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声中醒来,温润的空气中感受着南回归线边缘的清晨,走入‘’过桥米线小镇‘’。蒙自是过桥米线的发源地,米线规格来的也是大气,颇具规模的过桥米线小镇,民族特色鲜明的建筑,吃米线的大碗,十几种精致小菜,养眼养胃。
适逢这里的农民丰收节,石榴熟了,道路两边都是卖石榴的果农,才三元一斤,不买没关系,只要停下来就把掰开的石榴放到你手里让你品尝,籽软,汁多,甜甜。蒙自石榴原产地波斯,为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在石榴飘香中转过几个凤凰花开的路口,来到电影《芳华》的拍摄基地碧色寨。碧色寨,景致如同她的名字一样美丽,是由一位法国驻蒙自的官员取名,因当年越南为法属地,这里是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设立的特等站,是昆明经越南通往香港东南亚的主要线路,重要的通位置使碧色寨成为当年云南进出口贸易的主要集散地,美法的商号、希腊的酒吧,商贾云集,鱼龙混杂,各色人等讲着各种语言曾从这里走过。不同的历史时期护国运动、马帮、飞虎队、西南联大的光辉历史在这里交融,不知上演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披着神奇的色彩被时光机磨成传说。话说,袁世凯、蒋委员长曾派人在这里刺杀蔡鄂将军,闻一多、金岳霖等西南联大那些大师都经这里或南下或北上,演绎着中国版的《卡萨布兰卡》。
历史的年轮走过战火纷飞的年代,交还她原有的宁静祥和。今天,铺陈了百年的铁轨上游人如织,穿着何小萍或是刘峰的军装回望那个年代,展现着《芳华》带来的繁华。愿每个走过的人,都铭记《芳华》中的原型人物为守护一方平安的牺牲与付出。
告别碧色寨,从北回归线一路南下,往云南之南,河口口岸,遥望红河对岸,曾经的交趾、安南,今日之越南。红河与高速公路并行,在河口流入越南,到河内分支流入太平洋的北部湾。红河,由于流域多红色沙页岩地层,水呈红色,故称“红河”,以名达义,与黄河一个意思。
临近边境,海拔越来越低,天气越来越热,亚热带植被越来越多,检查越来越严,每辆车都要停下来检查每一个人的身份证都要查验。
进入城区沿着红河的滨河路一直通往口岸,河对面绿树掩映的房子清晰可见,只是属于另一个国度的城市,越南的老街市,市政府的大楼与国门隔河相望,桥上人来人往,大多是从国内进货的小商贩,一辆三轮车装的满满当当。
口岸界碑附近,来往着向游人兜售手串的越南小商贩,肤色黝黑,头戴斗笠,脚趿拖鞋,放下这一串拿起那一串,不厌其烦。一个留着长长指甲的商贩,我们因为好奇他的指甲,兑换了他的越南盾,买了他的手串,应了‘’你有别人没有的就是卖点‘’的营销法则。
走过看过一定要吃过,与越南一河之隔的越南小吃自然要吃。越南小肉卷恁好吃,米糊摊成薄薄的皮,裹着蘑菇丝,肉沫葱花,小米椒、醋汁、薄荷叶放在一起做蘸料,米椒的辣香薄荷叶的清香肉卷的滑香,真是舌尖美味。
饱了胃养了眼乐了怀累了脚,乘车返程已是夕阳沉山,晚霞洒满了红河谷,车内流淌着的哈尼族山歌如红河河水一样欢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