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兴趣的书太多了,经常性毫无章法的选择读某一本书,表面上增大了知识面,内涵却完全经不起深究,一个思想单薄的读书人。选这本书读,是因为前一段时间读了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对名著的好奇感倍增,入了读书群推荐了这本哈罗德.布鲁姆著的《如何读,为什么读》。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真的是倍感吃力,每一个字都认识 的,组合成段落也都能体会意思,但整合成一篇文章、一本书真的是边读边忘。此刻写一点还留存在脑海里的寥寥阅读内容吧。作者挑选在“短篇小说”、“诗”、“长篇小说”、“戏剧”这几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解读。
作者把短篇小说分成两大敌对传统“契诃夫―海明威式”与“卡夫卡―博尔赫斯式”。两者的不同点就是前者追求真实,后者追求把真实反转过来。作者选取了伊万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别人草地》,契诃夫的《吻》,莫泊桑的《泰利埃公馆》、《奥尔拉》,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这些对于我来说是作者听说过,作品没读过,还有一些作者和其作品都不熟悉。
诗歌,作者在组织这部分的时候,选取了丁尼生的《尤利西斯》,罗伯特勃朗宁的《罗兰公子来到暗塔》,惠特曼的《我自己之歌》……读书少的我,诗歌的阅读量几乎为零,但默默读过作者摘选的这些诗歌之后,萌生了读一些诗歌的念头了。摘录一小段哈克.布莱恩的《破碎的塔》。
因此是我进入这破碎的世界。
追踪幻想中爱的伙伴,它的声音
是风中的一瞬间(我不知道投向哪里)
而不是久得足以抓住每一个绝望的选择
长篇小说,我真的不想承认 选的作者极其代表作我多数没有听过。如司汤达的《帕尔马修道院》(不应该是《红与黑》吗?)、简.奥斯汀的《爱玛》(不应该是《傲慢与偏见》吗?)、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自画像》、威廉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托马斯.品钦的《拍卖第四十九批》……在托马斯.曼的《魔山》中,作者说“为什么读,因为你仅能够亲密地认识非常少的几个人,也许你根本就没有认识他们。在读了《魔山》之后,你彻底地认识汉斯.卡斯托尔普,而他是非常值得认识的”。这段文字可以用来描述我们读过的其他作品还有作品里那些我们喜爱的人物,比如哈利波特……
戏剧,作者选了三部分别为莎翁的《哈姆雷特》、亨里克.易卜生的《海达.高不乐》、奥斯卡.王尔德的《认真的重要》。从作者在这本书中从前到后提到“莎士比亚”的频率完全可以看出他有多喜欢莎翁的作品了。戏剧评论的结尾处发出内心愿景“如果存在着来世,而人们继续在来世中阅读的话,我真想听听莎士比亚大声朗读《镜中奇遇》的章节”。读到此,我也不得不立个小目标今年要读《哈姆雷特》。
在书中,作者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是因为“这些作者或全都在某些较高的频道上对你和为你说话”,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对话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成长着,成为真正的自己。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对‘为什么读’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是,只有深入、不间断的阅读才能充分地确立并增强自主的自我。除非你变成你自己,否则你又怎会有益于别人呢?我永远不会忘记古代拉比中最仁慈的哲人希勒尔的告诫:‘如果是我不是为我,谁会为我?而如果我只为自己,那我是什么?如果不是现在,那是什么时候?”。其实后半段不是很清楚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