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讲究“无酒不成席”,可是把酒言欢一时乐,酒后上头身体苦。人们越来越讲究喝酒的舒适度,这里的舒适度包括两方面:一是饮时口感好,二是饮后不上头。都说好酒喝了不上头,可是究竟喝酒上头是怎么回事呢?
饮酒30分钟后酒精就可以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一方面酒精会刺激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心跳加速,而且对中枢神经会产生麻醉作用,所以此时身体兴奋且其自制、辨别、理解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另一方面酒精及其次级代谢产物乙醛在代谢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大脑占人体重量的2%-3%却需要人体15%-20%的血液供应量来供氧,所以大脑对酒精格外过敏,容易因为缺氧而出现头痛、头晕等。在麻醉和缺氧的双重作用下,饮酒过量就会出现头昏眼花、头痛难忍的痛苦症状,俗称“上头”。
在酿酒发酵过程中产生酒精(乙醇)之外,还会产生一些其他的醇类,比如异戊醇、戊醇、异丁酵、丙醇等,这统称为杂醇油,分子量比乙醇大(即碳链中碳原子数大于2)更高级,所以又叫“高级醇”。杂醇油具有特殊且强烈的刺激味,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比酒精慢停留时间长,有些人喝了酒到第二天不醉了但还头痛,这就是体内杂醇油逐渐作用的结果。而且醇类的毒性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加剧,其中丙醇对人体的危害是酒精的3.5倍,异丁醇是酒精的8倍,异戊醇为19倍。
那么,在酿酒过程中把杂醇油全部过滤掉是不是就不易上头呢?事实上还真有一种酒是过滤了所有的杂醇油的,那就是号称最纯净蒸馏酒的俄罗斯的伏特加。伏特加在酿造过程中把所有杂醇油和酸类都过滤掉了,但其口味凶烈烈劲大冲鼻,喝着也容易上头。
为什么伏特加这种过滤了“杂质”的酒会口味差而且易上头呢?这就涉及到蒸馏酒中的酸酯平衡理论。适量的杂醇油和酸类物质会形成高碳酸酯,这会使酒的芳香味更浓,而且酯类物质具有镇静止痛的作用,从而使饮酒者头痛感症状变轻。酒精、乙醛、杂醇油含量一定时,其他成分( 酸、酯等) 越丰富、比例越协调,越不容易引起“上头”。所以,优质白酒中醇、酸、酯比例适宜,酸、酯比例高,口感好不容易上头,而一些质量稍差的酒,醇、酸、酯比例失调,醇高而酸、酯比例低,所以口感差容易上头。很多人把喝酒上头的容易度来作为粮食酒和食用酒精酒的区分,事实上劣质粮食酒喝了容易上头,优质的食用酒精酒喝了也不容易上头。
很多人在服药期间喝酒也容易出现“上头”和“过敏”现象,因为酒能加速一些药物的溶解和吸收从而加大其毒性,甚至酒和药物之间可能会产生协同作用,加大药性的同时会减缓酒精的代谢速度,从而使人长时间处于醉酒状态。服药期间要遵医嘱戒酒,万万不可因为喝酒上头还去服用安定剂等药物缓解头痛之苦,卓别林之死就是前车之鉴。1977年世界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在饮酒后无法入眠,服用安眠药后昏昏睡去,结果“一睡不醒”,事后医学专家经过细致的检查研究,结果显示卓别林是死于酒后服用镇静药。
喝酒上头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喝酒过量,再好的酒喝多了也会上头;二是酒质不好,喝好酒更不容易上头;三是服药期间饮酒,身体不适听从医嘱戒酒才是正道。所以,要想喝酒不上头,秘诀只有一个:少喝酒,喝好酒,身体不适需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