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我就一直梦想写一本书,写一本回忆录性质的书,把我自己的事,我周围的人都写进去。我想写我的童年,我的大学,还有在人间,像高尔基的三部曲那样分成三个阶段。
先写我的童年。那是家里最贫困的时候。大环境下物质本就匮乏,我家因为超生,能搬的东西都被搬走了,更是生活都是问题。记忆中的日常就是,姐姐常住外婆家,有了粮食爸爸偷偷摸摸转运到偷挖的地窖,妈妈带着我和弟弟东躲西藏,因为超生罚款没缴清,担心弟弟被抱走。两间土瓦房,外加几间只立四根柱子的茅草房,构成我们的家。有一碗干米饭而不是红薯稀饭就算是打牙祭了。中间经历了姐姐的夭折,弟弟被抱走,然后又托关系找回,申请延期缴款,超生的我和弟弟分到了田地,爸爸重拾兽医手艺。
后面的日子渐渐好起来。茅草房也修成了石头房。我也开始对我家的环境整体有了更多的记忆。川东南的山区,同村人大多都是散居。我家住在一个叫做老鹰崖的小山坡下,那一片小山坡是祖上留下的自垦自留地。茂密刺柑长成一堵堵天然的围墙,沿着两旁都是麦冬的石阶而上,即是房屋所在。后面的大园子里,种满了各种果树,各种中药材,一年四季常绿,经常开满各种花,尤其是夏天满坡的栀子花和秋天的白菊花,老远就能看见。中间还有个池塘,夏天的时候荷叶田田,立上几朵荷花,特别漂亮。屋旁边还有棵年纪很大的黄柏树,我和弟弟在旁边私有化了两块自留地,常种些野花野草。在大树洞里存放种子和肥料。
一年又一年,那个屋子里装满了我和弟弟童年的欢乐。一直到上高中,因为在山坡上饮水困难,我们搬到另一处。房子格局没变,屋前屋后也种了些果树和药材,甚至也挖了个很小的池塘,但再无以前那个地方的感觉。不过,此时我也很少在家里长住。
然后,是我的大学。从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考到一个大城市里上大学。全村都轰动了。算是带着很多期许的目光去上学的。但到了大学里,其实过得不快乐。至少刚开始不是。小乡村里的出来的孩子,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学会了些,其他的都不会。我基本没有操作过电脑,不会打字,更别提网络,QQ。我不会说普通话,因为以前学校的语文老师也不怎么讲普通话,面对宿舍里全国各地的舍友们,我都没办法跟他们沟通,一说普通话我就不知道我要表达什么内容了。即使是说四川话,我的四川县份上的方言成都的同学仍然听不懂......组织能力这些似乎都没听说过。才艺,那怎么可能。
是很局促的一长段时间,但是也是自己飞速成长的一段时间。但只是一些看得见的技能上。格局上,其实还是没有变。只是,那时并不知道格局这个词,是现在回忆起来的描述。这也是间接导致我大学几年出来,工作难找,找到工作,也是迷茫一片感觉的原因。
像我这类农村杀进城的孩子,是最感谢高考的。没有高考这样的应试教育,我不会是现在的状态,虽然经常也对现实不满意。我现在也许还在老家的小乡村,嫁了个门当户对的老实人,超生的孩子成群,大的孩子都即将成年,天天土灶台边打转,张罗一家人饮食,洗沾满泥浆的衣服,闲下来,就真的是闲下来,只能不停地干点编织活打发时间。、
在人间部分,是现在的我无法写出来。我觉得那应该是我对人生参得更透时,才能写出来的部分。还有待时日的酝酿,待到合适的时候再启封。我很期待那个时候,我再看回我现在认为的我的童年和我的大学的样子。
如果真的写成这样内容的书,我会考虑将封面设计一幅水墨画。画中,几间茅屋,两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孩子,扎着两个羊角辫子,穿着无袖短花褂,坐在茅屋旁的小凳上,手里拿着两根棒针,正在学习织围巾;小的是个男孩,稀疏的头发,穿着短裤叉,在屋前滚铁环。
如果能成.....那个大山沟沟里出来的孩子,她的梦想就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