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达达
『编者按』
今日上线“简易金融数学系列”,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帮读者建立良好的金融数学概念。
本篇是第一篇,讲讲利息。
大部分人对利息的概念停留在数字符号层面,今天就以4%的利息为例子,讲讲金融环境最常见的概念之一“利息”。
1
说说利息
利息是指债权人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从债务人手中获得的报酬。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和各种债券发生的利息。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还钱除了本金需要还,大部分时候也要还上利息。
利息怎么算?
利息等于本金乘上对应的期限利息率。
单期利息=本金*单期利息率
2
一般我们说的都是年化利息
在民间借贷中,我们一般会用到月息这个概念比较多,月息是按月付息的付息频率,指的是月化利息。一般比如俗语1分的息,实际上是每个月付1%的利息。
10000元每个月付100元利息,如果是单利规则的话,一年是付1200元利息。实际上年化利息是12%。
但在大部分金融正规语境下,我们说的利息是指年化利息。
比如银行理财产品宣传时候提到的业绩基准,一般指就是年化的概念。市场上主流的理财产品目前的业绩基准4%左右。
3
4%是什么概念
大家对于数字是不直观的,但是对于消费品是直观的,我来举例子说说不同的资金规模对应的4%的利息水平可以买什么。
这样看没什么感受,就是数字,我们来换成实物概念。
当本金数字较小的时候,其实给债权人带来的利息收入是很少的。
1万元的4%的利息水平,一天带来的收益不足以买一瓶水,一年下来也就是一顿饭。10万元一年可以带来一台手机的收益,一天可以覆盖一顿最简易的饮食支出。
而到达100万之后,画面完全不同了。
一年4万的收益其实除了买一辆入门级的小车,还相当于大部分普通白领可以拿到的年终奖水平。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发了一个“利息年终奖”。而每天的吃饭支出也基本可以被覆盖。
1000万则是一个更让人吃惊的数字。
每天有1100元,其实可以购买很多东西,普通的鞋子、衣服、包。而每年的40万的利息收入,可以买一个不错的车了。40万几乎是比较好的白领,一年税后收入的天花板水平了。
4
差距并不止十倍
实际上的差距还会随着再投资变得更大。
比如1000万的这个持有人,拿利息产生的40万新资金再去投放,那么他的本金就扩大到1040万元,一年的4%利息是41.6万元。比原来又多出来一趟《平凡之路》公路游的金额。他也可以选择拿新增的40万资金做更高风险的投资,获取更高的收益。
而1万元或者10万元产生出来的利息,往往只是被花掉或者被迫开支掉,无法形成有效的累积。更不要说去做其他的投资了。
在普通角度看来,10万元和1万元的差距是十倍,1000万与100万的差距也是十倍。实际上这个差距是远远要更大的。因为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没有考虑资金的支出,我们的资金是需要去覆盖我们日常的吃穿住行的开支的。
资金本身即是投资品,也是消费品。对于资金量较大的人来说,这个开支仅仅通过利息就可以覆盖了。
而对于资金量少的人来说,每年的本金都可能被拿去开支掉,无法形成有效的累积。
5
背后的“财务自由”与“马太效应”
这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财务自由的概念。财务自由就是指不通过主动劳动,通过被动收入就可以覆盖日常开支的情况。
被动收入有很多种,利息收入就是其中的一种。
财务自由就是大部分电影中那些满世界旅游泡妞的富人形象。确实,如果他们一年的开支足以被利息覆盖的话,他们完全可以这么做。
其次我们也在这个对比中,发现了“马太效应”的现象。
资本就是一个滚雪球的游戏,富的人依赖资本的利息效应,可能会越来越富;而穷人因为利息收入较少开支较大,远远会本金越来越少导致越来越穷。这也是常说的马太效应,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的原因。
《西虹市首富》里面,王多余有那么多资金,随便放在银行啥也不干,也会钱滚钱。远比普通人一年赚的还要多。
解决方案:
利用利息的特性,掌握更多的经济学简易知识,多对少错,形成有效累积,增加被动收入,积累财富。
-END-
作者简介:达达|经济学硕士,银行券商基金等金融领域从业十余年。
通俗语言打开经济学小窗
策划|编辑:W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