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集。
小学阶段的生活,留下很多深深的烙印,不能忘怀。
父辈们的田园梦
刚上小学,家搬到了阿吉拉西头的八排,房子虽然只有一间,但竟然有了一个小小的院子,这个院子偶尔还会进入我的梦里,但却变了模样。
院子的门冲南开,进院门就是一个过道,那是由隔壁院墙与我家小凉房墙相夹而成,过道很短,因为小凉房不大,墙自然不够长。
小凉房主要用于储存杂物和担任厨房职能,厨房盘着一个灶台,灶台右侧还有个木头风匣,(我第一次学着做饭,就在这个灶台)凉房窗台上摆放着油盐酱醋瓶。
厨房门口的右(东)侧立着一口大水缸,左侧立着一口腌菜小缸。菜缸一直往左(西),就是西院墙,墙下有个小煤池子,煤池子右(北)侧垒了个鸡窝,上面还有个下蛋窝里面铺满烂棉花和干草,外面用一个鸡笼子罩住。鸡笼子是父亲用粗细铁丝编制,笼子带门的,人可以出入,便于喂鸡、取鸡蛋和早晚关开鸡窝门。
凉房门与家门相对,两个门中间和院子过道就是一片空地。而窗台下的那片空地就成了我家的第一个小花池,可以种些东西了。
我们父辈年轻时都是热血青年,怀着报效祖国、支援边疆、建设铁路、闯荡世界的满腔热情,离开故土,从祖国各地汇集到阿吉拉这个土地贫瘠、狂风呼啸、黄沙飞舞、野草丛生、野兽出没、四季鲜明的偏远地方。
阿吉拉虽气候恶劣,但铁路工人们却热爱这份事业、这片土地,他们从小生长在农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对生命充满了热爱。他们虽然离开家乡土地,可心里仍然喜爱生机勃勃的动物和植物。不信,你看阿吉拉人的院里院外,凡是有片空地几乎都被开垦利用,种花种菜,还养着鸡鸭鹅兔猪狗羊。那时,阿吉拉的空地好像没有产权之说(空地都被叫做野地),谁占谁用。这些空地一般都比较在靠南,或两排间的一片坑洼地,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开出了第一片田地,并种出了绿油油的蔬菜。这片绿触动了父辈们心底对土地的爱,一时间阿吉拉出现了圈地开荒热。圈地一般用篱笆墙圈地,就是用木棍、竹片、树枝、灌木枝做成篱笆墙,圈上自己的田,再做个小门,就拥有一片小小的田地。
有了田,就要摆弄。由于阿吉拉的土地是盐碱地,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这种碱性土壤,必须改造。
当时流行一句话形容阿吉拉:“盐碱地、猪毛草、蜥了虎子满地跑”,可见只有那些适应碱性的野生植物才能在这生长。而一般的农作物,如蔬菜、观赏花儿就不好生长。
改造土壤?名词高大上,听着以为是个科研项目,估计还是个难题。但这个项目却难不倒我们的父辈们,这些勤劳铁路工人本身是农民子弟,小时候就和土地打交道,很懂得田里的事情。即使他们离开农村多年,但种田的本领却没有荒废。
土地贫瘠就要施肥,施有机肥。有机肥说白了就是大粪,各种大粪。粪从哪里来?捡或自己制造。我们刚上小学时,学校还有试验田,每个小盆友还有积肥任务呢。
对捡粪描述,很多关于农村题材的小说或电影里都有描述,大多是身背粪筐,手拎粪扠(或粪铲),在地里寻着,远远的看见一堆牛粪,心中欣喜,飞速的把粪铲起,熟练的投入筐中……。这大概是非常经典的捡粪镜头了。
粪的来源,除了在野地里捡牛羊粪,就是自家养的鸡鸭鹅兔豬羊的粪便,这些都是上等的肥料,有的人家竟然直接去公厕的粪坑中掏粪,但新鲜的粪便是生的,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经过堆肥沤发变成熟肥才行,颇像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制做过程。
堆肥,一般先挖个坑,把各种各样的粪便和泔水倒入慢慢发酵,经几个月发酵后,生肥就变成了熟肥,可以给自己田施肥啦。
种地前,田地要先翻,翻开的生土经日晒消毒后,再与肥料混匀,把土打碎,扔掉砖头、石块、瓦片等垃圾后,再把土用筛子筛一遍后,把田地划分成垄,经过几年复杂的运作,盐碱滩竟变成一垄一垄、又细又黑又松的良田。
随着十几年的发展,阿吉拉的空地几乎全被开发,到了夏天就变成了一片片绿,种类繁多,青翠欲滴。看那绿一畦一畦的整整齐齐,它们大多是蔬菜,有葱姜蒜韭菜茴香,还有茄子豆角黄瓜南瓜辣椒青椒西红柿土豆大白菜……在园子周边还种了葵花玉米像一圈哨兵。
咦,篱笆墙怎么也能变绿?噢,是红柳、树枝和枸杞,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原来插的篱笆木棍竟也变成了绿。
枸杞?是那种红红果实的枸杞?你们那儿还有枸杞?对,就是现在流行的保健佳品、价格昂贵的枸杞。那时候我们以为它是甜甜的野果,没把它当成好东西,因为吃多了要流鼻血。更多时候我们把它摘下当武器,嗞人玩。
自家的院子有的大、有的小,空地面积稍大的就种些蔬菜,小的,就种些花草。
又跑题了吧?快说你家院子里的花池子到底咋回事?
