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的一个星期一,艳阳高照,空气清新,凉爽的清风从大开的玻璃窗外温柔地穿过教室。
李芳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教室,跨上讲台,她抬眼扫视教室,看到轮换了座位的学生饱满的精神状态,渴求知识的眼神,马上把课前酝酿好的授课情绪精细化,准备把课堂导入设置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感情共鸣的精神交汇场地,既让课堂轻松、愉悦,又让学生掌握文本,掌握知识、方法。
忽然,她瞥见讲台下面,一条宽约30至40厘米不等的明显的、密集的、蔚为壮观的垃圾带,从多媒体平台脚下开始,往教室第四组的方向延伸,然后,没入第三、四组之间的过道。
散落其间的垃圾,有揉成了一团团的作业纸、撕成了一片片的小纸片、用过了的纸巾、没有墨汁的笔芯、分成了几部分的笔杆……
这些都是学生经常制造出来的垃圾。
对了,今天早上是每两周一次的轮换座位时间。
班级按照顺时针顺序,组与组之间每两周轮换一次座位。
学生已经形成习惯,他们牢牢记住了换座位时间,只要两周时间一过,不用李芳吩咐,他们就自动自觉把座位换好了。
李芳觉得很好,不用事事都操心,形成了规矩,学生有自觉性,再好不过了。
每一次轮换座位,早早来到的学生到新座位后,都会把同学的物品清理出来,搬到他即将要去坐的位置上,才把自己的物品放进去。
有的学生不愿意帮该位置的前主人丢堆放在抽屉的垃圾,自己又比对方早来到教室,要用抽屉。
于是,直接把抽屉的书本文具和垃圾等物品一股脑转移到对方即将要换去的新位置上,让对方自己处理,即使把对方新位置的台面堆得像一座小山也不管不顾。
也有学生,把抽屉里原主人的物品整理整齐之后,搬到对方即将换去的新位置台面上,把垃圾丢掉的。
两相比较,品德、修养高下立现。
这条垃圾带,肯定是某一个学生的桌洞里堆放了两周的垃圾,被新主人随便抛弃的。
但是,这,也太……太……多了吧!
新主人或者看到垃圾太多,心生厌恶,不清洁干净,自己的物品又没法安置,就不情不愿地以这种方式发泄不满?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学生多了,什么人都有。
不愿即使对其垃圾的学生大有人在。
其中,有一部分人存放垃圾从来不丢,桌洞变成了垃圾场。
有一部分人喜欢把垃圾存放在桌洞,每天放学的时候倾倒在地上,还振振有词:“反正等会儿扫地的人会清扫干净。”
因为这个,李芳特地吩咐值日生关注是谁的座位下面总是堆满垃圾。
观察发现,女生有冯妍妍,男生有李诺一和李旋。
这三人都患有慢性鼻炎,日常大量使用纸巾,每一天都把用过的纸巾塞在桌洞,放学的时候直接扒拉到地上。
李芳分别把他们找来,单独教育他们,交给方法,告诉以后再不讲卫生的惩戒。
总算让他们不会每天放学时把垃圾倾倒到地面,班级卫生大为改观。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把垃圾放到桌洞后,选择性遗忘。
他们或有心或无意地发现,每两周后,能有一个干净的桌洞供自己使用,自己堆满了垃圾的桌洞,总有一个倒霉鬼会清理。
怀着这种侥幸心理,他们才不管什么卫生不卫生呢。
曾经,有学生告诉李芳,奶奶说过:“不干不净,不会生病。”
哎,陋习。
不改不行!
曾经,李芳接到田青木的投诉:“老师,桌洞里面的垃圾太多了,我收拾不了,好恶心啊!”
“谁的座位?”
“李旋的。”
“你先别放东西进去,等他来,第一时间让清理了,抹干净了,你再用。”
不一会儿,李旋进了教室,不用李芳多说什么,田青木马上迎向李旋,小声跟他说了什么。
李旋偷偷看了李芳一眼,看见李芳也正看着他呢。
他到新座位放下书包,低头把原来作为桌洞里面的垃圾清理了出来,来来回回、一捧一捧地往垃圾桶丢。
李芳默默计数,整整六趟,他才把垃圾清理干净。
多次教育后,虽然每次换位置,地上总免不了会有垃圾,但是,仅仅是“少量”,只要稍微打扫打扫就可以干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种程度的“脏”。
讲课的念头被李芳按下了暂停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