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马奇论管理——真理、美、正义和学问》
【作者】:[美]詹姆斯·马奇
【Note】:管理学著作,对于专业为艺术设计的我来说比较难看懂,未看完,只把看懂的部分摘记,待有需要再读。
1.一个学者的追求
• 非结果主义人性观?(待了解)
•堂吉柯德提醒我们,如果我们只在不被辜负的时候去信任,只在有所回报的时候去爱,只在学有所用的时候去学习,那们我们就放弃了为人的本质——愿意在自我概念的名义下行动,不管结果如何。
•大学只是偶然的市场,本质上更应该是神殿——供奉知识和人类求知精神的神殿。在大学里,知识和学问之所以受到尊重、主要不是因为它们能够造福个人和社会,而是因为它们象征、承载并传承着有关人性的见解。
2.想法就是艺术品
一个想法是否优美,可能比它是否有用更重要。 ——詹姆斯•马奇
热炉效应:如果一只猫曾经从热炉上方跳过,烫了一下,那么它绝不会再从热炉上方跳过——这挺好,可是它也绝不会再从冷炉上方跳过——这也许并不好。
热炉效应是学习的基本问题。你碰巧或者主动尝试某件事情并且陷入麻烦,那么下次你就不大可能重复类似的事情,因为你预期你会再次陷入麻烦。学习就有这种功能,但这意味着你在某个领域做得越差你就越不了解这个领域。
热炉效应的一种形式是胜任力陷阱,指学习鼓励人们坚持使用,并且继续精炼那种他们已经运用得游刃有余的技能,而不是花费时间获得新技能。
限制热炉效应的做法:
放慢学习进程,以增加结果不好的可选方案的样本量。代价是蒙受短期损失。
行为经济学?(待了解)
3.理解组织中的决策是如何产生的
决策作为理性选择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风险偏好。
不确定性
理性选择受种种限制。
决策者并非一面对问题就知道所有可选方案、各可选方案的预期结果以及各预期结果的出现概率,需要经过搜寻才能发现这些信息。关键的稀缺资源是注意力,所以大部分有限理性理论都是关于注意力分配的理论。如果未能实现目标,决策者就启动搜寻,一直持续到找到一个足够好的、可以满足现有唤起目标的方案。决策者在旧方案附近搜寻新方案,如果未能实现目标,决策者就把搜寻集中在导致失败的问题领域;如果成功实现目标,决策者就可以转向其他领域搜寻。有限理性理论也是宽裕理论,所谓宽裕,就是指未利用的机会、未实现的收益、浪费等等。当绩效超过目标,搜寻新方案的力度就减弱,宽裕就积累,目标就提升;当绩效低于目标,搜寻新方案的力度就加强,宽裕就减少,目标就降低。
让绩效和目标保持一致:
1.调整目标适应绩效。决策者要知道他们应该期望什么?调整方式:失败则增加搜寻,成功则减少搜寻。
2.采取另一种方式调整绩效适应目标。失败则减少宽裕,成功则增加宽裕。
结果:组织既能应对逆境,又能适应顺境。
模糊性
决策者的猜测关注的是未来偏好。很多偏好表述并不准确。偏好随着时间而改变,所以未来偏好往往难以预测。尽管决策者根据偏好选择行动,但是行动和对行动结果的体验也经常影响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