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逛校园
山上的生活虽然不像市区里那么丰富多彩,但王晓宁一点儿也不觉得枯燥,反而很喜欢这里,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而且又喜欢大自然,觉得在大自然里才能找到写诗的灵感,而山上的环境正符合这一点。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有陈雨涵在山上,如果没有陈雨涵在,他可能也会觉得没意思。
在山上的最初几天里,他俩几乎每天都逛生态园,把园子里各个地方都逛遍了,几乎每条小路都走过。逛完了生态园,就决定再去逛逛那两所大学。那两所大学一所在生态园的东面,一所在山下村子里那条主路的东面。
生态园东面的大学离得近,所以就先去那里。园里有一条水泥路可以直接进那所大学,他俩就走这条路。路很偏僻,因为是在学校的后面,路南是教学楼,路北是学校的院墙,院墙后面就是大青山。路上只有他们两个人,所以很寂静,但也很荒凉,因为路边空地比较大,却没有一棵树,连草也很少。这条路还挺长,他俩顺着路朝东走了二三百米远,又朝南走了十几米才进入校园。一进校园才发现,已经到了校园最东边了。
校园里人来人往,明显和刚才那条僻静的路不一样。他俩朝西望去,看见有一个长形的人工湖几乎贯穿整个校园,人工湖还拐了两道弯,就像一条河一样。湖边有一条石板路,他俩就顺着这条路往西走。
湖的东端这一段略呈圆形,湖中央有一座假山,假山的南面有两个用红油漆写的大字:奮進,是竖着写的。湖的北面靠岸边长着一些香蒲草,就像一根根穿在细棍上的香肠一样。由于长得太稀疏,数量也少,所以人们都不容易看见。
他俩沿着湖的北岸朝西走,边走边朝湖里看,想看看湖里有鱼没,果然看见湖里有几条红色的和黑色的小鲤鱼,悠闲地游着。朝西走了不到五十米,湖就向南拐了。向南的这一段湖比较窄,还有一座石桥连接着东西两岸。当两人快走到石桥时,惊奇地发现湖里有几百只小蝌蚪,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一起,使那一小片水面都变成黑色的了。他俩不知道蝌蚪们为什么聚集在这里,是抢食吗?可又看不见有什么食物,也许蝌蚪的食物本来就是肉眼看不见的吧。
在这群蝌蚪的南面就是石桥,有一小部分蝌蚪在桥下聚集。不过桥底下有一堵矮墙,把桥两边的水给隔开了,所以蝌蚪游不过去。他俩看了好一会儿蝌蚪才继续往前走,因为发现以后的路对岸有林阴道,而这面没有,所以就过了石桥来到对岸。
在对岸朝南走了十几米,湖又朝西拐了,以后的湖就一直朝西,没有转弯了,到最西端大约有一百多米长,但不是笔直的,略微有点儿曲折。湖的南面是一块儿很大的草坪,草坪上小路纵横交错,还有零零星星的一些小树和灌木。小树比人高不了多少,所以无法遮阴。但在湖岸边沿着小路有一排垂柳,都很高大,有的枝条都快垂到湖面上了,正好给岸上的人遮阴。他俩就沿着这条林阴道往前走,左边是草坪和垂柳,右边是湖水,走在两者之间真是惬意,就好像是逛公园一样。有的柳树下还坐着一位大学生,手捧着书正在认真看着。
他俩朝西走了几十米后,又来到一座木桥。这个湖上只有两座桥,刚才那座石桥和这座木桥。那座石桥很普通,所以他俩在上面没怎么停留,可这座木桥就很有趣了,折了几个钝角,如果从上往下看的话就像一把折尺,而且桥面离水面很近,都不到一米,站在桥上肯定感觉很好。他俩一见就兴奋地走到桥上,在这边的栏杆看一会儿,又在那边的栏杆看一会儿。湖面如镜,倒映着蓝天和白云,白云在天上飘移,也好像在水里飘移,让人看了都感觉天空是在脚下。由于桥面离水面很近,站在桥上就跟站在水面上一样,再望向水里的天空,就更感觉天地颠倒了一样,自己脚下的才是天空。
