才能使自己不断地被刺激、被提醒?而不是一切都知道了却偏偏做不到?
每遇困难,总有贵人相助。12月25日,在全国《奶蜜盐》共读联盟盟主李晓霞老师的提议与帮助下,我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奶蜜盐》共读群,并邀请了身边的一些同事、朋友、家长近50人进入群中。李晓霞老师也应邀加入并将群名称改为了132《奶蜜盐》共读群,我猜这应该就是全国第132个共同学习《奶蜜盐》的微信群了。
在我讲明学习规则之后,群里的成员又分别拉入了各自的朋友,一夜之间,群内总人数就达到了140。通过小程序中的小打卡App,我开始了《奶蜜盐》每日一关的解锁学习。在未晚老师的朗读中,全书内容共分为了51关,每听完一天的内容必须发表文字日记视为打卡成功。然后才可以第二天继续收听下一关。这也是我在继《教育的勇气》之后又一次参与小打卡共读共听学习活动。许多家长可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学习模式,不少人问我哪里可以买到纸质书,想直接读书,切身感受。也有家长与我互动,有人点赞我的打卡日记外,也有人给我私发来消息咨询问题。可见,关于做父母,我们真的还有许多不足、不懂、不会的地方,亟待弥补。
看完了一本书,又每天都来听一听、想一想,就好像有位真诚的朋友一直在身旁提醒着自己,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何其有幸!转眼到了今年的2月13日,我在小打卡中解锁完成了《奶蜜盐》51关的全部主题内容。淡淡的不舍,深深的触动。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每一天打卡完成后跳出来的所有名句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这一句了。每一次的学习,无论以怎样的方式,无论最终取得了怎样的结果,我都始终相信:那些打动过我们心灵的内容,也一定会慢慢地渗入到我们的言行。做父母的途中,我们可以原谅自己走过错路,但只要懂得知错、改错,就不算枉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