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该如何读历史书?身边的朋友大概有这样两类,第一类是把历史当作故事来读。他们感兴趣的是王侯将相的风云突变的故事。第二类人是把历史当作权谋的教科书来读。试图从中吸取“帝王术”的精华应用于自己的办公室政治。所谓以史为鉴,大概也是如此。
《简读中国史》这本书,则从另外一个视角来讨论中国历史的规律性,以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本书采用类似上帝视角看待历史事件的共性和差异, 不仅是中国和世界空间上的俯瞰,也是跨越几千年在时间上的俯瞰。正是这种上帝视角,使得我们看待中国历史和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史上共同研究,能够得出一些结论。而这个结论很容易让我们对照现在的中国,从而思考我们现在的问题。所以这面镜子更加的清晰。不仅能把历史照得更清晰,更主要的是把我们自己照得更清晰。或者说把我们的文化制度演变找得更加清晰。
第1个问题关于大一统的争论。
长久以来,我们都非常自豪的认为,中国从秦朝以来就是一个以统一为主的国家,甚至大一统或者统一成了我们的信仰和价值观。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统一和和平的确带来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也会发现从秦到清的中国史是统一和分裂相互交织的历史,似乎是起起伏伏的周期性的循环。
《简读中国史》这本书,把中国的大一统的治理方式和西方的封建自治的方式做了一个对比。用数字和研究结果展示出让我们惊讶的反转式的结局:在中国大一统的背后是分裂和战乱的深重灾难,这些灾难给中国中华民族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欧洲,哪怕是最黑暗的欧洲中世纪。无论是人口的死亡,经济的下降,这一切欧洲的波动性都小于我们。
让我睁大眼睛看看我们的历史吧,乱世幸存的人口数:三国之后幸存八分之一!七分之八的人口消失了!隋末只剩下五分之一!安史之乱将人口高峰削减了70%!最惨的是四川,“蜀人受祸惨甚,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
而欧洲除了黑死病导致大量人口下降外,几乎都是稳定增长的。
两相对比,看出大虽然整体上是统一的,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处于动乱状态,动乱状态,给中华文化和中华传人带来的伤害是及其惨烈的,所谓的“乱世人不如太平犬”。所以这就为什么孔子推行的是周代的封建分封制,很类似于欧洲的封建自治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在这样的制度下,最底层的民众的生活和生命安全可能更有保障一些。臣子与君主之间的关系也更平等一些。即使某一位封建领主道德败坏,治理能力欠缺,那只影响的是他的封地,而不至于出现全国性的灾难。
不能只看到大一统的正面,更要审视大一统的黑暗面。
第2个问题关于皇帝的权利
在孔子所崇尚的周代,君主的权力是有制约的,包括实在的贵族和虚拟的上天。但是秦朝建立后,法家的变革,推崇了皇权。虽然在大一统之初的皇权还是有一定制约的,比如说皇帝和帝权和宰相的相互制约。但是随着汉朝对秦政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当中,以文官为代表的制约越来越弱,最终将皇权捧到了极致。皇权成为无可匹敌的统治者,成为一言九鼎的真龙天子。这时中国历史制度演变导致的。这就是在政治思想上表现出来的外儒内法。只不过法家的势力越来越强,儒家的势力越来越体现于文字上,而在现实中却越来越淡出了。
从此(汉朝)之后,权力变成了单项的、绝对的。……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逻辑就是外儒内法:外表越来越儒家,本质却越来越法家。
第3个问题是关于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农民的反抗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作者发现史书上并没有“主逼佃反”这个词,也就是说这么多的农民起义并不是为了“分田地”,在大规模“农民战争”中,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免租”,提出的都是“抗役、抗粮、抗税”的诉求,并不是农民反抗地主的所谓压迫和剥削。而所有的旗号都是官逼民反,反对的是庞大的官僚机构。农民起义本质源于官僚体系对底层人民的无情的压榨。所抗的对象都指向官僚政府。所以这里可能不存在阶级斗争,或者说阶级斗争并不是主要矛盾。而主要矛盾是无能低效的政府和底层民众之间的矛盾。这改变了我们对中国农民起义的看法。
历朝历代都将“轻徭薄赋”作为自己的公德,但是历史学者研究了中国古代名义税赋和实际税赋之后发现,由于政策扭曲、贪腐盛行等原因,使得实际税赋远远高于名义税赋。政府一轮轮收割着农民,直至产生大量流民——现代史学研究成果显示流民真正原因不是土地兼并而是税赋太高,农民无法承担,只能弃地而逃。
有趣的是同时代的欧洲由于封建领主将农奴是为自己的财产,且有超越领主之上的法律,很少出现官逼民反的现象。农奴虽为“奴”但实际生活底线要高于中国农民的。
第4这本书把中国的历史和世界的历史结合起来看
比如说是不是只有中国存在着天下唯我独尊,藐视外夷番邦的情况呢?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当年和清政府同时存在着缅甸竟然发生了和中国完全类似的现象,在中国发生第1次第2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在缅甸也发生了几乎一模一样的英缅战争。其原因也是缅甸皇帝认为英国是蛮夷。甚至想派兵收复英国。所以当时的中国并非个例,而是由于其制度、文化等综合因素导致的。
对我们的意义在于分析历史问题应综合考虑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时代文化,当然分析现代问题也是如此。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认识总是从惊讶开始,例如:
中国官府的行政组织能力非常高。英国人到中国来,给乾隆带了好多礼物,打包后一共是600多个包裹, 形状大小不一,从船上卸下来后又多次转驳才送到承德,英国人认为肯定有一些东西会损坏。但是在中 国官府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之下,这些东西迅速地从船上搬运下来,运到承德,组装完毕,没有一件破 损,英国人说这种政治效率是全世界第一的。“的确,这儿一切似乎只要朝廷一声令下就都能办成,最 费力的事也能随时得到执行。”
这样的例子在当今中国我们也能看到他的影子。
也许正如作者所说这本书还是通俗读物,不刻意强调学术性,但是我建议众多历史专家应当将这本书的内容“学术化”之后写入中学历史教科书,不仅可以提升国人的历史素养,甚至可以启迪民智。当然,这个想法也许太理想化了,那就强烈建议大家都去读一读这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