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月光,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灿烂千阳》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二本小说,第一本小说是《追风筝的人》,说道《追风筝的人》,全球很多读者都看过,哈桑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更是感动无数人。《灿烂千阳》出版之前即获得极大关注,2007年5月22日在美国首发,上市仅一周销量就突破100万册,赢得评论界一致好评,被很多评论家赞誉为"超越《追风筝的人》的伟大作品"。
也是因为前几个月从新闻里面看到美国从阿富汗撤离,就像美国之前从越南撤离一样,我很关注阿富汗接下来的发展,对于国际事情,来龙脉真的不是很了解,但听过阿富汗的石刑,石刑真的太残酷了,看过阿富汗背景下的《追风筝的人》,所以也就在昨天看完了《灿烂千阳》这部作品。
莱拉,玛丽雅姆,阿富汗人,她们相差28岁的两人,都在差不多的年龄嫁给同一个人。
玛利雅姆,十五岁时嫁给四十多岁的拉希德。
莱拉,十四岁时嫁给六十岁左右的拉希德。
是的,没错,就是十四岁,十六岁。
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19世纪生活在阿富汗的莱拉和玛利雅姆的生活。
玛丽娅姆,出生在1959年。
爸爸扎里勒是赫拉特当地有名的商人。
妈妈娜娜是扎里勒曾经的佣人,后期发展为情人,但因与扎里勒迎娶,换孕后则被安排在离赫拉特很近的乡村里。
所以玛丽娅姆则被成为“哈拉米”,也就是私生子的意思。
玛丽娅姆从出生到十五岁,一直和妈妈生活在乡村自建的泥屋里,每周四爸爸会来看她,所以周四也是她每周最期待的一天。但妈妈对于爸爸的恨,则导致对玛丽娅姆没有全身心的去爱,而是一种畸形的爱,妈妈也一直告诉她“女人要学会忍耐”。
十五岁那年,玛丽娅姆期和爸爸约定周四来接她去城里看电影,但爸爸没来,玛丽娅姆则独自去城里找爸爸,最终爸爸家的大门不让她进,她则在大门口坐了一夜。第二天回到家中,妈妈已经上吊自杀身亡。
而后被爸爸接回城里生活,由于自己是私生子,爸爸的其他老婆和孩子都不喜欢她,最后为玛丽娅姆寻得一门亲事,也就是在她十五岁那年,嫁给了远离赫拉特的喀布尔且四十多岁的拉希德。
嫁给拉希德之后,刚开始生活还不错,拉希德是有自己的鞋店,收入也还是不错的。玛丽娅姆每天就是在家负责家务。后来终于怀孕了,但流产了,后面怀了好几次都流产了,也是因此拉希德对玛丽娅姆不再怜惜与爱护,开始了对玛丽娅姆几十年的打骂和侮辱。
玛丽娅姆则是牢记妈妈娜娜的话,忍耐。
莱拉,出生于1978年,有两个哥哥,莱拉和《那不勒斯四部曲》里面的莱拉同名字,她们都是聪明且热爱读书的人,在自己生活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坚持做自我且找到自我的人。
莱拉的爸爸是大学老师,妈妈则是爸爸的表妹,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阿富汗那个时代背景下,都支持男女平等且支持女性接受教育。
因为在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莱拉的两个哥哥则加入了抗战队伍,莱拉的妈妈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抑郁生活,每天都只是把自己关在房间,莱拉则负责照顾妈妈,虽然她也还是只是个几岁的孩子。
