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左传》桓公八年。
随侯宠幸奸臣少师不能自拔,一时随国朝政乌烟瘴气。楚国大臣斗伯比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可矣,仇有衅,不可失也。”哈哈,是时候了,仇敌露出了破绽,不能错过啊!正所谓:“天予不取,反为之灾也!”
于是,楚武王兴兵伐随。打算趁机给随国这面摇摇欲坠的破墙,狠狠的踢上一脚,以解心头之恨。军队开进到汉水与淮水之间,准备发起总攻。
随国大臣季梁看到楚军来者不善,就向随侯献计:先向楚国诈降,楚国肯定不会接受,到时再组织迎战。这样可以“怒我而怠寇”,老子可说过,两军对垒,哀兵必胜!
心腹少师却站出来坚决反对:“必速战。不然,将失楚师。”要趁楚军长途行军,立脚未稳,打他个措手不及。
随侯宠信少师,立即动员部队迎敌。两军对垒原野,随军望见楚军旌旗招展,剑戟如林。季梁又站出来说,楚人以左为尊,将帅肯定驻于左,左军肯定强悍。不如放弃与他们正面交锋,集中优势兵力,攻其右军。右军虚弱,只要能打败右军,兵败如山倒,楚军肯定全军退却。
少师轻蔑的看了季梁一眼,对随侯说,不和楚军正面作战,如何能显出我随国与楚国平等的国际地位!?
于是,随侯率军与楚军在速杞正面作战。战争结果毫无悬念,随军大败。随侯仅带领几个贴身侍卫,狼狈跑路。楚国不但缴获了随侯坐的战车,而且俘虏了妄自尊大的少师。
这年秋天,随侯向楚国示弱求和。楚武王心犹不甘,不想同意。这时候斗伯比站出来劝到:“天去其疾矣,随未可克也。”上天已经削去了随国的祸患少师,我们一时半时也很难打下随国,不如借这个台阶,就此收手。
楚国于是和随国谈判,订立不平等条约,班师凯旋。
《左传》桓公十一年。
郧国人联合多国部队,陈兵于蒲骚,准备进兵楚军。
楚国大臣莫敖对此很是胆怯,忧心忡忡。
大将斗廉说到:“郧国人狂妄如此,把军队驻扎在野外,整天期待四个外国的援军。他们肯定不会戒备太严。不如这们,咱们分兵两路,你率一部驻于效郢,以抵四国援军,这带领一部夜间偷袭郧军。郢军有盼援军之心,又背靠坚固的城池,肯定没有斗志。如果能击败郢军,所谓的四国援军也就树倒猢狲散了。”
莫敖还是心有疑虑,心中没底地说:“何不向国王请求援军!”
斗廉哈哈一笑:“师克在和,不在众。”军队能打胜仗的根本在于戮力同心,不在兵员众多。商朝军队打不过周朝军队,天下人皆知啊。整顿军队迅猛出击,何需增加援军?
莫敖心有不甘,“不如占卜一下,看看吉凶!”
斗廉仍是信心满满:“卜以决疑,不疑何卜?”占卜是因为心中有疑惑,事情明明白白,为何占卜?
当夜,在蒲骚大破郧军,凯旋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