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熬夜的自己,昨天被安利了这部剧后,熬夜到两点钟看了十几集。看到陈可对北京的热情和梦想的时候,回忆起几年前的自己。
2014年的5月,收拾了几袋行李,自己从长沙来到了上海,那时候第一次到国际化大都市,在一家科研所实习,第一次接触到各种海外留学背景的大神,身边的人本硕博都是全国甚至世界一流大学的他们,以及优秀家庭的他们。原本我该在这样的环境中蜕变自己才对,但是没想到,我却因深深的自卑感让自己过起了极度痛苦的生活。
第一是缺钱带来的无力感
实习的时候每个月给1500块的生活费,住在研究院导师找的房子里面,两个人实习的小女生睡一个床,房子小区还可以,毕竟14年的时候已经是4w一平了,可是除了每个月吃饭刨去500块外。1000块在上海真的是忒不经花了,在上海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的商场中,我渐渐的迷失了自己,抑制不住自己对名牌的向往,拼命想洗去自己土的特质,为了办一张信用卡,跑了一个下午,终于在某天有人在办公室推销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办了张信用卡,从此开启了我的卡奴生活。
在中科院呆了半年后,自己着手找了另外一份工作,在世界五百强外企中做实习生,虽然薪水大大的提升了不少,每个月到手有34千块。但是在找房子的时候,见识了更多生活在大城市中的蚁族,然后自己也成为了蚁族中的一位。当我告诉我家人,找一间房子需要1500块的时候,不知道大城市房价的他们认为我过于奢侈了,那时候对这样一个消息即难过又无力,然后我找了一间隔断间,所谓隔断间就是一个大概两室或者三室的房子被房东各种改造,隔断成只能放下一个小小的床和桌子的小屋子,比如我的那个房间,就是一个主卧被隔断成了两个房间,然后两个人共用一个阳台,中间的隔断是三合板,这样的情况就是隔壁翻个身都能听得到的。起初隔壁住了一个男生,本来是上海人,不经常在这里住,所以还好,后来,这个男生搬走了后,又来了一个男生,可是这个男生的女朋友偶而也经常来住,所以你都懂得。在一次周末两人在阳台上做饭,把整个房间弄的乌烟瘴气的时候,我闹了一场,给房东报告了消息,然后自己还气的不行。这么赤裸裸的生活经历,在大城市里面,每个夜晚都过的难过而焦虑,那段时间,深深的抑郁着。我迷失在生活的巴掌里。
在外企呆了三个月后,我内心对那些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务以及世界化的人际关系,有着深深的焦虑,感觉自己跟不上,感觉自己很孤独,感觉自己很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为了逃避这些东西,我竟然选择了离职。是的我做了缩头乌龟。爬走了。后来来到了北京,又进入了一家外企,然而依然是朝九晚五的工作,让我自己不停的放空自己,不学习,不进步,不职业化,最终我也还是失去了留在北京的机会,在大公司呆惯了的人,已经看不上小公司了,所以我没有选择那家小外企,而是选择回到了西安。那时候那颗无力的心,觉得再也配不上北京上海的梦想和热情。
第二是优秀的人太多,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觉得自己是最差的那个(自己不够强大,自己做的不够专业,自己没有用心生活)
无论怎么样努力,其实这是一种错觉感,我并没有特别的努力,而是以为自己在很努力。那时候很大一部分心思都在如何缓解焦虑,如何寻求自我这样的一种处境里。太过于向内认知,而忘记向外行走,活在自己塑造的虚拟痛苦世界牢笼里,再也走不出来。其实现在想想,能够早点经历这样的痛苦也是好的,毕竟还年轻,我还有很多可以重新来过的机会,就像现在,我比以前过的快乐太多了。虽然我还是不够强大,至少已经感觉不到自己的虚弱了。我后续能够做的就是不断的高标准要求自己。
第三是情场过于失意,不停的在失去自己内心的围墙,初衷是好的,但是过程是痛苦的
14年的时候,才刚刚23岁,对与那时候的自己,觉得25岁的时候就是很老了,我该在25岁之前实现很多自己该有的东西,比如钱,比如更加优秀的自己,我不停的在追赶着自己,不停的在爬山,却不曾休息。再加上从小比较坎坷的经历,我对人充满着不信任感,很难建立很好亲密关系和朋友关系。我害怕别人接近我看到真实的我后,就不爱我了。然后每当有人表白说喜欢我的时候,我都会从内心拒绝他们,因为我觉得他们喜欢的是演戏的自己,不是真实的自己。其实真正的矛盾在于,是我自己不愿意谈露心声而已。等我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我已经错过了很多,也经历了很多不好的恋爱,也因为这些不好经历,让自己更受打击,觉得自己配不上,觉得自己受不起爱和关心,其实这都不过是自己从小的经历模式罢了。没有经历过宠爱的人,对忽然而来的宠爱是不安的,因为他们内心深处觉得自己配不上。
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芳华》,里面有句话挺好的,一个从小经历各种磨难的人忽然被别人歌颂的时候,会变的不适应,甚至会不适应到疯掉,为什么呢,因为就像东北的大白菜,经常在冰天雪地里冻着,忽然一个把它当到温室里,它就会不适应了,然后很快坏掉。而对于温室中长大的花朵而言,他们不会轻易的选择去经历挑战,他们更多的是顺应着选择着符合这个社会标准的一切选择,优雅而又富足的生活着,然后他们的后代也是这样,也许这就是家庭基因吧。
我有时候会想,也许在北京或者上海的这两年间,如果遇到了一个很会关心和爱护我的人,也许我现在也还生活在那里,过着距离世界最优秀的人最近的人生,也许自己也会是某个很优秀的人。
在西安安逸的生活中,我应酬着,适应着,也想念着北京和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