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小程序放出内测被小道消息文章推送后立刻轰炸了朋友圈,持续到今天白天一整天。
出色的用户体验当然是重点,因为提供了调用手机OS资源的包括:视图、内容、按钮、导航、多媒体、网络能力、罗盘、重力感应、画板等多种API。原理并不稀奇,只是通过Javascript通过WebView组件反向调用。
微信团队放出“应用号”这个声音很久了,所以内测不意外,意外的是名字叫“小程序”,这个名字怪怪的,为什么不是“应用号”?也不是“微信app”,而是看起来比较low的“小程序”?
其时之前微信公众号这个概念刚出来的时候没有问题,大家都理解它是微信提供的新生态,但是随着订阅号和服务号概念的出现,随之而来的是自媒体平台的红利释放和企业服务号应用的风生水起和,订阅号和服务号两个名字已不能涵盖其真正意义。如果再有应用号的出现,只能是更加混淆公众号的概念。相信应用号这个概念初次曝光的时候就已经给人产生迷惑了,有了服务号,怎么又来一个应用号?
从命名上看,这次并不叫XX号,采用了并不响亮的“小程序”,应该是微信去公众号概念的开始。我个人觉得此次小程序的出台是对服务号的换代产品,从小的方面来看是服务号的一次升级,当然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从大的方面看是为了从底层系统区分以自媒体内容主导的订阅号和以提供日常低频服务为主的服务号。
可以预估下,未来微信会逐步减少服务号的推广和投入,而把之前的资源投入到小程序中去。甚至在一个合适的时机,会停止服务号的申请,进而停止服务号的运营。
至于我的预测是不是成立,拿到内测资格的同学看看小程序的消息推送机制是不是类似于服务号的模板消息就知道了。
是不是会产生新一波的微信红利呢?我觉得会,但远远不会有公众号刚出现时产生的杀伤力大。因为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其生态。
至于行业内部为微信发展操碎了心的人说的App Store审核问题,大可不比为此伤神费力。你想到的张小龙团队早就想到了,再者它本质上也就是服务号的一次升级嘛。
企业如何对待呢?当然要随着趋势而动了,之前投入在服务号的资源现在转移到小程序上就好了。原来在开发Native App和微信服务号犹豫的,果断去开发微信小程序就好了。原来服务号做不好的小程序同意也搞不定。
开发者们呢?技术层面要求更高了,但在应用层的也就那么回事,使用它提供的API合理解决业务问题就好。有大部分声音说HTML5会取代Native App的我想说,从智能手机平台产生iOS、Android两大阵营那天起,这种论调就一直存在,不过从这么多年的现实的发展来看,呵呵以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