他俩在桥上流连了好久才往对岸走,这回又开始沿着北岸朝西走了。北岸也有草坪,但不大,是东西狭长的一块儿,因为草坪的北面是柏油路,柏油路的北面就是操场了。
不一会儿他俩就快走到湖的最西端了,感觉有些意犹未尽,觉得这湖有点儿小,还没看够。就在这时,他俩突然看见湖里有几只鸭子,不多,也就四五只。这令他俩感到十分惊喜,没想到这湖里还有鸭子,又有可看的了。鸭子正朝东面游去,他俩为了看鸭子,就又开始往回返。只见鸭子十分悠闲地游着,不慌不忙,无忧无虑,一会儿游到湖边,一会儿又游到湖中央,不是为了觅食而游,只是闲逛而已,让人看了真是羡煞不已。
他俩看见鸭子就要游到木桥下了,为了能从上方看鸭子过桥,就连忙跑到桥上,站在正对鸭子的地方。鸭子很快就游到了桥跟前。由于桥离水面很近,所以这回他俩看得十分清楚。只见鸭子浮在水面上很轻,就像羽毛一样轻,而且它们游起来也不费力,不惊动一点儿水,轻飘飘地就游过来了。当它们快要游到桥下时,他俩就扒住栏杆往下看,这是看鸭子最近距离的时候了,可以看到鸭子暗绿色泛着油光的头顶,以及褐色的光滑的后背。
很快鸭子就消失在了桥底,他俩又赶忙来到桥的另一边,照样扒着栏杆往下看,两三秒后就看到鸭子从桥底下游出来了。这回不但可以看到鸭子的头顶和后背,还可以看到它们的爪子在水里向后拨动着。看水面以上感觉它们游得很轻松,就好像不费力似的就能往前游,但一看水面以下,才发现它们的爪子不停地拨动着,原来也很忙啊。不过再看水面以上,它们还是一副悠闲的样子,小脑袋一会儿扭向左,一会儿扭向右,用圆溜溜的小眼睛看着岸上,似乎也在欣赏风景,那样子十分可爱。他俩直看到鸭子游远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桥,继续往西走。
过了湖,西面就全是草坪,在快到草坪的西端时,有一座小土山,只有几米高,山顶有一座凉亭。他俩翻过这座土山,就看到学校的大门了。大门在南面,西面是学生的宿舍楼,宿舍楼的西面就是生态园了,不过有墙隔着,过不去。生态园的地势高,最低处也比这边高一米五以上。
他俩一看这校园里也没什么可逛的了,就走出校门。隔着校门前的柏油路,对面就是另一所大学了,不过那所大学的地势低,比这边低三四米,所以站在路上就能俯瞰那所大学了。他俩来到路对面,隔着栅栏看着那所大学的校园,发现里面没有人工湖,只有一块儿草坪和一个小树林,没什么可逛的,因此就没兴趣去了。于是他俩朝西走,准备回饭店,先去超市买了两瓶饮料,然后才进生态园。
他俩上山时走的是中间的路。生态园里上山下山共有四条路,东西两边各有一条柏油路,东边的上山,他们第一天坐面包车上山时就走的那条路,王晓宁和刘叔每天上午上山时也走那条路。西边的下山,王晓宁和刘叔每天晚上下班时就走西边的路。除了这两条路,生态园里中间还有两条路可以上下山,这两条路是在一片桃树林里。因为人们习惯靠右行,所以也大多是从东面的路上山,从西面的路下山。
他俩也选择走东面的路。路是用红砖和青砖铺的,红砖居中,青砖铺两边。路很窄,虽然能勉强并排两个人,但因为两旁的桃树枝都伸到了路上,人还得经常低头让过它们,所以他俩只能一前一后地走。桃树上结满了绿色的比杏儿还小的山桃,把树枝都压弯了。树的间距比较小,所以树林很密,再加上树又低,所以人很难钻进去。
走过这个林间小道,就来到一个小广场。这个小广场有两个篮球场大小,地面铺的都是灰色的砖。广场中央还有一个圆形平台,有一米多高,周围一圈都是台阶。登上平台,可以眺望市区,也可以环顾周围的景色。广场周围都是小树林和灌木丛,除了正北面,因为正北面是台阶路和那条蓝色的水渠。从山下来到广场上就明显感觉风大了,因为这里地势高,又空旷,周围也没个高大的树给挡风,所以就感觉比山下的风大。
