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理性派,但我经常发现,自己只能被有“权威”的那些理性给说服,比如经典书籍、比如认可度很高的电影等等。
如果生活中有人给我建议,我就会变成个相当程度的怀疑论者。这有色眼镜,带着,就很难脱下来。
这就是为何,我们听着大段理论的时候,会想这家伙讲什么呢,尽掉书袋了!而在对方分享故事的时候,恨不得抱住亲几口,说“你真是太了解我了”。
每个人都只能被自己说服。每个人听的都是自己的故事。你如果是想说服我,敬谢不敏!
这是宁静老师今晚讲的课,给我触动最深的地方。
说实话,我对自己写作的要求,一直是逻辑和观点,而非情感。并且,还一直为此沾沾自喜。我觉得,这才是在做有价值的事。
可实际上,如果作为一个表达者,我说的话都没有人愿意听,讲的再对有什么用呢?
而且,更多的情况是并没有讲的很对。我讲的那些理论,只是为了彰显自己很厉害,其实,在别人那里可能并没有什么卵用。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的导体,我们总喜欢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也许我们并不能完全感同身受,但我们总能在某些地方得到共鸣。
文字真正的价值,除了自我抒发,也是尽可能的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给读者的过程。这里面有一分理解,而这种理解,靠道理是说不明白的。
文字不会撒谎,我们通过文字,给自己建立了一种形象,一种感情色彩。即便是写景,也是在写情。情感联系,以情说理,也许才是一篇文章最动人的地方。
所以,说真话吧,说想说的话吧,这样,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说:我的文字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