我家花池子种的什么?面积那么小,当然种花啦。那时候花流行品种,好像有猪毛菜花(也叫死不了)、地雷花(夜来香)、西番莲、喇叭花、扫帚梅、步步高、指甲盖花……
我家花种子都是从邻居、爸爸同事或同学家要的。邻居家的院子大,因为他家住我们栋的把头,自己向外扩建了一间房,所以院子也同时向外扩大了一半,他们家地里又种花又种菜,煞是热闹。他家三个孩子,岁数相差不大,每天吵闹个不停。老大好像比我还年长两岁,成天爱用内蒙二人台的腔调唱几句词:煮挂面呀炒鸡蛋,煮挂面呀炒鸡蛋,咿呀咿嘚嘿……不知道为什么他天天都要在院子里唱,估计是馋的!想想都觉得逗。
还是说说花吧。
我家种过的花中,印象深刻的有几种,其中觉得神奇的是猪毛菜花,可以用种子种它,种子黑色,很细小。也可以不用种子种,直接从谁家的猪毛菜花上随便掐一枝,插到家中花池里,几天就生根,长大。有一天早晨,它忽然就开花了,五颜六色的,煞是好看。
地雷花学名紫茉莉,也叫它夜饭花,我们误传为夜来香。名字都很形象,说出了这种花的两个特点,一是傍晚吃饭时开花,奇香无比;二是花的种子像极了地雷,这花以红黄居多,或一花多色,颜色极其艳丽,花朵像小喇叭。
西番莲也叫大丽花,多年草本植物,种子是巨大棒状块茎(冬天放入菜窖储存),花树高大粗壮,高1.5-2米,花朵大,花色花形繁多(以粉红、红色、紫色常见),与芍药和牡丹有些像,丰富多彩,是妈妈的最爱。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大丽花越来越少见,而同类型的小丽花(不知道是不是矮种的大丽花),越来越多,并成为包头市花。
其他花像什么步步高类的也很漂亮,这花颜色种类很多,一朵花是一层一层的开,步步升高。“步步高”,挺有创意的名字。
指甲盖花,女孩子的最爱,可以用其花朵染红指甲,我是男的对这不感兴趣,具体怎么染就不知道啦,有兴趣你可以问她们。
还有什么牵牛花,万寿菊……太多啦,记不清楚了,不说了,你们都可以问度娘啊。
其实,我想我的父辈们,他们种的不是田,是对家乡的思念和独在外地的一种心灵寂寞。
我家搬到一排时,院子稍大些,院子里不仅种了菜还种花。蔬菜呢,我家种过茄子青椒豆角黄瓜西红柿生菜大葱,一个夏天都不用买菜,而且家里种的菜极其新鲜,味道也好极了。特别是西红柿,有红的和黄的两种,熟透了,一摘一筐子,坐在院里大快朵颐,而西红柿秧的叶子,身体一碰,就散发出清爽味道,直入心脾。
有时爸爸妈妈,晚饭后坐在院中乘凉,一会儿月亮升起,银色月光洒满一地,更显叶片婆娑。人在黄瓜架下,点点月光从叶间透下来,照在脸上,深吸一口气,是夜来香的香气,仿佛又回到了家乡的庭院里。
虽然家乡他们很少能回去,但他们思乡的情绪早已飞扬在月朗星稀的夜里……
后来,铁路各单位职工逐渐搬离阿吉拉,住进了楼房,再没有地方种地,父辈们一下子很失落,总觉生活少些什么……
再后来,包头城市大发展,树多起来,草皮多起来, 花多起来,到处是广场、草坪,公园也不收门票了,夏天颇有些世外桃源,这个园林城市,越来越漂亮了,也算圆了父辈们的田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