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三产业巨大,资产丰富,在苏州一带留有相关传说
沈万三,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关于沈万三富豪事,民间甚至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不管将什么东西放在盆内,都能变成珍宝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财富多到不可胜数,生财聚财技巧高超。关于沈万三的田产、贸易因为没有明确的数量故而暂不做分析,只能从相关传说中猜测一二。
沈氏庄园:周庄八景之一“东庄积雪”,描绘的正是沈氏庄园当年的景色。东庄有着许多巨大的粮仓,每年都储藏着无以计数的粮食。
女乐宴饮:沈万三发迹后,也很懂得风雅。他常常在自己豪华的家里宴请达官贵人,除了山珍海味和醇酒美人外,还拥有三班女乐。杯觥交错之余,女乐们尽情表演音乐歌舞以欢娱嘉宾。她们既是歌妓,也是乐师,演奏的大都是沈万三与他的朋友们最爱听的昆曲音乐。观看的人们济济一堂。仅为华屋担任守卫、打更巡逻的更夫等,就多达六十几人,每晚还供应点心酒肴,一个晚上要吃掉十瓮酒和三十盘红烧蹄膀。
设馆尊师:沈万三专门延请王行为塾师,来到周庄,设馆于银子浜。王行教书教得好,文章也写得好,沈万三给他的报酬是黄金一镒(在当时为二十两或二十四两),这样的酬劳很可观。
和珅与沈万三相比,较为低调。只是在房产和古玩数量最多
和珅,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据说,和珅就任侍郎后,有位叫安明的笔帖式送礼给和珅,希望能够升为司务,和珅没有接收贿赂,但他向安明保证会向尚书丰升额提拔安明。这令安明十分高兴,所以安明对和珅百般依顺,和珅便向丰升额保举安明就任司务。安明任司务后立即送了一颗玉给和珅,和珅婉拒不收。不仅如此,和珅还曾督办贪案,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云南按察使海宁揭发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李侍尧涉嫌贪污,乾隆下御旨命刑部侍郎喀宁阿、和珅和钱沣远赴云南查办李侍尧。此事办的极为漂亮,深受乾隆好评。而李侍尧和他的党羽一大份财产被和珅私吞,加上乾隆的赏赐,和珅初尝掌握大权大财的滋味。四月,长子丰绅殷德,被乾隆指为十公主额驸,领受乾隆赏赐黄金,古董等等,百官争相巴结。和珅起初不受贿赂,但日子一长,和珅开始贪污、结党,形成一股大势力。
和珅是中国皇朝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个大贪官。在嘉庆初年,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和珅跌到,嘉庆吃饱”。据说他的家产是清王朝康乾盛世年间十五年的国库收入!那么和珅到底贪污了国家多少钱呢?他贪污的钱折价成今天的人民币有多少呢?在在下面的文章中小编会大致进行统计。据说,和珅的房产、地产、文物古玩数量极其多。
其中房地产1、花园一所,亭台二十座;2、正屋一所,十三进,七百三十间;3、东屋一所,七进,三百六十间;4、西屋一所,七进,三百五十间;5、私设挡子房一所,七百三十间;6、另有花园二所,亭台100座。合计和珅共有房产2170间,按清朝官府样式,每间平均约为20平方米。那么和坤的房产面积为:2170*20=43400平方米。按目前金道城的价格(10000元/平米)计算,和珅的房产价值为:43400*10000=4.3元亿人民。另外,花园、亭台现在无法估价
地产:1、田地八千顷,合800000亩,按目前中等以上城市征用土地价格为:4万,和坤的土地价值:800000*40000=32000000000(320亿人民币)
企业:1、当铺十处,本银八十万两;2、银号十处,本银六十万两。两处本银合计折价为人民币:(600000+800000)*31.25*5.52=241500000元(2.4亿人民币)
和珅的资产到底有多少?
小编根据清末著名的外交家做著的《庸庵笔记》,其中的一段名《查抄和珅家产清单》所记载,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现金资产
1、赤金(24K):金库存58000两,上房内2500两、大金元宝一百个每个1000两、金宝塔一座二十六公,夹墙内26000两,几样合计:186900两
2、现银:地窖内100万两,银库内银元宝(每只10两)五万五千六百,上房内大银元宝五百个(每个1000两)合计:6556000
3、京果(银)五百八十三万个、苏果(银)三百一十五万个
4、洋钱(银元)五万八千块
清朝当时的一两合现在0.625两,合31.25克。那么和坤的现金资产折算成今天的人民币为:186900*31.25*322.74=8.2亿人民币。
根据目前提供的黄金价格大约为1576美元/盎司。按现在人民币报价合322.74元/克那么,和坤贪污的黄金按今天的牌价,折算为人民币为:18.85亿人民币
根据近期白银价格为:白银是27美元/盎司,按现在人民币报价合5.52元/克。那么和坤贪污的白银折价人民币为:
2080000*31.25*5.52=3.58亿元人民币
京果、苏果 按每个0.1两算 (5830000+3150000)*0.1*31.25*5.52=154905000元(约1.5亿人民币
洋钱价格比如以为60至120(剔除文物价值),假设照80元/枚
