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但是有回报的,一定有它的付出。我一直相信,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如果你现在得到的不是你所想要的回报,只能证明你付出的还不够。
01
前几天开始,陆续得到不少人的关注。那几天里,由于休息陪伴在家人身边,一连隔了好几天没更文,那些关注自是让我感觉莫名其妙得很。一开始认为是垃圾账号在作怪,待问过《谈写作》主编奇奇后,她解释说新版简书增添了作者推介功能,这或许会相关。
对此,我并没兴奋的感觉。我知道在简书这个巨大的平台里,自己就如一粒微小的灰尘。我不但文章写得逊色,还不太爱与人互动。这是个性所致,也是与工作性质及空闲时间不多相关。
在简书混了半年,与我熟知的简友仅有极少的几位。因此,我没理由成为热门“作者”。看着那些新的关注者,几乎都是连片言只字都没。更关键的是他们只关注,或许压根没看过我任何一篇文章。对于这种虚假的关注,我更习惯往日的冷清。
一直以来,我都习惯默默写文。我曾说过:写文的初衷,一是不善言语的自然产物;二是想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来让女儿爱上写作;三是对文字有种深深的喜好感。自从元月5日意外偶遇简书起,我断断续续写了16万多字,获得了七百多个喜爱。这种成绩在很多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于我来说,算是种惊喜。真的,我很有自知之明,也是较易知足的。
我是个感性与理性并存的女子,愿能在兼顾工作与家庭的闲暇时光里,用手中这支拙笔,将平淡生活刻画成文。
不曾料想,我的小情怀竟然还有人愿意用心来品读。如果说刚来简书是带有那么点功利性的,那么经过半年多的磨练与验证,我已变得“无所谓期望,就不会有失望”。我早已习惯了个位数的阅读量及寥寥无几的点赞,甚至于零的肯定。我只是在想写的时候,随心所欲地将内心的想法或一些真实的感受敲击成文,只要心中不憋不闷了便好。
当然,我仍会常常介意自己写作水平的有限,但这是个难以突破的界限。于是,告诉自己该释怀,尽力便好。偶尔,也有那么几篇文章被专题主编推至首页(除了刚来那会不懂规律,后来再也没往首页投过稿了),却也没特别感觉。一般来说,首页代表着分量,意味着写作水平的高度,包括了文笔的优劣、构思的独特、角度的新颖、信息量的大小等要素。但对于我来说,并不是文章本身写得有多好,而是文中所表达出的真挚情感在那刻打动了主编。因此,就算我的文章被推至首页,阅读量与喜爱数也是少得可怜时,我也并没失望之感。
02
回到关注量这件事上,我起初以为是所有写者都莫名其妙多了很多粉丝。却从几位厉害的简友文中知晓,原来与她们一天几千的涨粉量相比,我的几十简直是九牛一毛啊。另外,从一两位较熟却极少更文的简友那得知,她们并没涨粉。
如此一对比,虽说这几天的关注量有点异常,但也是因人而异的。从涨粉量大体可知自己在简书居于何种位置,虽说有点烦感,却又有点心欣慰。至少,几十的涨量,也能代表自己的“存在感”。或许,这也可算是这半年多以来在简书默默耕耘的收获吧。
03
除了在简书常写文外,我还一直坚持往单位内部报刊投稿。相对于简书的随心所欲,这种投稿很明显地带着功利性。首先,不愿再将自己的“才华”深埋起来。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习惯认真工作、低调做人。认识我的人不多,特别是领导层,几乎没人注意到有我这号人的存在。在某次例行总结中,我无意中写出了一篇与众不同的报告,一时之间引起了一点小燥动。大伙都说原来我这么有才,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我开始尝试拾起丢弃多年的爱好。其次,为了职业前景,必须审时度势地做相应的努力。最后,中稿能提高绩效分,还可以获得稿费。
当前两天我首次学写的一首小诗被刊登后,说我“厉害”的人越来越多。在他们看来,半年内三次见报,这是罕见的。但实际上,我超级心虚。其实,我压根就不会写诗。我是见上期所刊登的全是诗歌体裁,便也一改自己热衷的文体,而特意迎合编辑口胃,这种违心的感觉挺别扭的。
我始终认为自己的文笔很稚嫩,与单位里头那些高手相比,实在是相形见拙。只是,他们中的不少人,职位已达到一定的高度,不用再努力去证明自己,或者说是特意将机会留给我们这些需要的人而已。
虽然,我已被不少人认为是一匹隐藏的黑马,但我其实相当清楚自己并不才。我只是利用别人玩游戏及追剧、闲聊等时间,绞尽脑汁一字一句组织成文,然后经过多次的修改,才小心翼翼地将文章投出去。三分之一的中稿率不至于太令我心塞,但从中看出我的写作水平确实挺一般,并非别人以为的那般文釆了得。
没有人知道,小小的收获背后,是怎样的努力。“勤能补拙”与“笨鸟先飞”是我的法宝。
04
浩瀚文海中,我一直就是不起眼的小雨滴。但是,默默努力之后,哪怕是微乎其微的收获,便也觉得该是庆幸的。知足常乐,其实挺好的!
当然,在写文这条道路上,我仍须不断努力,纵使达不到理想的彼岸,亦能看到沿途的绚丽风景。
就继续这样默默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