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光之痛,那是一个再也不想回去的时代
我出身在一个贫苦的西北农村家庭,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条件仍艰苦的很多人都难以想象。童年的生活,似乎都是和贫穷紧密联系在一起。姐弟三人,我是老大。在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母就因为自己失败的婚姻,再加无以为继的生计整天是家暴,现在听母亲讲起自己的经历和境遇,还让人痛心的没法接受。自记事起,我就一直在这种能深切感受到的贫穷和父亲对母亲的家暴中度过。在这种环境中成长,我自幼就极其自卑,内向,懂事,把自己置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
年幼的我,不敢像别的孩子一样对着父亲撒娇,也没法从整天被生计所累,还要忍受父亲谩骂殴打,成天以泪洗面的母亲那里得到一个母亲对孩子的过多温存。自然而然,也就对人没有报以任何的热诚,习惯了孤独,习惯了被遗忘。因为孱弱,也就没有了离家出走,或寻死觅活威胁父母改变现状的本事,唯一的期望就是快点长大,长大的那一天阳光应该是明媚的,父母的吵闹声再也不会天天萦绕在我的耳旁。这样想着,以致有一次父母又是大闹一通后,母亲离家出走,我竟也没有拦下母亲,当我意识到她有可能再也不回来后,也是哭了,但是好像没有那么难过。我搞不懂那时的我是怎样一种小孩,似乎我的心理就是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后来母亲下定决心要让我和她的命运不一样,就让我读了书。从走进学校的那一刻,我的眼前似乎有一道光,但我的情况还是没好到哪里去。别的小孩喜欢玩的各种游戏我从来不参加,似乎自己身上捆着绳子,稍微一动就会被无形的力量发现,并受到惩戒。做惯了受忽视者,也就没有勇气去吸引别人的注意。好多人说我斯文,可没人知道是我胆小懦弱。唯一的一点是我智力正常,似乎学东西还比别人快一点,也就让我在自己禁闭的世界里能坚强的活着。我也凭着自己的这点优势,在放学的间隙种过小包菜苗,种过指甲花,但都不许别人碰,后来还是被鸡吃了。这种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封闭的方式以及对贫穷带来的饥饿的隐忍,似乎对自小就调皮外向而又不听话的妹妹也留下过致命的创伤。她现在嘴皮下仍有一道印子,是她爬到柜子上取吃的的时候,我教训她留下的。
我总是不理解童年的自己为何那般无情,冷酷的甚至有点不近人情,有时候也节约到了一种吝啬的程度。许多被父母和他人看作优点的特征却是束缚我获得快乐的枷锁。我当时完全无法接受父亲自己家里一团烂包的时候还去时时想着别人的意见,顾所谓的面子的那种做法。父母之间的永无休止的吵吵闹闹,恩恩怨怨,给一个孩子一种要逃脱的冲动,这是贫穷与落后带来的悲哀,他们是牺牲品,我们后代定然也是受害者。如果再有一次那样的童年,我宁愿不回去。
二,无情的世界也有深情,努力活着生活就会豁然开朗
2003年以前,我的人生有所好转,遇见了我以前说过的邓帅和黄Sir,花季的少女,也有一定的活力,因为那是一个还不需要太多思量将来的岁月,在我小小的世界,贫穷还没成为普世衡量人的价值标准。那时我也渐渐发现自己的小世界之外,也是阳光明媚。反正那时,我身边有和我一起玩乐的朋友,一起积极上进的同学,还有一个两小无猜又很合得来的男同学。可惜后来男同学跟我开玩笑,我就发火,将他的书狠狠从教室前面扔到教室后面,以后和他交往就心有隔阂了。其实我真的很感谢那个男同学,是他帮我慢慢摈弃了你家穷,你终究一事无成或你就该天生被人看不起的想法,开始对未来有所憧憬。
后来我就自然而然上了高中,至少一时改变了跟许多同龄女孩子一样弃学嫁人的命运。很是幸运的是,在我刚上高中的那一年,我就认识了芦荟的母亲,我的英语老师,后来结下了能持续一生的善缘。那时,我明显感受到了一个来自老师的比自己母亲还要亲切的爱。我当时的确感叹自己何德何能,能够配上那样的关爱。所以,我摒弃掉了任何的杂念与不必要的麻烦,每天都能量满满,积极向上。努力踏实弥补了自己资质平庸的事实。学习生活很艰辛,但有希望与目标的生活是美好的。后来,如愿以偿,我考上了大学,真正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权力。
三,再一次迷失在人生的边缘,一迷茫成千古很
我一直很无法理解,我内心世界的坍塌竟然是在最应该追逐梦想的时期。记得高考完后,我就开始昏天暗地地睡觉,似乎要把高中欠的觉全部补回。后来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似乎也没有规划任何有关将来的事,就等着迈入大学那扇门的时间。在那个漫长的假期,我没有读过任何一本书,也没有找过任何一个朋友,就在家里的小山村待了一整个暑假。每天午睡醒来,睁开迷离的双眼,望着快出院子的阳光发呆,心里怅然若失,又不知如何是好。