莱拉有三个要好的朋友,六岁被炮弹炸掉一只腿男孩的塔里克,还有吉提和哈西娜两个女孩。
有一天,有人传来消息,莱拉的两个哥哥都牺牲了,莱拉妈妈则更是抑郁了,病痛和内心的难过一直折磨着莱拉妈妈,但也是在1989年苏联撤出阿富汗,妈妈也是好起来了,但阿富汗也是在这时开始了内战。
阿富汗内战,在这期间,炮弹轰炸百姓,女性被强奸后再被割喉等等都在喀布尔发生着,莱拉的朋友吉提被炮弹炸碎,哈西娜也和家人搬去其他国家。
1992年,莱拉的对象塔里克也将要和家人搬走,在最后一天,莱拉将自己交给了塔里克。
随后莱拉爸爸想要带着一家人去别的国家,但莱拉妈妈始终不愿意抛弃自己的国家,终于在爸爸的十多天劝说下,妈妈同意搬走,但也就是在他们准备搬走收拾东西的时候,炮弹轰炸了他们的家,莱拉的爸爸妈妈彻底地离开了莱拉,身负重伤的莱拉被玛丽娅姆夫妇所救,也就正式开启了莱拉和玛丽娅姆不可能的友谊和不可毁灭的爱。
也是因为莱拉怀了塔里克的孩子,父母也去世了,自己是无依无靠,六十多岁的拉希德也使用了一些手段让莱拉相信塔里克已经死去,然后妥协嫁给自己。
莱拉和玛丽娅姆,嫁给同一个人,刚开始玛丽娅姆很不喜欢莱拉,但两人后期相处,包括莱拉生下的第一个女儿阿兹莎对玛丽娅姆的爱和依赖,让莱拉和玛丽娅姆在后院喝了三杯茶之后发展了不可能的友谊,一起照顾阿兹莎,一起做家务,一起面对丈夫的打骂,一起逃跑虽然逃跑失败,也是自己让对方在那种环境下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在莱拉又生了拉希德的儿子察尔迈伊之后,在无力抚养阿兹莎而将其送进抚养院之后,在拉希德鞋店被烧毁而被迫去当门卫之后,那是2001年的一个下午,和阿兹莎见面结束之后,在和拉希德分开之后,回家的莱拉、玛丽娅姆和察尔迈伊回到家中,见到了在门口等待的塔里克,是呀,塔里克,莱拉之前最爱的男孩。
莱拉和玛丽娅姆不敢相信,因为之前有人亲自告诉莱拉塔里克已经离世了,可现在他活生生地站在她们面前,玛丽娅姆将察尔迈伊带到楼上,莱拉和塔里克在楼下谈话。原来塔里克没有被炸死,只是拉希德为了骗莱拉雇人来欺骗莱拉,这些年塔里克坐牢了几年,然后出来工作稳定之后就来寻找莱拉了,现在他非常愿意并且又能力带莱拉走了。
也就是那个晚上,察尔迈伊将这个告诉了拉希德,拉希德残暴地打她们,也就是这时,玛丽娅姆就像莱拉母亲一样保护她,她们一起将拉希德杀死并且处理了。
这也是玛丽娅姆第一次反抗拉希德,第一次为了自己的命运反抗。
之后玛丽娅姆因拉希德的死而被处罚枪杀。
莱拉和塔里克带着两个孩子搬到穆里过上幸福生活。
但一年之后,莱拉放心不下玛丽阿姆,坚持回到阿富汗的喀布尔,塔里克也支持莱拉。
莱拉来到玛丽娅姆小时候的泥屋,原来玛丽娅姆的爸爸也为玛丽娅姆留下了一个盒子,一封信、一部电影还有些许的钱。她的爸爸表达了歉意与爱意,但玛丽娅姆是不能知道的了。
最后的一段,我真的一下子爆哭了,毫无递进的那种。
那个名字一定是“玛丽娅姆”,一定是的,一定!!!
这部作品,在阿富汗的背景之下,记述的是生活,关于战争、人种、男女平等、儿童、女性地位、教育还有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充满战争的国家,女性没有地位,儿童存活率低,教育和医疗就是奢侈品,这并非是以前的年代,就是现在。
作为中国人,真的好幸福呀!祖国强大,人民真的感到骄傲!
玛丽娅姆最后的反抗,莱拉一直坚持教育有用,父母在和孩子相处时,真的需要平等对待,希望未来的自己在家庭孩子教育等方面多参考参考莱拉爸爸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