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看西湖的烟雨朦胧,就像一席屏风;而这扇屏风后面,则隐藏着西冷印社历经时代沉淀的伟岸身影。那是一个跨越两个世纪的传奇,它用锋利的刻刀,为世人做出一幅幅象形而华美的作品。你看它的美,不是仅在眼前,而是透过你的眼睛为你描绘一幅带着柔情的刚毅,这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和灵魂的超然。
精致如西冷,怀才难自弃
孤山开如牛卧水中,牛头所向西冷桥,桥上以东有印社。
西冷印社其身建筑风格古朴,景致称傲群山。正面有柏堂,堂上有匾,匾额乃是俞樾所题,其廊柱间多悬名人手书的楹联;堂前有莲池,池东有碑廊,内陈郑桥桥、吴昌硕等人的书画精品石刻。过了柏堂就是四照阁,始建于北宋,阁上四面开窗,四望景致各异。西泠印社是现今保存最为完好,年代最久远的研究篆刻艺术的学术团体组织。。
印社自上世纪初成立至今,社员从刚开始的极少数人成长到现今的七百余人,除了印社的生生不息的艺术文化价值,更加仰赖于社员的无私奉献和对篆刻艺术孜孜不倦的研习精神。
小小一枚印章,不仅仅呈现着印人的技艺,还有印人们对于篆刻艺术的追求。古往今来,身份高贵的王孙贵族总会用印来彰显着自己高贵的身份,印象中的文人墨客也总是会随身携带着一枚印章,“印”是所有有追求艺术的文人墨客的选择,也是归属。就在杭城西湖的的这一隅,李氏父子用他们的坚持完美的诠释了金石篆刻的真正的意义。
李早出生于书法篆刻世家,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之早年便已醉心于书法艺术。他的成长历程中,似乎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西泠印社”。李早说,其父李伏雨是早年的西泠印社社员。一生中,父亲不仅给了他形体生命,更给了他艺术生命。“传承经典、弘扬正脉”是李早毕生的追求,无论是搞创作还是投身出版事业,他都秉承了这个“走正路”的理念。
对于篆刻者而言,印章上的一笔一划,皆是其才情的显现。李早父亲言:学篆刻必先习书法,写不好字的人,篆刻也好不到哪去。所以李早花了两年的时间研习书法,而后才执刀做印,其更是在而后四十年的光阴荏苒中文印社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杭城有才子,安于西湖之畔,置于西冷之东。于一览无余的山水间,以一刀一石一印象,在百年间化糟粕为璞玉。他们,用篆刻为这座城市带来了艺术的绵延,亦使得民族文化精华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