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好几次看见在图书馆做清洁的阿姨在一个僻静的角落里坐着看书,特别羡慕这种生活态度。
甚至一度觉得在学校里做一个份看守的工作很棒,就像宿管阿姨,或者保安大叔,闲暇时静静地呆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看书,追剧,打毛衣,蒔花弄草,或者在午后阳光里小憩一会儿,日子变得很慢,静静地流淌,只留下浅浅的痕迹。
图书馆的暖气总是开的很足,卸下厚厚的棉袄便一身轻松。总是在临近期末的时候最拥挤,挤满了前来复习的学生。有人在奋笔疾书,有人在架子旁寻找,桌子上常能看到考研资料,题目总是很吸引眼球,让人回想起高中时代的焦急。
我总是喜欢傍晚吃完饭,去寻一处僻静的地方,待到闭馆的音乐响起,在微冷的风里放空自己,享受目空一切的静谧。
喜欢的,是图书馆的氛围。三三两两地坐着,窗外阳光甚好,周围环绕着笔和纸摩挲的沙沙声,手指和键盘接触的声音,以及旷远而又有节奏的脚步声。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排插座,靠在大大的落地窗旁,可以听到外面的车水马龙和人潮涌动。阳光洒进来的时候,闭目养神,听一首轻音乐,泡上一杯咖啡,整个躯体都松软下来。
不论外面的喧嚣与躁动,也不用担心雨雪或是雷鸣,只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心头无闲事,窗外便是好时节。
02
以前我是不喜欢看书的,或者说没有看书的习惯。
闲暇时干嘛呢?看电视,做一个沙发土豆,或者干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像周围的大多数人一样,平凡的日子,平凡的人们,并没有觉得有任何虚度亦或是格格不入。
那座生我养我的小城里,没有所谓的公共图书馆,政治题里经常提到的完善基础设施也没有普及。很多书店倒是存在,聚集成片。很少买书,只在花花绿绿的封面里留连,惹得店主的冷眼。
到了青春期,书洞里藏了很多言情小说,交换着看,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到了高中,知道了一点关于文学的概念,刚冒出来的一些热情瞬间就被上下起伏的成绩吞没,被压抑地了无痕迹。
你说,大学很自由。
是啊,有很多时间可以由自己支配,可以用来干自己筹划了很久的事情,也可以用来浪费。
喝过太多的鸡汤,接受过太多的抚慰,打过太多次鸡血,以至于慢慢趋于疲惫,趋于懈怠,趋于麻木。
大家都说,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自由随性的旅行去不了,只能在别人的描述中,在光和影的斑斓中窥见灿烂,期待着有那么一天自己的抵达。
借书中的画面想象远方,借主人公的成功安放梦想,在一幕幕场景中感受生活之外的另一种可能。
借书,还书,标记,留存。总能看到他人留下的痕迹,或是一片别致的书签,或是一段标记,亦或是一句评论,你会发现有人和你共同见证过这段精彩,不同的时空,相同的悸动。
一座图书馆,是一所学校、一座城市的的灵魂,它们从不求关注,只是静静地在那里等着我们到来。
进来时,我们可以尽情汲取知识,离开后,储存信息的系统更加完整。它不仅是知识的桥梁,更是连接不同水域的孤岛,我们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不断升级。
03
毛姆说,阅读是一座小型避难所,能让人忘却生活中一切愁苦。
所谓精神上的满足胜于肉体上的苦痛说的就是这种感受。其实,读书只能解决学习的问题,并不能帮我们应对人生真实的烦忧,至多建立起一套自欺的理念,但人不能没有信念地生活,犹如平凡的生活不能没有苦恼。
博尔赫斯有句名言,“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人们不再有痛苦,只有满足。一排排陈列的书籍,便是最好的营养品。
我觉得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于时光流逝之后,那些你珍爱的旧物还在,那个木质的旋转楼梯,那片常驻的区域,和那些陪伴我们的日子,依旧昭彰着我们最美好的时光。
愿有人陪你在图书馆,看书看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