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现在过得怎么样?
高考结束与被高校录取前,这些人既要承受因考试成绩和预期的差距而产生的焦虑和自责,又要承受等待录取的煎熬;还要面对命运的未知……这让刚刚摆脱备考压力的学生进入另一个阶段:"后高考心理"期。
那些发挥不理想的学生,如果心理素质好一点,家人、朋友的鼓励支持多一点,能安全、平稳地度过这段暗黑时刻;如果心理素质不好,又缺乏及时鼓励支持,甚至遭遇打击、讽刺、挖苦或暴力,那就不幸了;如果他们有独自疗伤能力也还好,怕的是那些内向封闭且钻牛角尖的,一言不发就选择了极端,是最糟糕的。
一、高考结束后,学生会如何度过?
一般来说,高考后会有几个固定的引发学生疯狂时间点。每个重要的时间点,会引发部分学生情绪波动,产生常见心理问题有:无聊、焦虑、自责、绝望、迷茫、放纵等。
1.高考铃打响后
有人觉得自己发挥不理想而焦虑不安或郁郁寡欢;有人因在高考前设想的各式行动都没有兴趣去做而感到茫然;还有人会被考后的兴奋彻底淹没,开启疯狂放纵模式,放肆玩闹、通宵游戏,甚至卖掉高中课本或者将其烧掉撕掉。
2.公布成绩当天的0点前后
高考分数公布前夕,QQ班群里会有一波疯狂。大家发言超前活跃,充斥着兴奋、猜测、不安、期待、焦虑、调侃、承诺等。等到0点成绩可以查询后,群里立刻鸦雀无声。发挥好的人兴奋、欣喜,发挥差的人愤怒、羞愧,正常发挥的心态平平,但好与不好的结局突然之间全部变成了秘密。
3报志愿的那几天
报志愿会再次引发疯狂。早已做好生涯规划且又掌握了一些信息的学生稍微从容一些,大多没有考虑过未来发展的学生实施全家总动员,搜罗各种人脉和资源,志愿在提交前的last secnd,仍在纠结,调剂不调剂?保守or冒险?终于决定在惶恐和希望中赌一把。
4.录取结果公布时
在"能否被录取"的漫长等待中,迎接未来的不确定,忐忑不安度过一段时间后,终于迎来再一波疯狂。报错志愿的,非常懊恼;录取结果不如意的,开始犹豫是否要复读。
考好的,录取结果也不错的,自然希望别人关注一下;但考砸的、通知书不满意的,尤其怕见亲戚朋友,怕听到那一句“考多少?考哪儿了?”面对来自周围人的各种询问,恨不得天天钻在家里。
5.高校报到时
且不说高校环境与预期的相符程度引发的各种心情。有的学生报的志愿看起来非常幸运,充分利用了高考的每一分,刚好在录取线的边缘被录取,家人还在庆幸的兴奋中,这边却发现入校后所学的科目难度超出自己的能力,听不懂、挂科、难以毕业成了最大的心事。
二、高考后,学生应该如何度过?
当然,首先好好享受全然的放松,学生聚会、安静独处,只要喜欢就好,但也要有节制、有底线,适时回归正常生活作息。最好能对高中生活有个回顾与整理,以便开启新生活。
其次,理性看待高考。切记:情绪低落时,不要轻易做重大决定。如果真“考砸了”,慢慢接受既定事实,从未来更长远的人生视角来看待此时此刻,只要坚定梦想,无论暂时去到怎样的高校、无论是升学还是复读,都可以通过未来的努力重新获得成功。
再次,善于寻求帮助,利用可靠资源。主动和父母、亲朋、好友沟通,把自己负面情绪表达出来。在填报志愿时,充分了解信息,实事求是,恰当调整期望值,征求老师及往届生的意见。
最后,罗列待办清单。在这个大段的空白期,梳理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交友、旅游、社会实践计划,有节奏地落实和执行,增加生活的意义感和掌控感。
三、高考后,家长如何帮助学生平稳度过这段时间?
高考后,学生会有三个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发期:高考结束时、录取结果公布时、刚入学时。学生离开校园,脱离学校的监管,他们的的心理关注和调适任务就落到了家长身上,而且父母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
首先,高考成绩好坏,已成定局,家长要处理好自己的心情。
其次,增加陪伴时间,避免与学生谈论高考、成绩等敏感话题。保持适度边界,多一些理解、支持,少一些评价、指责。关注学生的感受,给学生提供机会来表达心中的情绪,给予及时鼓励和安慰。
再者,关于填报志愿,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可以帮助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学生在专业、职业领域的优劣势,关乎学生的人生未来,他更应该有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