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依然沉浸在我们仨的故事里久久不能平静,有一种温情在心中挥之不去,我们仨的一颦一笑,一点一滴像是生了根发了芽的种子在心里蔓延;也有一种忧伤在心中萦绕,“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因为再也没有了我们仨。
杨绛先生用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我们仨”的故事,那些在她的记忆中沉淀了近一个世纪的画面又栩栩如生的再现,我想她在写这本书时是幸福的,因为她可以在文字里、在回忆里再回到“我们仨”曾经的岁月里。
《我们仨》的爱情
杨绛先生与钱钟书先生的恩爱一生,他们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浪漫满屋,甚至都没有甜言蜜语,但整本书又都被这份深深的情感所包裹,无处不让读者为这份相濡以沫的情感而感慨。这本书一开始杨绛先生就说她做了一个万里长梦,梦里钟书先生被接到一个驿道,她每天都要走长长的古驿道去见他,每天早去晚归,不能说话,相视而座,每每看不见就失魂落魄。你能从他们双手相握的温度、眼中的温情、依依不舍的离情中深深感受着他们之间无法言说的深情。而这个梦也是杨降先生在钟书先生生命的最后里程做的,确切的说它不是一个梦,而是杨绛先生在钟书先生病重入院即将离世前的一段真实经历,只是她永远不愿接受这是一个事实,所以她宁愿是一个万里长梦。
钱钟书先生写的〈围城〉这本书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现在有多少人把婚姻形容成“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我想钟书先生一定是例外,他是进去了不想出来的那一个。因为在他与杨绛先生的围城里,他是一个快乐的顽童,被庞爱的孩子,他可以什么都不会做,他可以像孩子一样“闯祸”,却永远不会担心被责骂。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有一段讲的是,在他们的女儿阿圆刚刚出生的那几天——
钟书这段时期只一个人过日子,每天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说:“不要紧,我会洗”。
“墨水呀!”
“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然后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下一次他又满面愁虑,说是把门轴弄坏了,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我说“不要紧”,他真的就放心了,因为他很相信我说的“不要紧”。
每每看到此,都觉得有一幅无比温情的画面在眼前,一个妻子像孩子一样宠爱自己的丈夫,一个丈夫像对母亲一样信赖自己的妻子。这样的情感,你用“山无棱乃敢与君绝”这样的语言来形容,会觉得俗不可耐。
《我们仨》的亲情
阿圆是杨降先生和钟书先生唯一的孩子,也是他们爱情的结晶,在我们仨里,你能感受到家庭氛围的和谐,不分长幼,没有尊卑,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嬉戏,他们把出去旅行、散步当成一起“探险”,把在各自的工作学习领域的收获一起分享叫捡“石子”,他们各自有不同的外号,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亦或是滇沛流离的路上,他们一家三口都以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生活,与书本为友,与知识为伍。而阿圆对父母的情感也从字里行间缓缓进入读者的心里,在她的眼里,杨绛先生和钟书先生也是两个大孩子,她想用尽全身的力气去呵护他们、保护他们,可她终究还是带着深深的不舍离开了,在临终前病床上的她还在写〈我们仨〉。
“我们仨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的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杨绛先生在世的时候,读这段文字会让无数读者心碎,而今,“我们仨”应该团聚了吧,他们应该又快乐的在一起嬉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