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在退休后,被儿子接到了美国,带着满心的期待与好奇,他希冀着下半辈子的天伦之乐,抚慰他孤寂而沧桑的灵魂。
将年迈的父母接来养老,想让父母融入自己的新生活,是贯穿中国古老与现代文化永恒的美德——孝。事情的初衷确实温暖而美好,但是随着朱老在新国度的生活的展开,矛盾、烦恼、压抑与苦闷也接踵而至。
01
首先,是与儿媳玛莎截然相反的生活方式。
运动上,朱老钟情于他的太极拳,玛莎喜欢去户外跑步。
文字上,朱老用毛笔书写,玛莎在敲击键盘进行创作。
在家创作小说的玛莎,朱老突然闯入她原本平静的世界,打乱了所有的生活节奏,灵感也在烦躁的心情下枯竭了。层层的怨念与不满,充斥在家庭中。这为二人日后的冲突爆发埋下了铺垫。
语言不通使他们无法传达感受、交流与沟通,这是第一层屏障。
父母与孩子之间因年龄、阅历、观念等带来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原本就有许多不同,尤其是二人在固有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下,家庭矛盾与隔阂也随之升温加剧。
02
饮食上,是中餐与西餐的碰撞。晚饭,清淡的西餐与油腻的中餐在同一桌上共存。看似两种文化在饮食上得以融合,看似朱老与玛莎在同一屋檐下但这只是暗流下涌动的小因子。
这是中西方不同地域与风土人情造就地文化差异,朱老与玛莎,显然是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同一空间中的斗争与较量。
朱老帮儿子、孙子夹菜,试图想在味觉上唤起他的记忆,寻求共同语言。尽管儿子都是接受的,但眉眼间流露的不情愿,也是看的真切,朱老也看在眼里。孙子更甚是直接拒绝了爷爷的热情,并且用朱老听不懂的英语嘀咕着。
就连在饭桌上,朱老想寻求与家人舒服自在的相处方式,也是那么艰难。
于是,饭桌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朱老与玛莎发泄白天产生怨念的入口。
这在中国家庭是很少或是极力避免的,但包裹着语言不通的外衣,公公与儿媳相互的不满在饭桌上得以呈现。
03
两方的怨念,都挤压在了一个人身上——朱晓生。他无疑是沟通朱老与妻子之间的重要渠道,但是,他扮演的不够彻底。朱老与玛莎始终没有通过晓生得到双方的沟通与理解。这是第二层屏障。
影片前期,他还是努力做着协调父亲与妻子之间关系的扮演者。
安抚妻子,并坚持赡养父亲的义务。
帮助父亲融入美国的生活。周末带朱老去中文学校,朱老当教学生太极拳,晓生与中国人打篮球,儿子吉米在教室里学习中文。这是三代人,难得共同呼吸同一片文化空气的时光,也是朱老渴望在家人身上寻求的共同语言。
中文学校是朱老在异国难得的找到一丝丝熟悉与归属感的地方,他也在这里,邂逅了颇有气质与才情的陈太。也许是境遇、年龄的相似再加上朱老寂寞无人理解的心,渐渐对陈太有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好感
04
其实,同一屋檐下两代甚至三代人的生活,由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待人处事上的差异,产生的种种矛盾与摩擦也实属正常自然。尤其是婆媳问题,成为贯穿中国古代至现代社会永恒的家庭难题。这些年大热的现代家庭情感连续剧,婆媳之间的切磋与针尖麦芒,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
亦可称为津津乐道,新闻中水火难容的婆媳案例也始终是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嬉笑背后,真正能读懂老辈们的心,愿意静下心来认真聆听他们的所需所求的,又会有多少呢?
