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秋枫
“放手之后你会过不好这一生”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跟想法。作为父母你总是以过来人的身份,要求他们必须按照你的意愿想法生活。试问这样的父母,你有没有把自己的孩子看做成是一个完整的成年人?一个完整的刑事能力责任人?孩子们有自己的选择权,有权利选择自己过什么样的生活。而你们的诸多”为你好”,只能做为他在选择时的参考条件,而不应该是完全照搬复制一样的生活。
而某一部分的父母自己的生活过的本就一团糟,却偏偏要摆出一副你非得听我的架势,一方面希望孩子有所成就,一方面又伸长双手去干涉孩子的未来,以过来人的经验替他们做决定。父母本就普通,却偏偏要求孩子要成为人中龙凤。他们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亲手折断了孩子的翅膀之后还逼着孩子必须学会飞。每每看到父子大战的情景,我的内心就一阵悲凉。
我身边围绕的都是一群低阶层的普通小老百姓。且不说农村人接受的教育程度怎么样,就以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来说,他们的那些见识、学问、人生经验还能在现在的社会里受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
但他们却偏要以一个局限的眼界,定向的思维去要求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思维眼界宽广的孩子。现在的通讯工具这么发达,网上什么样的咨询都有,就算告诉他们要多看一些优质的公众号文章,他们偏偏要去看一些耸人听闻刷点击率的帖子。
你告诉他们孩子需要属于自己的空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他们偏要强词夺理。“父子之间需要什么距离?老子的话就是圣旨。”霸道到令人无法辩解。
你说孩子大了,成年了该放手了,他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随他吧?他们会说:随他?他能闯出个什么名堂?不给老子在外面丢人就不错了。
太多这样的人因为没有接受到一个良好的教育,受思维眼界的局限,只能看这么远。而这样的人在农村里特别多。
当爱变成一种奢望
我身边有一对听说14岁就结婚的年轻夫妻,没我大孩子已经两个了。大的那个五岁多了。由于工作不方便接送孩子,于是就把两个孩子送了全托。孩子在全托大概待了一个月回来后瘦了一圈。他妈妈心疼的噢,回来以后可以无条件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爸爸如果反对,就会受到来自妈妈的言语攻击。那个两岁半的小男孩吃饭,几乎全程都是她妈妈在喂。我在一旁默默的看着,几度欲言又止。“孩子本来就小,回来你还惯着他,不让他自己学会吃饭,这样下去在学校不还是吃不好饭,营养照样跟不上的。”
时不时的还会从隔壁传来打骂孩子的声音,发飙的样子像极了一头怒吼的母狮。令人不寒而栗。而孩子似乎早已习以为常,不为所动,一如往常。
两个孩子打架,永远护小的。一味的要求姐姐无条件的退让,而理由无非是大家平日里再耳熟不过的“他还小,不懂事”。诸如此类。
孩子调皮任性,刚刚还哄着,你不知道下一秒会不会发飙,会不会扯个大嗓门“威胁”、“恐吓”说:再这样把你的腿打断,再这样你滚出去,不要你了。这样的话张口就来。他们带孩子的理论来源于上一辈的经验,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这一理论。屡试不爽。他们不会主动去学习新的更科学的育儿知识。不知道孩子需要鼓励表扬。
当然谁都有控制不住脾气打孩子的时候,但前提条件必须是建立在做为一个人的基本原则上,屡教不改的情况下。我鼓励表扬育儿。威胁、恐吓孩子当时看似有用,但起不了长久的作用,时间久了,除了孩子会有抵触反应之外,也不利于孩子将来的心理成长。因为那不是孩子的初衷 。就像孩子学习,如果对学习没有兴趣,就产生不了学习的动力。还会觉得父母那么在意自己的学习成绩,学多少好像都是给父母学的,有好处好像也是父母的。会不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他们会茫然、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虽然父母经常说,学多少都是自己的,但还是会在心里蹦出一句“鬼才信你。”我们小的时候对父母是不是这样?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我觉得应该把孩子看成我们小时候的自己,想听到父母的鼓励和表扬,想得到父母的肯定,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想看到父母开心幸福的模样。而不是冷着脸批评我们得意忘形。
在我们迷茫、不懂的时候,不是想听到那句“你怎么那么笨,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学不好”。而是希望听到父母说:没关系,你一定可以的,相信自己这样的话对吗?可父母永远都不会这么说,只会打骂、指责。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那些怼天怼地怼父母的孩子,他们不是在反逆,而是在父母那儿争取自己的人生自由权。
或者只是想表现一下自己,证明自己有很优秀,希望获得父母的鼓励与肯定。
而做父母的理应放手,让孩子去过自己的人生,无论对错,那都是他必须经历的,属于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