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Ⅰ 77若初
(一)
有人说七年就是一辈子,人生会经历许多辈子。这话我是很认同的,许多从前的人和事每每想起,总是恍如隔世。
此时,我坐在这里一边喝茶一边回忆我五辈子以前的那些事,还有彼时身边的那些人。
五辈子以前的我还是个小娃娃,伶牙俐齿,乖巧可爱,吵得了架,也撒得起娇,相比今日,剽悍远超了几千里。
及至长成少女,受了琼瑶阿姨的教诲,始觉女子是不能剽悍的,我便敛了锋芒,含蓄温柔起来。只是老爸常叹息,这丫头怎么越长越老实了,还是小时候能吵能闹的好啊!
除了琼瑶阿姨,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是一民国女子,一小脚老太,我那慈祥的老奶奶是也。
(二)
奶奶生于一九二九年,经历了内战,抗日战争,五九年灾荒,能活下来也是非常不易。乡下老百姓不管谁掌权,政局如何,无论世事怎样变迁,有地种能吃饱饭,不受战争的影响就能活下去。
打仗的时候奶奶还是小姑娘,逢有部队经过她们村子,都要提前进山躲起来,怕遇到歹人,姑娘媳妇儿们都用锅烟灰把脸抹得黑乎乎的。
有一回奶奶躲在树洞里,天亮的时候才发现洞里面还睡着只豹子,幸运的是豹子并没有为难奶奶,大概那豹子也是躲官兵的,算是与奶奶同病相怜。
后来的官兵再来已不侵犯老百姓了,奶奶她们也就不进山躲藏,偶尔会在夜里听到马蹄声和过队伍的脚步声,天亮了就听大伙儿议论,昨晚这里又过了部队,不知道是哪边的。
最难熬的是五九年闹灾荒那几年,别说没有粮食吃,连树叶草根都吃完了,于是就出了一种可以吃的土,唤作观音土,这土很神奇,可以像面粉一样做馍馍吃,说好吃的人果然就像吃面粉做的馍馍一样好吃,说难吃的人也就如同吃土,难以下咽。
奶奶也吃过观音土,能吃得下去,但是会觉得腹胀。很多人肚子涨得圆滚滚的倒在路边,就再也没爬起来。路边到处都躺着死去的人,苍蝇蚊子乱飞,也无人能顾及。
奶奶那时已和爷爷成亲,是生了好多孩子的母亲了。据说奶奶前后生了十个孩子,熬过灾荒就只剩下了四个,大伯,大姑,小姑,我爸,我爸是最小的孩子,比上面的哥哥姐姐小了十来岁。
奶奶和爸爸、小姑能熬过灾荒,也亏了大伯和大姑,那时大姑已嫁人,大姑夫是个小干部,关键是他管着粮食,于是大姑便经常在晚上偷偷给奶奶她们送粮食,帮着奶奶她们熬过了饥荒。
大伯那时已是青年,他自己只身去了外地闯荡,打听到有个农场正在建设,需要人手,便回去接了奶奶和小姑还有我的爸爸。那个农场就是后来我们姐妹的出生地,也是长大以后离开之前一直生活的地方。
灾荒之前,奶奶凭着自己的勤劳和能干把一个贫农的家庭做到了富农,爷爷是不顾家的男人,早先在社里经营的商铺做经理,后来生意不好,就背着一副家什出门给人家钻磨,做了个游荡的手艺人。
据说爷爷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能写会算,亦会写诗。我不知道他和奶奶之间是否有过爱情,只知道他总是不顾家,一辈子都在外面飘。
我小时候见过爷爷几次,已看不到什么经理或是诗人的样子,就是个留着山羊胡子的瘦老头,爱喝酒,整天抱着个旱烟袋抽烟叶子。
爷爷去过农场几次,给我们姐妹一人一个小镜子,一块小手绢,别的再也没有了。也说要我们好好念书,偶尔也抽查一下姐姐背书的情况。
爷爷后来死在我们家,据说是不该喝了药酒里的药渣渣。那个时候我太小,跟爷爷一共也没见过几面,对爷爷也没有什么感情。爷爷被葬在了道班后面的一棵很大的松树下,以后的每年年三十晚上,十五的晚上,奶奶都会做几样爷爷爱吃的菜,带上酒,带上纸钱,让我爸带我们姐仨一起去给爷爷送亮,把蜡烛点燃放在坟前的龛洞里,吃的东西我们可以在那里吃,没带筷子就折了竹枝。所以每次去给爷爷送亮在我们小孩子心里倒成了一件好玩儿的事儿。
奶奶去世后是和爷爷合墓,还在那个地方,那棵高大的松树底下。
(三)
刚来农场的奶奶大概只有三四十岁吧,爸爸那时也只有五六岁。
那时候农场的人都集中在一起吃食堂,大伯就是为奶奶在食堂里谋了份差事,一天三顿做几十个人的饭,还带职工们的小孩,还喂猪,一个人做好几个的活儿。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准备食堂的早饭,晚饭后还要推磨磨粮食,半夜才能睡觉。再苦奶奶也不觉得苦,能带着孩子们吃饱饭,已经很好了。
爸爸也跟着在农场做了小放牛娃,也能挣一点公分。小姑那时候差不多已经长大成人了,很快就经人介绍嫁去了城外边,记忆里小姑每次回来会带好吃的碗儿糕和油条给我们吃。
就这样,虽然辛苦,奶奶和爸爸这对母子总算是在农场安顿下来了,在这个都是外来的知青组成的农场里,没有本地人的排外,但奶奶仍觉得她们和别人是不一样的,所以总是忍辱负重,多干活,少说话,能帮人就帮人。
(四)
等到有了我们姐妹三个,奶奶已经退休,也已经成了农场里远负盛名的贤德的老人,那是奶奶多少年来一点一点辛苦付出的积累。
我出生以后姐姐就跟奶奶睡,基本由奶奶照料,然后是小妹出生,我又跟奶奶睡,又天天跟着奶奶后面转,所以,在我们姐妹的记忆里,小的时候,奶奶是比妈妈更亲密的人。
我睡在奶奶的脚头上,早上该起床的时候,奶奶就在那边用脚轻轻踹我一下,玲儿,起来啦!放学回家的我边放书包边喊,奶奶,在哪儿呢,我回来啦!
