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关于写作的尝试,不仅仅是虚构写作和非虚构(纪实)写作了,还建立了一项新的类别:个人知识产品的写作。
这种写作能将个人知识和技能做出产品化的输出,而且有较好的变现前景;反过来,它还能更有效地巩固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能有效地、主题化地与同道中人交流。假如用师北宸常说的 “时间杠杆率” 来衡量,它也是更善于 “走路” 的文章——也许仅限于在当前国内的文化传播氛围下观察。
在实际尝试这种写作的时候,我发现,拆解思维是输出个人知识产品的底层能力。
第一次拆解“法语备考经验”,赚了106块
我最早的小尝试应该是拆解 “法语B2” 口语、听力两门考试。
1,先通过官网查看几大语言评分系统,相对比,总结出法语B2的难易程度;
2,通过分析考试题目,归纳解读法语B2的考点。考点就是一个:你和别人交流日常观点的能力。
3,总结自己的法语B2备考经历,回顾整理自己的两本备考笔记,提供备考终极方案,都只有一个:口语——制作自己的句型本;听力——制作自己的单词本。
4,分别整理出口语、听力的备考资源清单,还有分享出我自己的句型本和单词本。
我把这些按顺序写成了六篇系列文章,发布在简书上(不久还想再搬去知乎),两个月打赏和付费收到106块钱。现在去Googe、百度搜索 “法语 B2 口语” ,第一页会出现我的文章 《法语B2考试通关笔记 {3} 口语备考,过这一关就行了》和《法语B2考试通关笔记 {2} B2到底难不难?考什么?》;搜索 “法语 B2 听力”,出现的是《法语B2考试通关笔记 {5} 听力备考全资源+我的单词笔记本》。
如果不拆解备考经验,我自己也不会知道自己的学习方法中哪些是无效的、哪些是有效的、哪些又是高效的;如果不拆解,我也无法总结出六篇文章,给自己赚了个零花钱。
反思拆解出的“一招备考”,远远不够
反思自己的第一次拆解备考经验,发现有刻意地提炼出 “一招备考”:一个考点、一招口语过关、一招听力过关。
原因当然是为了吸引读者注意,因为人人都喜欢 “只要过这一关就行了”。
后来在老徐(徐海瑜)的运营课上,他分享了 “大脑记忆的7-3-1法则”——我们的大脑很难接受超过7个点的信息,一旦超过7点,就必须分类帮助记忆;大脑一般最善于记住3个点;假如希望大脑印象深刻,那就只说1个点——听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差一拍大腿了,这就是印证了为什么人人都希望 “只要过这一关就行了”吧。
粗粗看上去,这种 “一招备考” 跟师北宸在自己的写作课产品中提出的 “万能写作法” 很像,都是努力把看似复杂和长期的事情,归纳成一个可以迅速抓住的要点。
但仔细思考,“万能写作法=观点-案例-总结” 毕竟是写作表达的底层逻辑,是能衍生、映射、甚至变形为各种写作形式的基础法。而追溯到让师北宸受到如此启发的 “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 thinking)”思维——另一个大名鼎鼎的受影响者,是埃隆·马斯克——是将事情缩减至其核心实质的演绎法。
而我所包装的 “一招备考”,并未触及到这个能力等级法语学习的基本方法论。我仅仅因为翻看了自己两本备考笔记本,回顾了20个月以来进行的各种复习工作,就提炼出 “一招”,这更像是归纳法。
由演绎法得出的 “万能写作法”,一旦融会贯通在自己的写作思维中,还可以运用在更多写作、表达、沟通等场景中——点亮此处,也将点亮彼处;由归纳法得出的法语B2 “一招备考”,就真的只适用于法语B2备考——来于斯,归于斯。
回到二语学习本身,拆解至底层逻辑
即使如此,我还是对继续拆解个人知识和技能经验充满热情。还要拆下去,写下去的。
比如现在,我还对如何提高英文写作能力有研究的兴趣,并且开始实践100篇英文仿写,仿写目标为《经济学人》等写作质量有保证的出版物。
从学习目的来拆解:
1,仿写能获得更高级的词汇;
2,仿写能获得更地道、优美的句型表达;
3,仿写能学习漂亮的谋篇布局,萃取语感。
从仿写方法论来拆解:
1,“我们能够通过‘模仿’来达到卓越的表现,首先将任务和技巧分解成小块,然后一个小块一个小块的重现和复制,从而完成卓越表现所使用的策略。”——NLP前提假设第8条
2,“采取阶段性进步,随时间和效果调整策略,有针对性和技巧性”——《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还有很多心法,得在实践中慢慢积累才有。但是这一次,希望能往英文写作的底层逻辑深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