“虽然关系也不好,但是起码没有新闻里这么夸张。”“嗯还行吧。”我看到的,是淡漠背后、两代人心的渐行渐远。维持着表明平静的假象,所有的抱怨与不满都积攒着,或许有一天攒到快要溢出来了,那,就爆发吧。
萦绕已久的家庭矛盾在朱老出外迷路后得以爆发。找不到父亲的朱晓生憎恶自己的无用,也厌恶了长期充当协调者的角色,在家里发完脾气后出了门。等朱老被警察送回来看到家里的情境,也明白了几分。
我原以为这是影片转向美好大团圆的转折点,但结果并非如此。晓生发完疯醒完酒后,自认为意识到了家里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下决心要把朱老送走。而为了不伤感情又能达到让家里恢复平静的目的,晓生想撮合父亲与陈太,自然而然地将事情解决。
带点讽刺的是,这与陈太女儿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二人达成了共识,以带孩子出来游玩为借口,给朱老与陈太创造独处的机会。
然而,自以为聪明的二人的心思,却早被陈太看透。
朱老把晓生的行动看在眼里,心渐渐凉了,在一个早晨,静静地离开了。
在中国饭馆里,干洗碗工作。动作慢被老板谩骂,老弱的身体蜷缩在黑漆漆的出租房里,让人心疼,以及深深的反思。
老板想赶走朱老,十来个壮丁压根就推不动他,叫来了警察,一时之间,记者蜂拥而来,电视报道铺天盖地,朱老以“太极拳大师”的名号在中国城红了,重新回到晓生一家的视线。
晓生猛然醒悟,去拘留所看望父亲请求他的原谅,想让他重新回到家里。但是早已看破的朱老拒绝了。
05
再猛烈的风浪终会归于平静,但被冲击的支离破碎的心,很难再痊愈了,就这么安静地待着,成为了不痛不痒的小疙瘩。倾尽一生栽培我们的父母,在发现孩子嫌弃自己的多余后,毅然选择了离开,还他们一份清净,也保全自己最后的一份尊严。有些哀伤,经历了大半生的风浪,老来却没有一处可以让心灵栖息的地方。将自己的爱燃尽了,只有一副沧桑的躯壳,无人搀扶,无人去关心和体谅,无依无靠地独行到人生尽头。
正如晓生所言,太极拳是朱老逃避苦难现实的一种方式。在影片末尾,朱老继续自得其乐地教授着太极拳。在异国他乡,他依旧是孤寂的,灵魂无处安放,但起码,沉浸在付出了大半生心血的太极拳里,释怀很多,并且也没有了与儿媳同处屋檐的尴尬,还想尽力维持家庭平静的束缚,这应该是沧桑的老灵魂在异国最舒服自在的生活方式了。他又再次遇到了陈太,陈太也搬了出来,两人成为了邻居。他们之后会不会在一起,我想并不重要。这只是两个历经风雨后还要在陌生的国度当着沦落人,得不到自己孩子的理解与关怀的可怜人,他们的交往,是唯数不多的能感受到温暖与亲切的地方了。希望他们的后半生,可以平静而祥和,不悲不喜,淡泊自在地走在人生边上。
06
每个家庭都有老灵魂,这是一颗在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丰富阅历后打磨的沧桑却通透的心灵。他们的观念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但是,当我们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与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在前所未有的各种思想文化碰撞又包容的快节奏年代下,我们这一群焦虑而孤寂的灵魂啊,最需要的,就是老辈们通透睿智的指引。很多人会说时代变了,他们那套呆板的观念早已落后于社会发展,但是做人做事的人生模式、原则和精髓,是永恒的定律。这不会落后,只会在岁月的打磨下愈加纯粹与剔透。
可能因为还没到真正独立、所有事都自己做决定的年纪,没有和父母有过真正的矛盾与争吵。不可否认,父母很多时候的想法,确实让追求自由、有自己独立判断力的人无法理解与接受。很多时候,父母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古板与拘泥,只要你愿意敞开心扉地与他们沟通,他们会明白你坚持地原因,可能无法理解,但是他们会尊重你地选择。很多时候,是我们关上了大门,不给父母接触全新的你的机会。
我们认真地年轻着,也能认真地给老去的森林一个窥视我们、窥视世界的窗口。毕竟,你也会老去。当小树长到超过了父母一辈子局限的高度,请你在见识了丰富多彩的大世界后,别忘记,留一片树荫的角落,让父母老来栖息。
每个家庭都有轻灵魂,这是一颗在新时代浪潮下全力奋进、或浮躁或踏实的心。
每个人都会老去,总有一天,你也会跟不上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而落后,甚至脱轨。那时候,若你也经历了朱老的遭遇,你是否会质疑,自己倾尽一生栽培孩子付出的心血,刹那间分崩离析。
所以,将心比心,永远不要轻视老者,试图欺骗老者,你对老去的父母是何种态度,看在眼里的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态度来对待老去的你。
07
再来分享影片中几处细节。
玛莎之前对朱老的饮食心存厌恶,朱老离开后,她给友人做起了春卷。
食物是最不会骗人的,她曾经嗤之以鼻的中餐,现已成为她招待客人的美味。潜移默化中,玛莎已经接受了朱老的生活习惯,接受了朱老的到来。
搬到大房子等待朱老回来,兴奋地将佩剑挂在他的墙头。
还有,饶有兴趣地询问晓生朱老钟爱太极拳的原因。
所以,只要有爱、尊重和耐心,无论国界、种族、文化、观念存在多大的鸿沟,差异都能因爱而和谐共存。
不求相互理解,但能相互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