八月下旬,清晨已是有了一丝凉意,在开学报道的第一天,爸爸决定送我。他先是早早开三轮车出发,然后将三轮车放到同学家,我们又乘公交,接着转长途大巴,到兰州火车站找到迎新的学长学姐们,将我们带上了去往榆中的校车,中午时分我们才到达了榆中校区。这短短的不足三百公里的路程,我们奔走了一个早上。这似乎对曾年少无知时觉得离家远点好,誓不上省内的大学的我,也不是一趟轻松的旅程。而这个位于郊区的校区,似乎于我是一个无比巨大的世界。这一离开,于我,就是跳出一直熟知故乡小山村到一个并不熟悉的陌生世界,当时,我真的搞不清楚等待我的会是什么。
这个位于城郊的校区,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位于西面的翠英山,荒凉中带着一种不容分说的稳健,似乎沧海桑田的岁月变换,一眼便可收入眼底。它的存在似乎告诉我山的那边不是海,仍是山,让我总是忘不了自己从小生活的那座大山的种种。而另一方面,从一个自小生活在农村的又习惯了在自己的小世界单打独斗的人,要熟悉要适应一种有全国各地来的同学在一起生活学习的生活,这对我来说分明就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从刚进校园的那天起,我尴尬的处境会时不时出现令人局促的紧张。就拿吃饭这件事来说,我似乎从来不是吃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是最便宜的东西。早就知道了父母的艰辛和不容易,再加上自己小小的自尊心,我决定大学四年还是自立更生。学费用了助学贷款,生活费当然就得靠助学金还有勤工俭学的那点钱了。用那点钱维持的生计,可想而知会是怎样的紧张。
生活上的紧张还是可以接受的。最为致命的是那精神的迷茫空虚和无以安放的灵魂。当我孤独的徜徉在校园中,心有所思又无所适从的时候,生活似乎跟我开了个玩笑,它给我开了一扇门,然后又将门和窗都关上了。我置身知识殿堂,却又无法汲取知识。每当走进教室或自习室的时候,我思虑重重,经常紧张焦虑的不知从何学起。我彻底将自己迷失到了我曾千万次渴望会让自己的人生大放光彩的地方了。
直到毕业,我也没能真正很好地定位好自己,做着不切实际的梦,干着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想着鸡毛蒜皮的生活中的繁琐之事。似乎作茧自缚用在当时的我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这四年的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放任与迷失,真正让我尝到了陷入深渊的滋味。原来,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也没有不问耕耘只有收获的理。只是,当一切都幡然悔悟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真是一迷茫成千古很,再回首已是万古愁。
四,走出心的牢笼,理解该理解的,原谅该原谅的
当我再一次能够自由呼吸,能够平静而理智地看待过往的时候,已然是好几年的光阴已逝。当不得不为生计发愁,不得不为生活努力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有点像落水狗,满身的狼狈,却还保有着某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慢慢的,也就磨平了身上的那份尖利的刺,开始学着善待自己,让内心变的温柔而有力,同时,学着不负时光,愿世事安好。似乎一切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尤其是我也为人母之后,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看着父母慢慢变老,也就能够理解他们的那份艰辛与不易。看着他们的笑容和对我们的爱,也就不觉发现他们的伟大。我早已不记恨他们曾经带给我们的伤害,唯愿他们安好,也便是我们最大的福分。
我们曾经都是天真的孩子,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充满好奇,对人性的美好深信不疑。只是,我们总会因为缺乏判断或不够勇敢或不够自信,会对自己和这个世界产生误解。最终,当我们走过来,经历了人世的繁华,见证了人性的复杂之后,又会回到见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平和当中。再也不妄自菲薄,再也不被权威或大多数人的观点所左右。这时我们恐怕心中都会对自己说,真好,终于能让自己的灵魂跟上自己的步伐,终于可以坦坦荡荡做自己。我终于从迷雾中走出来了,愿还苦苦挣扎的人们,尽快也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