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原来,寄予希望却无法拥有的人叫白月光,拥有却无法拥抱的人叫朱砂痣。
这本书是同我的男友一起看的,在一起交流之中我感悟颇深。书中用文字细腻地描绘了那段特定时期人们的生活情感和婚姻状态。小说主人公佟振保与两个女人——娇蕊和烟鹂的情感纠葛,展示了在男权意识统治的社会下,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和悲剧的根源。恍惚之间,佟振保不是一个书里的人,娇蕊和烟鹂的悲剧也并不是胡编的夸张小说,而是万千现实里的人的剪影。
佟振保,这个似乎是那个时代男性的典型代表,却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或许从一开始,振保就没有爱上过任何一个女人,“为了崇高的理智的制裁,以超人的铁一般的决定,舍弃了她。”他面对不顾一切爱上他的娇蕊,临阵脱逃,他爱的,始终是他自己。他表面光鲜磊落:大孝子、大善人、好丈夫、好哥哥、好爸爸...却实际上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好名声活得拧巴软弱又没有担当,张爱玲用振保这个角色,实际上讽刺了现实生活中表里不一,只会在内心打算盘权衡利弊自私虚伪的人。
他明明喜欢的是性感热烈的红玫瑰,却为了世俗名利,选择了并不喜欢的白玫瑰,伤了红玫瑰,害了白玫瑰。他身上所发生的一切,以及他的选择和行动,都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矛盾和冲突。他既是那个时代悲剧的产物,同时也是那种时代悲剧的推手。
娇蕊,也就是“红玫瑰”,她代表了振保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激情。她的出现,犹如一团烈火,点燃了振保的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娇蕊的热情逐渐消退,而振保对她的感情也从最初的热烈变成了厌倦。此时,白玫瑰烟鹂出现了。
烟鹂,也就是“白玫瑰”,更像是振保对于生活的妥协和无奈。他需要一个安稳的生活,一个符合社会期待的家庭,而烟鹂就是这样一个存在。然而,烟鹂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振保对娇蕊的厌倦,反而让他更加陷入了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
一个骄阳似火,一个淡漠如霜。有首歌这样唱道:“你认真地说你喜欢白山茶,怡然自得地收起别的红玫瑰”殊不知,玫瑰布满荆棘,你带着一身伤痛在雪中哀悼,上瘾后愈发变得猖獗,潮水一般地强烈侵袭,久而久之,肆意而泻。
悸动与冷却,红玫瑰与白玫瑰,是灰墙上的一抹鲜红血渍,还是衣衫上的一粒白饭黏子,其实,再贞洁无暇的白玫瑰也寡淡无味,再瑰丽美艳的红玫瑰也俗不可耐,不过是一场徒劳的牺牲罢了。
在这段情感纠葛中,振保、娇蕊和烟鹂都成了受害者。他们被自己的情感所困,被那个时代的社会规则所束缚。他们的选择和行动都受到了限制,他们无法自由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张爱玲通过对这两位女性的描绘,展现了她对那个时代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刻理解。娇蕊和烟鹂都是那个时代女性的代表,她们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但最终都成为了男性欲望的牺牲品。
“爱到底是好的,虽然吃了苦,以后还是要爱的。”张爱玲所追求的是自由而热烈的爱情,现实中也“吃了苦”,满身的伤痕却依然不停地追求那份真挚赤诚的爱。她犀利,她肆意。“我不过是往前闯,碰到什么就是什么。”这段娇蕊说的话又何尝不是张爱玲在借她之口向众人倾诉。
《红玫瑰与白玫瑰》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男女的爱情观婚姻观以及他们在婚姻中的无奈和挣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到张爱玲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爱情与生活的独到见解。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女子的灵魂中,其实都同时存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但只有懂得爱的男子,才会令他爱的女子即便是星光一样寒冷的白玫瑰,也可以同时娇媚地绽放风情。“爱情的乍见之欢,是人生里一个个欢笑心动的起点,但它最终的归宿一定是细水长情的婚姻之末。因为爱是身不由己的责任,是孤独人生的永生花,携一人之手,踏过红玫瑰的热烈,走过白玫瑰的圣洁,才是人生与爱情的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