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年前,我仍然说服不了自己为什么一定要读书,只是感觉被憋在一个小地方就是出不去,心里渴望突破外围看不见的无形之网,却总感觉不得要领。后来,我才知道,那个无形之网叫做见识。
一直想要突破眼前的苟且,想要知道有没有其他人看待同样的事,却完全不同的视野和角度。
因为我相信周围人的生活状态不应该是所有人的生活状态,我就是觉得,对待诸如婚姻,伴侣,对待朋友,人际交往,对待工作,生活,总有更适合我的观点看法。但哪怕上面这些想法,当时也只是模糊的感觉,可以说,只是一种不满意当下生活状态,却并不知道不满意什么的状态。那时的我,每周都会在许多影视,综艺节目的一时欢乐中度过,心里却空荡荡,感觉像是逃避。
后来,看了些微信公众号文章以后,发现我所不知道的“大牛”那么多,他们会或多或少的在文章中谈自己的思路,生活习惯,于是,我如饥似渴的吸收,却仍然不满意。
那时的我,告诉自己,读书是为了了解更多你所不知道“大牛”的生活状态,思考习惯,让你拥有与身边人不一样的视角,让你知道目前你所生活的状态并不代表所有人的生活状态。
但即使这样的想法也并未消解我的困惑,因为我仍然只能看,在践行方面却无从下手。看多了别人精彩的观念,生活状态,除了羡慕,还有对如何去做的困惑。
为了寻找办法,我关注了许多微信公众号。那段时间,有时会异常的兴奋,感觉自己前路一下子被照亮,随后又暗淡下去,因为仍然不晓得如何去做。
后来,又读了一些公众号文章,才知道应该不断践行的方式,恰恰是自己抛却若干年的”学习”。
看文章多了,自己的认知开始发生变化,言行也开始改变。但那时,自己的心智就像过于渴望快跑,却忘记了锻炼腿部力量的人一样,暴露了许多最基本的问题。那段时间,走了很多弯路。而基本问题恰恰来源于心智不成熟。
后来,读的文章多起来,开始明白改变的过程中,心智成熟的重要性。开始学着掌握节奏,变得耐心(虽然还很不完善),将自己觉得对的观点反复记忆,让它们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从那时开始,一直注意不断的剔除头脑中错误,混乱的概念。因为人是概念性的动物,人大脑是有无数概念或相互融合,或相互连接,或相互影响。
思维观念的改变,也改变了行为处事方式,打破以往的习惯,必然会产生阻力,而阻力并不单单来源于自己。
周围人的质疑,嘲讽,再加上并不坚强的内心,仍然磕磕碰碰了很长时间。
也曾经质疑过,焦虑过,愤怒过,但好歹走过了一年。
在这一年里,自己变了,变得更加理性,更加自律,虽然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才刚刚开始,但至少已经走在自我成长的路上。而令我颇感意外的是,自己的行为,思维习惯也确确实实的影响了家人。
一个月前,母亲曾经对我说,我们是该向你们年轻人学习了。这句话,换作一年前的母亲,是绝不会有这种感慨的。因为这句话,往往似乎应该出现在三观很正的语文课文中,往往应该有个充满智慧的开明母亲说出。
此时,读书对我来说,更像是改变原有认知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切切实实的改变自己,进而自己的改变也会影响周围的人。毕竟,其实,绝大部分人骨子里还是很想变好的。这可能是人的本能。
读书,是为了改善生活状态,是为了让自己心智更加成熟,见识更加广博深刻,从而看到大部分人看不到的人与事的本质,然后,影响你的言行,帮助你跳出你曾经一直呆过的那口井,然后切切实实改善你的生活状态,让你过得越来越好。
如果,一个人不读书,不去了解自己周围以外的人和事,那么你周围人的高度便是你所能到的顶端,你的父母能力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为人处事的能力,而你看待生活的视角也只能局限在你所接触的人和事。
这其实也能解释为什么家暴家庭的孩子往往会有暴力倾向,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解决问题还有其他很多方式。
读书,就是为了改变生活,是获得心灵自由的必要条件。所以,对于我来说,很多时候,我得去看“有用”的书。比如,提高学习,思考能力的技能书籍,心理书籍。比如,看到其他人如何处理问题的历史书籍,自传书籍等。这种观点可能会被看作“功利”,但在我看来,绝大部分书籍,如果不能拿来用,不能让我变得更好,我是不愿去读的。这也算作价值观方面的选择吧。
总感觉得对自己好点儿,所以,得制定一些读书标准。
还记得那句全球人都知道的,看似废话的真理吗?
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
你当真相信吗?
你若是相信,你把它刻进你的脑子里了吗?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其实远比你想象的有分量。
它是在大部分人眼里的废话,是在少数人心里践行一辈子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