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花和阅汇要开始举行诗会啦!欢迎各位老师加入到诗会团队中”。听到这一消息,我和很多老师们一样,激动的扫码进入了诗会工作组。
群策群力
诗会怎样举行呢?
是一周一次还是一月一次呢?
“一周一次太赶,时间不够!一月一次太长,怕达不到效果……”;
“我觉得这个周五有些仓促”
“诗歌现在有了,不用太操心,关键是动员上麦读诗的人,保质保量!”
在诗会小组刚刚组建的时候,各位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初步讨论出“诗会班级”的班委。之所以说它像个班级,是因为老师们都像学生般的思维活跃,积极讨论,真是像极了班级。
下一步就是本周五要预期举行的事会了,眼看时间紧急,班级的孩子开始纷纷出谋献策,讨论着怎样策划这场诗会。在经过一场热闹的思维碰撞之后,这个初具雏形的班级,最终涌现了大胆试错的第一批人员。我们决定用行动去面对紧迫的时间!
30分钟
一条小小的课程预告,在普通读者看来,就像微风吹拂一般,风轻云淡;而在预告编者看来,每一个字都要反复推敲,仔细斟酌。因为一条马虎的预告不仅不能吸引听众兴趣,还让课程黯然失色;相反,一条脍炙人口的课程预告,会给课程增添不少颜色。
作为第一次诗会的课程助理,我开始了助理工作第二步——编写课程预告。与此同时,负责诗会主持的陈芬老师、张晓君老师也开始了主持稿准备工作和PPT制作工作。每次当我们找不着方向的时候,那位彩虹花之母时朝莉老师就会及时出现,在认真思考了时老师和其他老师的建议后,我终于花费半小时编写出本次诗会的预告。在这30分钟里,我不断的打草稿,把自己想到的话语写出来;为了保证语言的正确性,我又在百度百科中对“清明节”这一词条进行了反复查看;为了让预告更富有诗意,更朗朗上口,我不断地读每一句话,替换不同的词语。
纸上谈兵与躬行
每当我看到彩虹花晨读课程里应景,清醒脱俗的照片,或是课程里文字图片相调和的头图。我都会彩虹花的细节赞叹不已,甚至佩服到五体投地!无论是任何一张课程头图,还是一条课程预约链接,再或者是任何一处细节,都蕴含着彩虹花项目组幕后工作人员的无数心血。
当自己也同样尝试完成头图,或者和团队成员一起修改PPT时候,你才知道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也不知道自己能把事情完成到一个什么程度。但相信每一个彩虹花团队成员,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完成一件事情。
“抠”出来的花朵
经过了这几次锻炼,我发自内心的觉得彩虹花绝对是一朵“抠”出来的花朵,而且是天南地北,不同人员一起“抠”。
一张小小的课程头图,有一个团队带领一小群人在“抠”。他们要“抠”头图图片是否符合课程内容,考虑图片上的字体大小,字体颜色,还有每一个标题有不同的字体和字号要求;每一个课件,他们同样用和头图同样的严格标准,甚至超过头图标准的高标准来抠到每一张ppt;每一份主持稿,也同样要不断的思考,不断的修改;每一堂课前,都要设备调试,流程演示。每一个镜头,也会考虑到精神面貌,背景光线!更抠的是,为了把最好的成果,最美的彩虹花呈现给大家,所有幕后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会被不断地否定,不断的改进!很多工作人员,可能昨天晚上睡前在抠,第二天早上起来还要继续抠!
这场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其实不亚于一场最强大脑。
第一场诗会
我在云南,陈芬老师在甘肃,张晓军老师在辽宁。而我们,都在彩虹花诗会的筹备之路上。
从4月3日诗会成员成立,到4月5日晚上19点30分,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我们这几位没有过配合的三位老师组成了第一次诗会的主持和助教;不管是在坐车回家的路上,还是在下班休息之余,为了努力筹备好这一次诗会,我们明确分功,主动承担起责任,在短短两天时间里顺利的完成了诗会的举报工作。
但十分遗憾的是,我们在筹备过程中,还是出现了细节上的失误。
其实,在每次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除了三个人之间主动的承担配合,还有很多彩虹花团队成员鼎力相助。就像王莉莉老师,尽管时间很晚,却还是耐心的给予我们指导。
2天,3个人,2次开播前的测试,听课时742人在线参与。最后是一不小心出现的1个细节失误,都在诗会中孩子们稚嫩的童声里,变更更加值得!回到时老师的那句话:“彩虹花就是这样一路莽撞向前的!”感谢这位彩虹花之母,给予我们的包容与支持。这使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思想决定高度。彩虹花之所以成为一多遍地开的花,我想正是因为它是一朵有思想的花。这几天,时老师的一句话总是在我的耳边回想:“只有坚持融入一个团队,深耕一个领域,你才能真正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