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有四段。
第一句,没啥生词,可能benevolent 和demote 不太熟悉,但是这些词都有并列的,所以可以猜出大概的意思。
你也许读的时候,大概能抽象感知这句话的意思。但是,这句话作为一篇文章的开头,一定不能仅止于此。而且,越往后读,越抽象的东西,如果不加训练,就越难以整合,最后一头雾水。这种文章和我昨天写的那种科普类文章不同,昨天是每一句看懂,理清逻辑就真的差不多,今天却在此基础上又要求我们整合抽象内容。就和我们读名家散文一样。
这句话理解有一个难点,就是,less so in what they exclude and demote 。
因为这第一句太长了,而上面这个小句子,又是在逗号后面,所以我们本能地会把这个小句子与前面的大句子整个理解。
然后就蒙逼了。
错了,这个小句子只是和include,incorporate and valid这个小句子同一个等级的。
那么我是怎么知道的呢?
因为这个长句子主谓宾已经满了,而在这样一个完美的句子后面➕一个逗号➕一个不伦不类的句子,一定有蹊跷。
我们为什么不能做迅速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因为,这就是抽象理解型文章经常给我们开的玩笑。所以,我们意识到,这种文章是最难的,一定要耐心!
每一个词都是一个容不下思维定势的词!人家也是有个性的。
本句大意,随着二十世纪尾声的到来,我们学习了文化的解释和定义 被 包括包含有理有据的偏见目的善行 影响的程度,如果不说理不包含,就会被排除。
简单来讲,就是文化的定义是人被各种影响,如果与此有违,就会排除。
大意,最近很多研究认为现在的焦虑和议程也对国家认同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个结论从文化的受影响可以得出的。
虽然长,但是上面懂了,就容易了。
第四行的its指代希腊。第七行的its指代欧洲文化主导,记住是主导这件事,而不是欧洲文化。
大意,举个例子,希腊文明起初被认为来源于希腊,和各种各样的非洲东方文化。但是有些现在的学者却指控道,在19世纪,希腊认同感被篡改,去支持希腊起源于欧洲文化这一观点。表现为,主导的非洲文化以及其他文化都是欧洲学者积极提出或者暗含的。
大意,因为古时候的希腊作者开明地接受认可他们混杂的过去,19世纪欧洲评论家习惯性地无异义地传递了这些人了。
第一段传达一个理念,我们现在看到的文化,国家认同感,都有太多人为因素在其中了。
一二句
大意,另一个例子是用传统来决定国际认同感。19世纪欧洲对他国文化的权势的被形成加强,是通过对他国的仪式传统重新定义的方式达成的。
大意,在很多支持帝国主义的机构开始丧失影响力,管理海外国土的压力以及国内选民大量出现时,欧洲有权利的精英意识到必须要抓回权利,给权利难以磨灭的合理性。
因此,在1876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被宣布成为印度女王,而且在很多传统的欢乐聚会上被称赞。好像她的权利是历史传统,而不是最近的产物。
第三段
同样的创造也被用于本地先殖民主义文化,就好像阿尔及利亚对法国的独立战争,非殖民主义鼓励他们相信她们的文化优于法国的美好图景。这种方法很有用,也被广泛用于诗歌文学创作,给了他们确切的理由去敬仰复兴。
第四段
尽管她们因此获得了胜利,但是这样面对文化的态度和理解暗含殖民的遗留。所有国家引导的文化都有这样的渴望,得到主权。
下面b一堆,就是说,你不管多想剔除自家文化中的外国因素,都是不可能的。
困了,必须睡了。还打算看书呢……还是不做梦了……以后一个人住,就可以随随便便了,哈哈哈哈哈哈。
最后翻译得比较草率,因为的确越往后越6,希望大家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