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陵《寻根华夏五千年系列》第 8 篇
远古洪荒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淮南子·览冥训》
天崩地裂,鬼哭神嚎,盘古大神以生命创造的世界陷入崩塌,女娲奶奶辛苦创造化育的子民朝不保夕。
于是,女娲奶奶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终于让世界又恢复了宁静。
宁静过后,我们不禁要想一想,天,到底是怎么补起来的。天又不是石头做的,拿石头怎么补天呢?
东汉时王充就曾经提出过质疑:
“天非玉石之类,岂石所能补;且女娲虽长,岂能及天,不能及天,又安有阶级可上?”
女娲的补天行为中有两个关键动词,一个是“炼”,另一个是“补”。
“炼”与火有关,我们听说过炼铁、炼钢,却从来没有听说过“炼石头”。虽然任何物质都有它的融点,石头从理论上来说也能被火融化,但是用融化的石头来补天,似乎不具备逻辑上的可行性,很明显它是违背“万有引力定律”的。
既然石头不能直接用来补天,那么,女娲奶奶辛辛苦苦的炼石头还有什么用呢?
炼石的用途,我们能想到的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炼金属矿石。由此我们猜想,女娲奶奶炼石的目的是不是为了炼金呢?
清赵翼《陔余丛考·炼石补天》曰:
“五金有青黄赤白黑五色,而皆生于石中。草昧初开,莫能识别,女娲氏始识之,而以火锻炼而出”(卷十九)
我们以逻辑推之,女娲炼金似乎是一种最好的解释,所以,所谓的“五色石”应该就是“五色金”,也就是五种金属。
金同样是不能用来补天,不能修补,但是金可以做成针,而针则可以用来缝补。
女娲补天的“补”字,莫非是“缝补”之意?
可是,天又怎么能缝补呢?
天,似乎也未尝不能缝补。
清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 引扬雄《法言》曰:
“黄帝作衣裳,衣裳之制,取诸乾坤。”
黄帝依照天地制衣裳,如果天地不能缝补,黄帝是怎么参照它们作衣裳的呢?
巧的是,传说中的“天衣”,正是用“五色针”织起来的,唐代唐彦谦诗《七巧》说:“而予愿乞天孙巧,五色纫针补衮衣” 。
事实上,用针线补天的传说也并不是没有,它广泛的流传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中。
比如,彝族史诗《梅葛》说:格滋天神创造天地后,用打雷、地震做实验,结果天地开裂,天神便让他的五子四女缝补天地。(用松毛做针,蜘蛛网做线,云彩做补丁,把天补起来......)
彝族支系阿细人史诗《阿细的先基》中说:补天的时候,黑云做补天的布,黄云丝做补天的线,长尾巴星星做补天的针......
阿昌族的创世史诗说:天破了地母会补,她早已把三根地筋绕成了线团,三根地筋用来补天,缝合了天地的三个边缘。
可见,天是可以用针线来缝补的,这些传说也很可能就是女娲补天传说的余绪。
天到底能不能补呢?
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以前我们看到这句话是,惯性的把它理解为老子打的一个比方,他把天比喻成一张大的“天网”。
他真的只是比喻而已吗?如果是比喻,他为什么不比喻成别的,而非要把天比作一张大网?
或许,在很早以前的原始世界观中,流传过一种“天网”的传说,或者是叫做“天维”的世界观。即天地四方、上下四维是用一张张大网围起来的,天有天网,地有地网,所以“疏而不漏”。
《汉书·叙传》记载:“天网大覆人上,非不信也”,关于“天网”的记载,在古籍中还可以找出很多来,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因此,所谓的“天不兼覆,地不周载”,则很有可能就是“天维”中的天网和地网都遭到了破坏的结果。而女娲则是从石头中熔炼出“五色针”,然后将天补好。
相传,伏羲氏发明了网罟,而传说中伏羲和女娲的关系,既是兄妹又是夫妻,那么女娲织补天网的技术,很可能就是从伏羲氏的网罟启发而来。
既然补天的“补”是“缝补”之意,有了针,自然应该有线才是。根据历史的记载,黄帝娶于西陵氏之女,曰嫘祖,嫘祖始养蚕。而根据何新的考证,黄帝就是伏羲,而嫘祖就是女娲,所以女娲其实又是蚕神,或者是纺织神。
这样一来,女娲补天的线也就有了,补天的技术也就有了。
这是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的一种“天维说”解释,“天维说”究竟存不存在呢?我们不能轻易的就说它存在,同样也不能轻易的否认它的存在。
而对于女娲“以石补天”的解释,常见的其实还有很多种。
比如,有的人认为,女娲之所以用石头补天,是因为古代有对石头的崇拜。早期古籍的记载中,有尧母庆都因石而生,禹生于石,启生于石等说法。所以,古人认为石头是有灵性的,石头凝聚着生命的力量,是生殖的隐喻和象征,用石头补天可以还原本初的天地。
再比如,还有人说,女娲炼石本来是为了“炼金”,而后来用来补天的工具,大都是用练出来的金做的,所以称为“炼石补天”。
谁真谁假,现在已经很难说了。
参考资料:
1、清·赵翼《陔余丛考·卷十九》炼石补天
2、闫德亮《古代神话与早起民族》上编,女娲救世与人类再生
3、李道和《女娲补天神话的本相及其宇宙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