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输在了事情本身很难上,而是输在了自己内心对事情的恐惧上。 —题记
看到这句话,我脑海中突然蹦出了一个人—我的姐姐。我的姐姐文化不高,79年出生的她仅仅念到了八年级就退学了,原因是学习不好,估计是被“学习”两个字折磨得实在不堪,毅然跟我的父母提出了想要退学打工的念头。我的父母虽是普通的农民,但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努力劝说无效后,我父亲冷着脸说道:“我只问你最后三次,决定以后,不管以后怎么样,都是你自己选择的。”我父亲果真问了我姐三遍“到底还上不上了”,我姐坚决地连着回答了三次“不上了!”就这样,我姐姐顺利的离开了学校,到了我们镇上一个福利工厂打工(那时可能童工问题还不是那么尖锐,反正我们镇上一直都有很多辍学去那个福利厂打工的),开始了她奋斗的一生。
那个福利厂是一个橡胶厂,机器24小时不停,工人们白天晚上两班倒,一般情况下是每个班12个小时,但是有时候会连续上24个小时。我很难想象到一个14.5岁的女孩子,是如何咬着牙硬抗下这10几个小时来的。那时候我记得我姐姐右肩前面的衣服总是破,我母亲就拿布补了又补,一直补得跟鞋底似的那么硬。我母亲在补得时候都要用牙齿把针拔出来,因为用手根本拔不动。就这样,我姐在那个福利厂一干就是五年,最后的四年还连续被评为十佳优秀员工,年终奖能获得300元的奖金。
后来,我父亲意识到这么打工下去不行,既然我姐不爱上学,那就送她去学门手艺,起码能保证以后的饭碗,不至于挨饿。于是他就送我姐去学了做服装。学了大概两三个月吧,学成回来,就跟家里商量以后的打算是去服装厂打工,还是自己干。我姐说自己干吧,没有人来咱就便宜点,没有经验咱就慢慢来,先干起来再说。父亲母亲挺支持我姐,于是就在家开了一个裁缝店。慢慢地,因为收费便宜,做工又实在,她的裁缝店慢慢地就传开了,村里村外的人打听着到我姐的小店里做衣服,尤其是到过年的时候,我姐经常为了赶工,连续几天晚上不能上炕睡觉,只能困了就在缝纫机上趴一会儿。
后来,我父亲母亲心疼她这么熬夜对身子不好,便劝她别受这个罪了,还不如找个服装厂打工,赚个清闲。正好我姐跟我姐夫结婚了,于是一商量,便把小店关了,找了家里附近一个服装厂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由于我姐懂行,人又实在肯干,没过多久,厂里就让我姐干了厂里的代班(就跟班长的意思差不多),我姐从一个普通员工开始转变成了接触管理层,在管理方面开始了自己经验的累积。后来又慢慢地成了代理厂长,虽然工厂不大,但是领货交货基本上都由她负责,因此对于一个厂子如何运作也大概了解了。
干了七八年后,小厂子的效益不好,所以倒闭了,这时我姐就又想着自己干—不是自己干裁缝,而是开一个小服装厂。她一直在犹豫,害怕自己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害怕自己没有货源怎么办,害怕自己招不到工人怎么办……那段时间她在家里天天愁眉不展,一边非常想尝试一下,一边又害怕担心。当时我正在外地读书,她把电话打给了正在读研二的我,询问我的意见。我鼓励她让她先干起来再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其实身在象牙塔的我哪知道创业的艰辛?在没有家庭的后援、没有亲戚朋友的帮衬,每走一步是何其艰难?!但是她做到了!我姐真的做到了!她成功的把一个7.8个人的家庭小作坊式的小服装厂慢慢地经营到了现在的6.70个员工的有营业执照的服装厂。过程虽然艰辛,但是若没有当时迈出的第一步,若没有不顾一切往前冲的勇气,今天的她可能还是一个为别人打工的普通员工。
这就是我姐,一个文化不高但勇于实践的人。回顾我姐从辍学到去工厂打工、学习手艺、自己干裁缝、去服装厂打工,到现在的自己能够成功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厂子—在我看来是她人生的巨大成功,这中间能折射出什么来呢?
一、说服自己迈出第一步
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计划,或者开启阅读,或者开启减肥,或者准备学习烹饪,或者准备学习管理知识,那么,永远不要再去想学会了会怎样怎样,也不要去想如果学不会会怎样怎样,只管去学,走出第一步。如果你不迈开双脚,永远到达不了远方!战胜自己的怯懦心态,用自己的豪情和勇气,去开启第一次。
二、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可以说我姐之所以能成功经营她的小服装厂,并不是因为她下定决心想要开这个服装厂,而是她一直以来为之所做的准备。从一开始的学习服装制作,到后来的干代班和代理厂长,她一直在为自己的事业积累经验和管理知识。可以说,她的成功,是建立在长达十几年的准备之上的。若没有充足的准备,贸然涉足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那么显而易见,成功的几率极其渺茫。
在决定做一件事情之后,就不要被自己的优柔寡断所困扰,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后,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这样做不仅可以驱使自己不断向前,而且可以给自己不断试错的机会。我们往往认为成功的对立面是失败,其实不然,成功的对立面是平庸,我们往往接受不了失败,但是却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自己平平庸庸地过完一生。杜绝平庸,找到内心生长的力量,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