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夜里11点多,我和几位家长还在交流网课作业的发布和收集方式,与可妈妈发过来一条消息说——
“现在这种特殊时期,除了学习本身,一个是身心健康,一个是自己的这种掌控感,让她可以直接去经历自己学习方式的变化。”
我深以为然,同时无比感佩我的家长们——在疫情居家期间承担了很多教育孩子的工作,却依然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基于对孩子的理解和爱,平静应对各种波动与变化,真正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平衡被打破的时刻,会带来混乱,也会催生出新的力量。这个月的月度总结,不如邀请大家来说说半个月居家学习,亲师协作的教育实践和感受吧。
第一周:从“假期模式”转入“在家学习模式”
五一假期结束后,刚刚开始居家学习的时候,有家长问我:“孩子们在学校做作业都是啥状态?我看孩子们都很不乐意做作业的样子,各种哀嚎。真正做起来了看着也还行。但是如果成人不推动,基本没有作业积极性。”
家里和学校对小孩子来说就是两种不同的环境——校内学习是在课表安排、老师带领下的学习,处于整体的流里,孩子一旦适应了上学的节奏,不用想太多,跟着走就好;而在家的学习,时间上可以更加灵活自主安排、形式和内容上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特点,有一些个性化的选择,在发展所长、享受工作的同时,也可以抓紧机会去补缺补漏、建立自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家学习,给了我们更多和自己独处的时间,去挖掘自己的潜能,建立适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节奏。
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我们尤其需要这份内心的安定,需要去读书学习,和心灵对话。于是,五一后第一周我正式开启了《西游记》的全班共读,西天取经讲述的就是成长、修心的过程,天兵天将和妖魔鬼怪都阻挡不了前进的脚步,我们爱悟空的淘气和反叛,也敬服于他的义气和英雄气,敢叫日月换新天!
在这一周的潜心阅读里,我们仔细品读、梳理美猴王的成长故事。借助阅读单,一起学习对故事人物和情节的概括,分段分幕,讨论每一部分的中心意思。其中的详略取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叙事中基本的结构和框架,是我们要刻意学习的。而纵览孩子们提交的阅读单,以及创作的连环画,我常常惊叹于他们对于细节的敏感,同时鼓励他们在阅读中,去思考和发问。
比如小晖问:“猢狲”是什么意思?孙悟空为什么姓“孙”?沙子晶说,菩萨给唐僧的徒弟们取的名字都很搞笑。王静涵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他们的名字都有“悟”?史茹月问:观音菩萨和木吒上长安时,为什么要变成连个癞头的游方和尚?
孩子们提出来的问题,天真中透着认真劲儿。这些问题,有一部分来自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的不足,而另一部分,则是更本质的追问,就像小王子好奇地走访各个星球,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忙忙碌碌,却忘记了生命的真谛。
我很珍惜这个对话的过程,试图用文字记录一些、回答一些疑问。遗憾的是不能面对面讨论——彼此心意相通的交流过程,要比直接给一个答案要有价值得多。
第二周:开始尝试网课+小组共学模式
一周下来,我手上积攒了孩子们在阅读中提出的各种问题,还有不少诚意创作的剧本和连环画,本打算开学后进一步深入讨论和开展戏剧体验的,可是复课遥遥无期,如何能让孩子们的在家学习保持活力,而不仅仅是“在家写作业”呢?
经过和老师们的教研讨论,我在周五晚上在钉钉召集了一次家长会,和大家商讨了下一步的学习模式:主课采取小组合作与线上共读讨论的方式;英语一周两次网课,德语、音乐学习以布置音频、视频作业的方式推进;艺术课可以结合一部分主课工作需要,以项目支持的方式展开。
这么安排的主要考虑是:语言学习需要持续输入,低年级孩子在学习目标和任务上也还需要有所引导。老师们非常用心地整理材料,设计练习。相应的,家长们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和配合。无论是网课的组织,课后学习材料的整理,作业的提交和订正,都离不开亲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步解锁了网课时代的各项技能,比如制作短视频、利用钉钉作业本提交和反馈作业(强烈推荐)……
出于对电子媒体使用的谨慎(保护视力、坚持运动、提倡真实生活里的体验互动),目前我开展网课的频度还不高,技能也比较生涩。其实更像班会课上的交流讨论,以及在家学习的展示和分享平台。每次分享,都觉得时间过得飞快。看到孩子们在家生气勃勃的状态,我就老怀欣慰,高兴都来不及,哪里能静下心来教他们什么?
