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级】:
原素精品
二【代课老师】:
王怡老师
三【年龄阶段】
8-10
四【国家纲要】
①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
②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
③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④国家提出美术五大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
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五【孩子绘画心理认知特征】
①这个年龄孩子脱离了几何线条程式化图示,转向自然描绘,更具有现实性。
②由平面到立体,由固有色到光源变化等的丰富色彩表现
③这个年龄段是个关键期,掌握一定的方法,孩子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一个重要过程阶段。
由于孩子人格的形成,孩子已经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人,有独立思想,就有了自己对是非、好否、善恶的评判标准,孩子也就有了自尊心。
所以,这个孩子的年龄阶段非纯粹儿童画,更非成人画,处于一个绘画的冬眠期,非常漫长。同是孩子心理非常容易受挫,一旦受挫就会对绘画失去兴趣,所以家长与老师需要更加注意如何引导孩子的方法,多鼓励孩子。
—————————————————
六【课程主题】
《舌尖上的中国 | 粽子》
七【完成课时】1课时/第1课时
八【课程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了解端午节的传统节日
2,油粉棒的融合,绿色的渐变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的导入,真实粽子的五感感受,以探究式自主式的方式学习,学会用油粉表现粽子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次系列课程着重孩子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认识,习俗等
九【课程准备】
软卡,油粉棒,橡皮,水彩,卫生纸等
十【课程重难点】
重点: 色彩 | 绿色的渐变
难点:技法 | 油粉的融合
十一【课程步骤】
1.看视频
观看舌尖上的美食视频,深入了解粽子与端午节的习俗等
①端午节,五月初五,
②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等
③了解小故事:春秋楚怀王大臣,屈原倡导爱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等,却遭到贵族子弟的反对,去职,赶出城,被流放,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最终于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着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结束语】屈原的一生都是为了百姓们而奔波,同样也是一位爱国的勇士,在当时更是深受百姓的爱戴。从此之后端午节也是成为了纪念屈原的日子。
2.吃粽子
为孩子们准备真实的粽子,五感出发认识粽子。
3.观察粽子
从造型,色彩,深浅,肌理等方面观察粽子
4.思路引导(每次的思路大致相同)
①构图
②勾边 | 外形,叶子
③固有色 | 注意:分块上色,顺序上色
④深色 | 有整片的,有叶子缝隙
⑤浅色 |
⑥其他色
⑦细节找皱纹 | 深色,浅色
⑧调整+影子
⑨加文字 | 诗句,落款,印章等
5.方法示范
6.正式创作,过程教学
7.完成作品
8.绘画工具归位
9.总结+相互评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