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自己的激情”、“做你爱做的事”这是一个口号,这个口号影响你了吗?人们如何才能最终爱上自己的事业?
今天学习了两种思维、一种文化和一个名词。
【工匠思维】对待职业生涯的一种方式。以产出为中心的职业观,关注自己给世界(工作)带来的价值。这种思维对于打造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至关重要。
【激情思维】对待职业生涯的另一种方式。关注世界(工作)给自己带来的价值。这种思维模式与工匠思维相对立,激情思维最终会导致长期的不满,并让人不切实际地幻想还有更好的工作。
【勇气文化】越来越多的作者和网络评论家提倡的一种观点,即只要鼓起勇气、脱离预期的职业轨道,你就能找到梦寐以求的工作。虽无恶意,但这种文化会带来危害,因为它低估了以职场资本来支撑职业抱负的重要性。
【职场资本】对个人所拥有的技能的描述。要创建自己热爱的工作,这是关键通货。职场资本包括以下三力。
1. 创造力:行业内的积累无人匹敌。
2. 影响力:业内各种人的交往。
3. 自主力:自我决定时间的用途。
成就大事的职场资本理论:
· 成就大事的特质稀缺而宝贵。
· 供求关系说明,假如想获取这些特质,你需要提供稀缺而宝贵的技能作为交换。这些稀缺而宝贵的技能可视为一个人的职场资本。
· 工匠思维不断专注于让自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是一种非常适合于获取职场资本的策略。因此,如果你的目标是打造自己热爱的工作,那么工匠思维要胜过激情思维。
成就大事的特质要求你用某些稀缺而宝贵的东西(“职场资本”的技能)来交换。想要尽量多地获取职场资本,应采用的思维模式正是不断专注于个人产出的工匠思维。
比如说写作这件事,现在身边但凡十个有八个都开通了自己的自媒体,不是公众号就是简书,写的人那么多,你是因为什么而选择了写作呢?
因为激情?别人写我也写?
因为那是你爱做的事?
还是因为你想把写作当成自己的职业生涯来经营,让它成为你的一份事业?
想成为一个作家?
写作,结果也许可能是风光的,但过程必经痛苦,你是否能熬过痛苦才是重点。
这个痛苦和煎熬,你没试过我说了你也不会体验得了,在坚持日更的都会懂,过程真的很难受,特别是1-3个月之间,你无时无刻都会有想放弃的念头,如果只是凭一时激情,如果只是因为一份喜欢,如果我们越注重于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最后越不喜欢去做。
当年凭着兴趣,凭着喜欢,一时激情昂扬,学了室内设计,想象着从此成为一个设计师,装扮各种家,结果败死在各种细节上,谈客户接工程、熬夜通宵出施工平面图、逛材料市场、下工地、管工人、验收交付、晚点付工钱都怕被打……一点都不美好好么,恨死了。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不是说要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么……
要获得职业幸福,关键是先搞清楚自己的激情所在,然后找到一份与这种激情相匹配的职业?
这种假设即是错误的,也是潜在危险的。
激情假设让人们相信某种有魔力的“正确”职业正等着他们,而且一旦找到了,他们就会立即认出来:那就是他们注定要做的工作。当然,问题是,当他们没找到时,糟糕的事情就会随之而来,比如不断跳槽以及后果严重的自我怀疑。
或许我们应该去想想:有激情的人物真正是如何开始自己的事业的?能够影响职业幸福感的究竟是什么?
打造自己热爱的工作才是真正重要的。
要在某方面有所擅长,这需要时间,关键是,要强迫自己去完成工作、强迫技能形成,这是最难的阶段。
工作是艰难的,所以忍着吧。
有吸引力的职业通常有着错综复杂的起源,因此不能简单认为只要追随自己的激情就可以了。
不管干什么都要尽量做到最好,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会无意间找到了激情。
激情是什么?
「职业激情是稀缺的」
激情假设的核心是假设我们都拥有某种事先存在的、有待发掘的激情。
2002年,一个由加拿大心理学家罗伯特·瓦勒朗(Robert J.Vallerand)所带领的研究小组,对539名加拿大大学生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这些学生是不是拥有激情?如果有,那么是哪些方面的激情?
结果发现被调查的学生当中,84%的人被确认为拥有激情,而事实上,在确认出来的所有激情中,只有不到4%与工作或者教育有关,其他96%都是某种爱好或兴趣,比如运动和艺术。
「激情需要时间」
耶鲁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艾米·瑞斯奈斯基(Amy Wrzesniewski)一直在研究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
按照瑞斯奈斯基的表达,工作是谋生手段,职业是使工作渐入佳境的途径,而成为天职的工作则是组成人生的重要部分,是个人身份的关键部分。
瑞斯奈斯基的研究表明,最快乐、最有激情的员工不是那些将激情化为工作的人,而是那些做得足够久从而擅长于自己所做事情的人。
「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
激情是自我驱动力,真正推动人们从事一份职业的三大因素都与激情无关,这三个因素是:
· 自主:感觉对自己的生活拥有控制力,并且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重要的。
· 胜任:感觉自己擅长于自己所做的事情。
· 归属:感觉自己能与他人建立联系。
在工作中感觉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很紧密,你会给喜欢工作。
自主和胜任显然是相关的。在大部分职业中,如果在自己的事情上做到更好,那么你不仅会表现出色而产生成就感,而且,作为奖励,通常还能更多地掌控自己的职责。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假如他们愿意为达到精通而付出努力,那么胜任和自主在很多不同的职业中都可以实现的。
“正确地工作”胜过“找到正确的工作”。
激情的力量更常见于有天赋的人身上,比如职业运动员。
激情可以存在,但不能成为职业的驱动指导力量。
八年前我在转换职业,在确定要做现在这份职业的时候,并不喜欢,也没有激情,甚至是有点抗拒,公司行业专业测评报告显示我是谨慎招聘的,种种迹象表明,我不适合这份工作。我不喜欢也不适合,但我清楚我要成为一名专业人士,一名综合理财专家,成为一名顾问,因此,在我不断在累积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在学习充实自己,参加理财大赛历练自己,修正自己的技术和技能的同时,越来越有感觉,越来越喜欢现在的工作模式。
如何才能最终爱上自己的事业,继而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 没人欠你一份好工作,你要自己去努力争取,而且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 一直琢磨“我如何才能变得真正出色”这个问题,别人就会找上门来。
· 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花在紧急的事情上。
· 开始获取必需的职场资本。
· 伟大的成就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累积到大量的练习。
· 先采用工匠思维,然后激情会随之而来。工匠思维包含着某些能使人摆脱束缚的内容。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去担心工作是不是“刚好合适”,而是要俯下身子、努力让自己真正的优秀起来。不管你现在认为自己的工作如何,你都能以工匠思维为基础,打造一份有吸引力的职业。
· 不要活在别人的成功模式下。你需要让自己优秀,从而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得到好处,而工匠思维一心想达成的正是这个目的。
· 要做有人愿意埋单的事情。刻意练习,努力成为一名好“工匠”。成为职场资本家,继而找到使命感,因为使命达成需要资本。
要么引人注目,要么默默无闻,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以上仅是个人学习收获,更多内容自己去看这本书【嘿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