所以第二周开启的网课,英语是安排了严肃认真的学习内容——这一点Echo老师比我有经验多啦,也感谢她带领我们在网课教学上的不懈努力和深耕。我一周给孩子们上两次网课,没正经学啥,甚至《西游记》的共读都砍掉了很多深度讨论的内容。这一周,我把主要精力放在支持各个共学小组以及在家学习节奏的建立,去参与小组活动,也得到了家长们不少真实的反馈和深度的支持。我自己感觉,亲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比在校学习期间更深入了——想想这也是必须的,之前是各司其职,现在是需要家长们的帮助去支持孩子的学业和成长,亲师之间的共业和伙伴关系,更加显化了。
关于在家学习,我的基本态度是:建立节奏很有必要,但学习毕竟不是家庭关系的全部,所以要去平衡家庭整体节奏的需要和每个个体的需要。一些家长白天努力陪伴支持孩子学习,要把自己的工作都放在深夜去做,我心疼之余,一再和大家强调,不需要做一百分的父母,困难会带来成长,也需要一起来面对。也有家长表达,孩子长时间在家里,更能看到父母操持家务的不容易,比上学时更贴心、更主动来承担一些家庭工作,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体验。
第三周以后:引导自我认知与深度学习
搭建了学习的平台(包括在线平台和社区共学小组)之后,问题的关键来了——我们要重点学习什么?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一些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当然是必要的,却远远不是教育的全部。
我们刚刚让小组稳定运转起来,这周就接到了疫情升级和陆续封村的消息。果果妈妈叹口气说:“赶上这样年代也是对人生的考验。”
这一代孩子,确实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心脏,才能在口罩之下,保持自由畅快的呼吸。然而,光是自由还不够,他们还要学习什么时候需要屏息凝神,沉着应对不确定的未来与挑战。
四年级的孩子,本就处在童年的心脏,呼吸和心跳趋于平稳,孩子们的意识更清醒,个体性在群体中浮现出来,他们不再满足于模仿和跟随,而是能量满满地要去做事情,去创造和发现自己的力量。
在这一年的学校课程中,我们希望能支持孩子(一)有意识的主动学习,包括时间管理和工作的条理性;(二)合作学习,在集体中创造价值,在与世界的关系中定位自己。
和其它技能的学习一样,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需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去摸索、去试错、去反复练习。可以说,疫情在带来一些不利因素的同时,也加速了这个自我成熟的过程。
我一开始推动小组工作时,就表达了对孩子们满满的信心——我相信他们的积极主动和创造性,一定能够合作成功的。尽管如此,孩子们的潜能还是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一周过去,六个小组都按照计划进行了分工与合作,提交的作品更是让我惊叹不已。
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这个合作的过程中,激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孩子们遇到别人和自己不同的时候,能够在情感上学会相互包容,在行动上学会妥协与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小组也展现出了不同的风格,有的小组更谨慎认真,有的小组更粗放自由,家长们也能够根据孩子的气质特点,做更加科学化的细致管理,或是逐渐放手,鼓励试错……看似大家做同样的事情,方式不同,学习的内涵也是丰富多样的。
在线上讨论的时候,我会邀请每个组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在我看来,这和美猴王的成长故事一样精彩。希望不同的小组也能有彼此的看到和交流,毕竟,自选组合的孩子容易“相似相溶”,使每个小组呈现出特定的气质来。在一个班集体里,我希望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呈现,不断打破和重塑自我。
简单说,成长总是不满足于现状,喜欢不断去折腾。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也认真养马,也想尝尝蟠桃和仙丹,少年人血气方刚,不折腾点事儿哪行?
居家学习肯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都是凡夫俗子,走在取经路上,这一路上难免一边折腾,一边小错不断,但我相信每次磨难都会带来新生。
爸爸妈妈们就像观音菩萨,不必特别在意悟空翻筋斗云的姿势是不是优美,偶尔念念紧箍咒也不必太心疼,怕悟空受不了……我相信:万一师父被厉害的妖怪抓了,悟空去请菩萨帮忙,菩萨总会现身救苦救难。平时呢,就让悟空想办法来救师父吧!
毕竟,真正让唐僧师徒修成正果的,不是佛祖的三藏真经,而是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
金角大王:今天真是捅了猴子窝了,前面捉了个孙行者,又来了个者行孙,现在又冒出来个行者孙,待我再出去收了他。
金角大王: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
孙行者: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
金角大王:行者孙,行者孙……
孙行者:爷爷在此,爷爷在此……
以上回顾是作为班级老师的叙事角度。在我所看不到的地方,家庭里、社区里,一定有更多的故事在发生,即便有冲突,也很美妙,期待大家来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