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2日晚,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国音堂•音乐厅聆听一场震撼人心的音乐会演出。演出前由于我本场音乐会的演出情况不是很了解,所以我就拿来一份本次音乐会的节目单,并按照入场劵对号入坐,趁开始前仔细浏览了一下本场音乐会的节目信息,在得知整场音乐会是在“音乐艺术人生”为主题下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的第八届艺术实践周内最后一场演出,且各节目主要表演者人员均为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青年音乐教师时,内心充满了期待。整场演出从开始到结束虽不到两小时,但台上每个节目都赢得了台下观众好评与掌声。这真是一场高水品、高品位的国乐演奏艺术展示,为何如此评价,笔者有如下几点感受可述:
一、参与此次音乐会的演奏人员均为国乐系各类乐器的青年教师,他们大都从小学习民族器乐,经历专业音乐院校的层层选拔从附中到大学本科、硕士,并且大都是在国内乃至国际级大赛中的获奖者,拥有丰富的音乐素养、专业技能及舞台实践,可以说她们是国内民族器乐界的精英和后起之秀,为国音的教学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二、从音乐会曲目的选择上看,所选的作品大都是当代年轻作曲家新创作或改编的曲目,既融合现代的音乐元素又不失于传统的风格,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新意。整场演出节目包括:唢呐独奏《一枝花》;第二二胡协奏曲——第四乐章《除夕》;琵琶独奏曲《千秋憾》等9首曲目。
音乐会首先是以一曲唢呐独奏《一枝花》开场,该曲为一首山东民间乐曲,于1959年由唢呐大师任同祥先生根据山东地方戏和民间音调编曲而成,全曲分散板、中板和快板三段。演奏:张倩渊老师,笙伴奏:王洋。在演绎中张倩渊老师以其丰富的音乐素养,对曲目音色、节奏、速度、力度以及装饰技巧的拿捏并与笙的配合下对整首作品赋予了鲜明的层次感,恰似一位饱经风霜民间艺人在诉说自己从不幸过去到走向光明的人生阅历,使笔者不由自主的对自身所经历进行感慨!
第二个节目是由谭蔚老师演奏、赵禹纶钢琴伴奏的第二二胡协奏曲——第四乐章《除夕》,此曲为关乃忠创作,乐曲以京剧二簧为素材,该乐章总结全曲,前半段是凛冽的冬夜,温暖的团圆、悲喜交错的复杂心情,而中间进过一个戏剧性的转折,则是“新的一年又来了”,给人以无穷的希望与联想。本乐曲谭蔚老师以其细腻的情感、丰富的表现力及在弓弦演奏下的纯美音色,与钢琴这一西方乐器的默契配合,不夸张、无做作呈现出浓郁的韵味,给听众营造了一种热闹祥和的画面。
第三个节目为琵琶曲《千秋憾》由陈甦超老师演奏、赵禹纶钢琴伴奏,此曲以浑厚的钢琴声为起始,在密集的音符下行进犹如一种战场拼杀气势,紧接着引出琵琶声,其同样在音响上气势磅礴的融入进来,瞬间就勾起了听众的兴趣。聆听此曲时对于演奏者在音区上的频繁转换以及游刃有余的情绪处理简直是叹为观止,倘若没有结合节目单中所标注的“黯然”、“悦梦”、“惊魂”、“慨叹”四首诗进行理解,显然会使听众充满丰富的想象。这也足以证明陈甦超老师在演奏技艺的精湛外加自身对作品的深刻理解才能呈现出如此完美地展现,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获得热烈的掌声。
第四个节目是古筝与钢琴合奏曲目《苍歌引》,此曲为青年作曲家陈哲应青年古筝演奏家宋心馨之邀而创作,该曲具有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小三度+大二度”为基本音高素材,没有特定的民族音调,却不失浓厚的中国本土音乐语言。曲体结构共分四个部分:散板、快板、慢板、急板。古筝定弦方面,也完全按照传统D调定弦方式,仅在低音区的五根弦做了调整以丰富整曲的色彩感。作者力求能在保留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同时为听众带来鲜明的时代气息。此次演出曲作者与演奏者同台演奏,二人在古筝与钢琴的默契配合下,通过速度、力度、节奏、情绪的变化等手段一步步展现出作品的整体意境。
第五个节目为《九儿》——中音板胡、钢琴与弦乐四重奏,是根据电视剧《红高粱》改变加工而成的一首小型随想曲。通过演奏者对作品重新理解和演绎,荡气回肠、情感抒发的音乐将剧中九儿坚强隐忍的性格、一生爱恨情仇与电视剧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随后第六到第七个节目分别为扬琴独奏《原风》、《山梁梁上的歌儿》为风格不同的地域性的曲目,通过演奏者的精彩演绎呈现出鲜明的对比。第八首为古筝独奏曲《莲花谣》,作曲家通过古意盎然而富有新声的旋律,端庄而又飘逸的节奏处理,巧妙地对古筝五声弦续进行了多调调节和设置,演奏者的生情投入把这首颇的富诗意的作品拿捏的极好。
第九个节目是本场音乐会最后的一个压轴节目,小合奏《山语幻》,由本次音乐会演奏的全体教师带着自己的看家乐器,以动听、明亮的旋律音色;技艺高超的演奏将整场音乐会推向了高潮,同时也以尾曲结束。
本场音乐会的刺激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听觉上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体验,也是我自入学以来,在国音堂所观看到的一场最震撼的演出,那动人心扉的乐声直至后半夜仍在我脑海里浮现,犹如“余音绕梁”让人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