和珅贪污的洋钱价值为: 58000*80=464000元(464万人民币)
那么和珅贪污的现金资产折算成当今的人民币为: 18.85+3.58+1.5+0.05=23.98亿元人民
二、玉器
1、玉鼎十三座,高二尺五寸;2、玉磬二十块;3、玉如意一百三十柄4、镶玉如意一千一百零六柄;5、玉鼻烟壶四十八个;6、玉带头一百三十件;7、玉碗十三桌、玉瓶三十个;
----因表上罗列太多,不一一赘述,且价值无法估算。
三、珠宝
1、珍珠手串二百三十串;2、大东珠十粒;3、大映红宝石十块,重二百八十斤;4、小映红宝石八十块;5、映蓝宝石四十块;6、红宝石九十颗;
以上珠宝价值,应当请专家估算。
四、其它
1、银碗七十二桌、银筷子五百双、金筷子二百双、金匙六十个、银匙三百八十个;2、镂金八宝瓶十个、钟四百六十个、镂金八宝床及镂金八宝坑三十架;3、绸缎一万四千三百匹、大红呢八百板、五色呢四百五十板、狐皮六百张、紫貂皮八百张-------还有太多无法一一记录。
以上物品,价格昂贵,无法估算。
根据可以折算的财物,和珅的家产为:23.98+4.3+320+2.4=350.7亿人民币(包括上文所说的房产。地产、企业),这些资产尚不包括无法估算的花园、亭台、珠宝、字画、文物、及银行、当铺的经营所得。如果按内务府的估价,和坤的家产在8亿两白银,合人民币:875亿人民币。按内务府的说法,这笔钱可以抵得上两次庚子赔款的数额。
沈万三富可敌国,竟然帮朱元璋打江山,修城墙,犒劳三军
也许是为了拍朱元璋皇帝的马屁,捞取功名,沈万三开始高调炫富献银子。当朱元璋打下江浙后,沈万三与其弟万四(沈贵)在两浙豪富中首先输粮万担,献白金五千两,以佐用度,“太祖军食,多取资焉”。也就是说朱元璋打下江苏、浙江一带后,沈万三竟然和他的弟弟运输粮食上万担,献白金五千两,供朱元璋军队的日常生活开支,这其实也是沈万三自取灭亡。
据说,朱元璋打下江山后,准备在南京建都,并决定扩建应天城。但由于战事频繁,开支浩大,根本没钱修城墙。沈万三答应负责修筑聚宝门至水西门一段,还有廓房、街道、桥梁、水关和署邸等相关工程。他不仅延请一流的营造匠师,还整天在工地上督促进度,检查质量。尽管一些“检校”常去工地制造事端,捞取油水,沈万三却依然比皇家修筑的城墙提前三天完成。可这样做,恰恰大驳了皇帝的面子。
要知道朱元璋修明城墙,方园几十公里,当时负责烧城墙砖的就动员了180多个县的人力物力。但是,沈万三他们家一家完成明城墙三分之一的工程量和物料,材料。随之,他竟又向朱元璋提出,打算以自己的百万两黄金,代替皇帝犒赏三军。朱元璋很不服气的说,我有百万大军,你有多少钱可以赏赐?沈万三淡定的回答,我先每人一两金,按照市价,那么每个人就是2万块,100万军队,最少也要200亿啊!这在沈万三看来还是不足道哉的。想想这到底有多少钱?
沈万三到底有多少钱?现在比较正规的说法,沈万三巅峰时期有白银20亿两。明朝一两银子可以购买2石大米,一石大概是现在的95公斤。按照如今的购买力计算,一斤大米2.5元,一两银子就是2*95*2*2.5=950元。也就是说沈万三的财富一度达到2万亿!更有一种官方说法是沈万三的财富巅峰时期达到了1.5-2万亿美元!要知道,当时的老百姓资产总购买力只有现在的几分之一,这么多钱就算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其直接价值和财富影响力远远高于这个数字本身对我们的冲击!可以说比60个马云的资产都要多?
沈万三的结局:
让明太祖朱元璋龙颜大怒。于是他被籍没家产,发配充军云南边陲。
沈万三至少有三个儿子,除了《吴江县志》提到的“二子茂、旺”之外,还有一个儿子叫作沈荣,沈荣又有个儿子叫沈森。据说,沈万三被发配云南的时候,大儿子被处死。子孙险些被灭门,有传说他的后人现在还生活在贵州一带。
和珅的结局:
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嘉庆帝派大臣前往和珅囚禁处所,“赏赐”他白绫一条,令其自尽。据说,和珅曾请求乾隆皇帝给自己下了圣旨,就是为了活命,没想到乾隆的遗诏就三个字:留全尸
和珅的儿女,历史上有记载的有三个:两子一女。和珅死后,1806年,嘉庆皇帝下令,将丰绅殷德升官到现在的外蒙古,那时候叫乌里雅苏台。结果丰绅殷德在那儿待四年就死了,年仅36岁。 固伦和孝公主没死,还活着,固伦和孝公主给丰绅殷德生了一个儿子,也是没几天死了,又生了两个女儿,都活着,后来女儿嫁给别人,后来抱养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叫福恩。和珅的次子,是和珅40多岁的时候才生的。生下来没过多久就死了,所以也没有留下什么名字。这对于爱子如命的和珅不啻晴天霹雳,提笔写下了《忆悼亡儿绝句十首以当挽词》。所以,和珅是没有直系子孙的,而只是抱养了一个孩子而已!
二者对比的总结:
富可敌国是好事,切莫装b。结果很惨!
作者简介:柳育龙,1988年生于西安蓝田,铁路工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柳公权后裔。撰有文化专著《焦岱史话》《蓝田柳氏生甲公家谱》《家谱与寻根》《柳姓史略》《历代柳氏家训集释》《文化视域中的辋川图景》《历代蓝田作家群研究与评述》《病》三部曲等,诗集《行程记》,小说散文等各类著述10余部,主编书籍刊物近20余部(册),系中国诗歌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省诗词学会、帝王陵文化研究会等会员。因常年在外打工,扛着麻袋辗转大江南北而被媒体誉为“扛麻袋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