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回顾
通过对话,“我”与孝宣表达自己的需求,也聆听他的需求,甚至拒绝他的需求,都是非常美妙的。
这次将会对话更深入,会怎么样呢?
“花香一直波浪呀”
有一次我去花市,买了一盆香花给父亲,返家的路途,五岁的孝宣坐在车内。我问孝宣,是否闻到花香?孝宣点点头,不久告诉我,“阿伯!花香一直波浪……”
我对孝宣所说,感到很好奇。其一,是他的语句不够成熟的;其二,是他知道波浪是什么吗?我问孝宣,“看过波浪吗?”
孝宣点点头说,“看过呀!”
“在哪儿看的呀?”
“爸爸带我去高美湿地!”
“你去高美湿地呀!看到什么有趣的呀?”
高美湿地是台中的海岸生态保护区,是热门观光景点。孝宣跟我分享高美湿地之旅,全家一起出游,他看到海鸥、螃蟹等生物,还玩了沙,当然还有波浪……。
我们花了一些时间谈论高美湿地,然而我脑海缭绕的是他说的“花香一直波浪…”,这语意是什么。这意思我自认为可以理解,句构像诗一样的美丽,可是我好奇他所想的跟我一样吗?于是我询问这句子的意思。
孝宣想了一下说,“就花香一直波浪…”
我索性解释了一下,跟孝宣核对意思,“是不是花香像波浪一样?扑鼻而来呢?”
孝宣摇摇头说,“不是啦!”
我再次想确认,“那是什么呢?”
孝宣再次说,“就是花香一直波浪呀…”
听到这儿,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孝宣的语句像诗,或许不成熟,无论如何,这是孩子摸索语言的过程,创造出来的朴质之美。我最怕大人纠正孩子,学会正确句法,比如:“花香扑鼻而来。”就好像小学生写作文,还未体会春风和畅吹拂的美感,还没有感受阳光柔和的美丽,却公式化写着:“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这“风和日丽”成了不假思索的语言,从国小用到国中,成了大部分学生的八股用句。
每周末的家族聚餐,我都和孝宣短短的对话。每次对话我都专注好奇,觉得很愉快。一连数年的对话,我感到孝宣的成长,他常常主动分享见闻,情绪也明显大幅度稳定,谈论事物的见解也趋于多元。这当然还有胞弟与弟媳在家的努力学习,如何使用对话,当一家人都和谐专注的对话,对孩子而言就是最好的教养。
我鼓励家长们,应经常和谐专注的与孩子对话。初步阶段,家长可以有意识的与孩子对话,每天花费五分钟的时间,在姿态、语态上都和谐专注,内容试着不说教、不命令。一段时间之后,不少家长向我回馈都正向,想不到这样就能让孩子转变呀!
若是对话的能力更好了,可以更进一步试着融入生活中。比如孩子写功课拖拖拉拉,在房里玩耍太久了,家长过去的语言是:“还不赶快把功课写完!都已经几点了!”
上述语句若更改为交互方式,可以这样的呈现,“弟弟呀!怎么啦?你功课还没写完,怎么在这里玩呢?发生什么事了?” 诸如此类的互动,可以延及到生活各种层面,不再一一赘述。
爱的开始,觉知的互动,从对话中开启了,对话素材无论来日常一棵树、一块石、一片云,都能成为亲子互动的平台,从而创造出丰富与多元的对话,联系彼此的感情。一旦对话系统建立了,亲子之间都会有巨大的成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