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圣贤智慧 坚定文化自信
——浅谈“横渠四句教”
吴宣影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大继续倡导文化自信。怎样才能坚定文化自信呢?这就需要向我们的古圣先贤学习,在古圣先贤中有许多代表人物,张载就是其中的一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张载的名言,也是史上著名的“横渠四句”。这四句话既是张载一生为学的归宿,也可以看作是宋儒的集体文化纲领。由于其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
张载(1020-1077)是北宋时期有名的大儒,是理学创始人之一,字子厚,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后举家迁徙到凤翔府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故世称“横渠先生”。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 38岁的张载,与苏轼、苏辙、曾巩、曾布、程颐、程颢、吕惠卿、章惇、王韶同榜考中进士,这一年科考的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副主考是宋诗“开山鼻祖”梅尧臣。这十人后来都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这一届科考被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张载历授崇文院校书、知太常礼院。后其弟监察御史张戬,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贬,横渠遂辞官。归家后,专注于读书讲学,开创“关学”,名震一时,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病逝于潼关。在世时即被人尊为“张子”,过世后被封为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因张载讲学于关中,所以称其学派为“关学”。
张载自幼饱览群书,年轻时等于是一个“太保”,讲义气,身体棒,思想开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范仲淹带兵在陕西经营边锤的时候,张载才二十一岁,就奔往前线,要投军参加作战。范仲淹见他一表人才,年轻聪慧,觉得此人不凡,约他谈话,劝他回去读书,告诉他将来报效国家的机会很多,等到书读好,慢慢再来,同时将一本《中庸》交给他说:“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 儒家应该关注名教,关注打仗算怎么回事?那时他已经读过这本书了,可是范仲淹要他再读,告诉他其中自有他的千秋事业,自有他的天地。张载听了范仲淹的话,回去再读《中庸》,从此放下一切,专心求学问了。
张载如此优秀,为什么范仲淹还要把他“撵”回去呢?宋朝文官武用,相当平常呀,他难道不希望培养好的军事人才吗?
其实范仲淹是慧眼识才。他认为张载不是为将之才,不适合从军,可是思想深邃,如果方法得当,是对后世思想有贡献的人,这才用上述方法让他回去发奋苦读。事实是,张载果然后来影响了中国文化思想上千年,尤其他的“四句教”,意义非常深远。
“横渠四句”直译为: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中断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这四句话最能开显儒者的襟怀、器识与宏愿,因而也可说是儒家对于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
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但天地生生不息,化育万物,此即天地的心意,所以程明道说“天地无心,以生物为心”。天地的“生生”之意便是“天心”。但是,天地的“生生”之德,智慧浅陋者不识,沉溺物欲者不知,不仁不义者不懂,只有通过真正儒者的理会指点,才可以显现,并使人明了。
为生民立命:天地不知道自己有心,百姓不知道自己有天赋之命,所以儒家圣贤开显的“安身立命”之道,正是为了要生民认知“命”的存在,依命而活就是入道,就可以使生民的生活有依循,加上伦常政教,而得以护持生命,绽放生命,尽享天年。
为往圣继绝学:儒学的道统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后传至孟子,孟子过世了,其道不传,所谓“学绝道丧”。而到宋代时,濂、洛、关、闽诸儒学大家先后兴起,从而把儒学拓展提升,再次开显了生命之光和哲学之慧,也才倡明了千载不传之学。而当今之世,最重要的就是此“继绝学”一项,因为大家都不再读圣贤书,也不思考圣贤道了。
为万世开太平:儒家“以内圣为本质,以外王表功能”,儒学和儒家功能的最大化,就是能够促成太平盛世,所谓“民胞物与,全体归仁”,才能让蔽惑无明的人们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精神家园。而让人感叹的是,儒者的襟怀、梦想和努力绝不是为了某时某刻的苟且,而是放眼于全人类,他们所肩负着的,也正是千年万世的太平宏愿。
“横渠四句”正是把“内圣外王”较好地贯通起来,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明了宇宙之本体,确定安身立命之道,实为“内圣”之学。“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就是如何建功立业的问题,是“外王”之学。
我们今天重新研读诠解“横渠四句教”,不独为“温故”,同时更是为了“知新”。亦即朱子鹅湖会后的答诗所谓:“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为天地立心”,我们得一“仁”字,“为生民立命”,我们得一“教”字,“为往圣继绝学”,我们得一“理”字,“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得一“治”字。“张氏有声名四海,载公气韵炳千秋”。这是今人对张载先生的高度赞誉。
四句关键在于一个“为”字,给现实人生提出了高尚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即使对于普通人来说,四句所强调的向善、奉献、进取、开拓的精神也值得为鉴。比如,能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学习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不就是在默默地践行吗?
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当然是不对的,可是一个读书人到底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我认为“横渠四句”就是张载对此给出的一个解答。无用的只是死读书的酸儒,真正的读书人应该是有大志向的人,应该是要成为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兴邦之士的人。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有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的崇高境界和气度。正如前两句所言,读书人要为天下确立起生生之心,要寻求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同时要关注黎民百姓的疾苦,使百姓能安居乐业,如十九大报告所言,“使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是一个读书人对于现世的最高理想和价值所在。张载指出,一个读书人还应该有超过他所处时代的价值和意义,那就是对于优秀文化的传承发扬和对于未来的开拓创新。为往圣继绝学指的是继承和发扬古圣先贤的文化和思想,为万世开太平则是一个人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所在了。一个读书人应该推动历史的进步,做出开创性的工作,为后世之人奠定好的基础。可以说,“横渠四句”道尽了一个读书人的使命与责任!
尤其是近代以来,此四句更是成为激励无数志士仁人的强大精神力量。周恩来总理从小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和理想,一生为国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铸就了他成为举世景仰的一代伟人。冯友兰,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等。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他曾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结语中表现出对“横渠四句”的赞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可见“横渠四句”是其终生的愿望。周总理和冯友兰由此所凸显的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精神和博大气概,对今日中国之文化复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学习圣贤智慧是让自己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此来培养心灵健康、善良诚信的好人,造就“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秀文明,必然会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