奶奶喜欢我们看书,妈妈喊我们做家务的时候,奶奶就说让她们看书吧,我来做就好了。我跟姐姐常常把小说压在课本底下,哄了奶奶很久。
奶奶很会持家,那时候家里每个人的口粮都是定量的,爸爸43斤,妈妈和奶奶30多斤,我们小孩子一个人一月只有十几斤的口粮,一大半是面粉,少量的大米,邻居的年轻人们上半月吃完了米,下半月只能天天吃面,苦不堪言。
我家米饭和面食总是搭配起来吃,做米饭的时候里面又掺上土豆,红薯,南瓜,豆子之类的,一部分面粉拿去轧成面条,剩余的换着花样吃,饺子,包子,馍馍,面疙瘩,奶奶这样的安排着,我家即使月末也总还是可以吃上米饭。
邻居们常常羡慕我家有个这样能干的奶奶。小小的我们听的多了也对奶奶有了更多的崇拜。
奶奶虽然没读过什么书,却是极聪明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被爷爷熏陶的,常常出口成章,成语谚语也不少用,还特别会讲故事。
夏天的晚上,吃过晚饭大家都在院子里乘凉,奶奶爱和隔壁的婶婶聊很多从前的事,我常常趴在奶奶的膝头听得入迷,很多陈年旧事我都是在那些时候听来的。听到奶奶讲看见一树果子结得好繁,果子味道也特别好,我就忍不住说,奶奶,你怎么不带些回来给我呀,隔壁婶婶就笑,那个时候谁知道你在哪个地方扒糖吃呢,原来那是讲的奶奶做姑娘时候的事。
奶奶特别疼我们姐仨,家里好吃的一定是先紧着我们三个孩子,然后是爸爸,最后才是她和妈妈。因为爸爸从小是奶奶一手辛苦拉扯大的,爸爸对奶奶特别敬重,很听奶奶的话,虽然他自己非常有主意。
我们家三个都是女儿,爸爸其实一直想要个男孩儿,他在外出做木材推销的时候认识了一户河南人,家里是三个男孩,想要个女孩儿,于是二人一拍即合,想要对换一个孩子,那个河南人跟着爸爸来到我家,准备领孩子呢,奶奶知道这事儿后把爸爸一顿臭骂,坚决不同意换,怎样都是自家的亲骨肉,怎能流落到外面去,爸爸自然是听了奶奶的话,客气的送走了那个河南人。
因为有奶奶的深明大义,我们姐妹才没流落他乡,也因为有奶奶的疼爱,即使都是女孩子,我们从没在家里受过冷眼和慢待。很多如今想起来的温馨画面也全因有奶奶的存在。
我和姐姐在城里上学的时候,奶奶来看过我们一次,晚上奶奶要跟我们一起住宿舍,七十岁的人还非要爬到上铺睡,不想麻烦别人,却又习惯了在家时的大嗓门说话,那一晚奶奶跟我们拉家常到好晚,忘了聊了些什么,同寝室的几位姑娘都觉得这个奶奶好有趣。
(五)
那个时候我已经知道每个人都是会死的,小小的我,常常暗自惆怅,忧虑担心害怕,不知道奶奶哪一天也会离开我们。
那一天不远也不近,我们长大了些,又没有完全长大,我们不在奶奶身边,没能见到她老人家最后一面。每每想起老家,总会觉得奶奶还在,她就站在院子里,惦着小脚等我们回家。
想起小时候跟奶奶撒娇时说的话,奶奶,等我长大了买糖给你吃,孝顺您。奶奶总是笑,那个时候,谁知道我已经死到哪儿去了呢。
许多年以后当我们都有能力让奶奶过更好的日子时,她已经去世了很多年。这是一份永远的遗憾,永远的痛。
愿所有的人都能珍惜你身边那些爱你的人,不要成长得太慢,不要让爱你的人等太久,否则会来不及。所谓的子欲养亲不待之痛,我已切身感受,愿你,能不受这痛。
无戒365挑战训练营 第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