他俩在广场上也没停留,因为这几天已经把这里逛腻了,所以直接走上北面的台阶路。前几节台阶比较高,间距也窄,就跟住宅楼里的楼梯一样。后面的台阶就变低了,间距也变宽了,走几步才上一级,所以走起来很轻松。
他俩走在台阶路上,突然听到西北方传来《九九艳阳天》的歌声,那是农家乐的大喇叭里放的。农家乐为了体现怀旧的气息,每天都用农村大喇叭放五六十年代的歌,如《我的祖国》《洪湖水浪打浪》《打靶归来》等,让人听了就感觉又回到了人民公社那个年代。此时因为歌声从远处飘来,再加上有风,因此更显得缥缈动听了。而且今天的天气也好,阳光灿烂,正好配这首歌。
他俩听着悠扬的歌声,望着山上的大蒙古包,以及蒙古包后面连绵起伏的大青山,还有头顶上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彩,心情别提多舒畅了,上山的脚步也变得更轻快了。
王晓宁每天上午下午都要在生态园里逛一逛,即使没有陈雨涵陪着,他也喜欢一个人逛,因为小时候他就喜欢在草丛里或者树木多的地方玩儿。在草丛里可以逮蚂蚱、蝴蝶、蛐蛐、七星瓢虫......在树上可以逮天牛,大自然里的许多东西都给他带来了无数的快乐。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渐渐对这些失去了兴趣,而且由于市区的发展,小时候常玩儿的那些草丛和树木也都没有了,因此他也就很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了。现在突然又有了这个机会,让他一下子又找回了童年的乐趣,怎能不令他兴奋呢?
生态园里有许多野草,因此也就有许多蚂蚱。他逛的时候经常在路面上就可以看到蚂蚱,在周围的草丛里也经常可以听到叫蚂蚱沙哑的叫声。他小时候见过它们怎么叫,就是用两条后腿摩擦翅膀发出声音。除了叫蚂蚱的声音,还有蝈蝈的声音。有一次他就顺着声音找去,在一棵小树上发现了一只蝈蝈,翠绿翠绿的,个头也不大。他现在已经对逮蝈蝈不感兴趣了,所以只是看一看。
生态园里只有一进大门的草坪有花,所以也只有那里有蝴蝶。那个草坪里种满了黄花和红花,还用红花组成了四个字:“欢迎光临”。偶尔会看到有蝴蝶飞到那里,在各个花儿上流连忘返。
生态园里虽然树很多,但树上没有天牛和金龟子。天牛和金龟子已经有将近十年没在丰州出现了,大概因为它们是害虫,破坏树木,所以都被杀尽了吧,而在他小时候,是经常可以看见它们的。现在都看不见了,这让他感到很遗憾。不过有一种昆虫却让他感到很惊喜,那就是知了。他以前一直认为,知了在气候温暖的地方才有,而丰州比较冷,所以就没有,况且他也从来没在丰州见过知了,可是没想到这次在生态园里就见着了。
最开始是他每天晚上下班时,在下山的路上经常听见有一种虫子叫。因为是夜晚,周围很安静,只有这一种虫子在叫,所以就显得突出了。但他并不知道这是什么虫子,也不知道它在哪儿叫,所以就没放在心上。
后来有一天下午,他在逛生态园时,又听到了这种虫子叫。白天因为有叫蚂蚱叫和蝈蝈叫,所以他注意不到这种虫子叫,可这次却偶然注意到了,于是就顺着声音去找,最后在一棵树的树干上看到了这只虫子。他在书上见过知了长什么样,所以觉得这个很像,叫声也像,就认定它就是知了了。
他对这个发现感到很高兴,因为自己的家乡也有知了了,只是数量很少,个头也不大,只有两三厘米长,但这已经让他很满足了。
本来他对山上的生活很喜欢,还想等着过一段时间,心静下来后就开始写诗,在生态园里边逛边寻找灵感,构思诗句。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他对生态园失去了兴趣,觉得再逛也没意思了,因此就决定每天骑车上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