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为颜回该不该去卫国,而讨论人在职场的各种表现,以仁义为名去劝人,有借他人缺点显扬自己之意,是为好名;外化内不化,借古喻今,不为名,却也是有目的而为,还是不可。如何才可,今天读了,心中畅然,原来如此!
需进行心斋。如何进行,”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 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放下外在的一切干扰,听到的到耳就可以了,不动内心,想到的到意识就可了,也不动于心。让那颗心总是保持着空灵虚无之境,真实观照一切外物,而随心而应,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为名,不为利,不为改变什么,只做心中认为该做的。要做到这一境地着实很难,首先需让自己体会到虚的境地,找到无我的感觉,静坐自感很有益处。后虚物以待,这句话真得很妙,当我们内心空无,无期待,无畏惧,无焦虑,无要求,那么还有什么不可接受?该做什么,就见招拆招吧。时时正念,时时当下,实在该是随时的提醒,也是努力的方向。能做到这点,可比尧舜禹了,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何愁人上人下的处理?现在的自己,还是不在正念的时候多,便需阳明先生说的要”事上炼“。在平常的点滴小事中,觉知自己,出发点是为了什么。近期曾努力推进一项工作,总不下了决心,今觉知,是工作发心更多的为了本单位的私利,而有损他人,自己有了好名的念头,一觉便知道了该做的方向了。
叶公子高出使齐国,未出门,便愁肠百结,不成怕处分,成了担心过程艰辛,如此,便是没有达到无我的状态啊,而是始终我字当头了,所以烦恼无边。孔子说“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 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 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为国尽忠,没有挑事的权利,安排干什么便去干什么,即使无可奈何,即使艰难险阻,也坦然接受,当把自己安危得失放开后,事情反而可能就成了,“外其身而身存”。其实,何止工作,生活不也如此?艰难困苦,当我们接纳臣服了,不再用期待对抗现实了,内心反而有了力量。这不正是目前许多心灵类书提倡的臣服、安于当下一类的说法吗?其实就是心止于浮,让自己不沉溺于意识念头中,回到内心虚空的力量。不过,这说说是容易的,做到却难,所以孔子也知道叶公子高达不到这个境界,便给了他具体的建议:一是传事要平,不添枝加叶,叙事要客观。二做事要有始又有终;第三,做事勿过分。不以巧斗力,“无迁令,无劝成”,不朝令夕改,不强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