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认为钱是好东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足够多的钱。但为什么大家不盼着自己有很多报纸呢?为什么不盼着自己有很多废铜烂铁呢?要知道,纸币仅仅一张纸片而已,硬币仅仅是一小块合金而已,为什么纸片和合金这么讨人喜欢呢?
-01- 金钱是从哪来的?
在原始社会,每个部落都自给自足,想吃肉就狩猎,想吃果子就采摘,想穿衣服自己做,所以那时候的生活完全不需要金钱。
到了农耕时代,事情发生了变化。张三家的土地只能种水稻,但他偏偏想吃玉米。李四家的土地只能种玉米,但他偏偏想吃米饭。两个人都因为吃不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而苦恼。直到有一天,他们见面了,诉说了彼此的愿望。然后,张三用1袋大米换了李四的1袋玉米,两个人开心地回家了。
村里人听说了他俩的做法,甚是高兴,纷纷效仿。有的人背着一只羊换了5袋苹果,有的人用一串手工项链换了2个馒头,有的人通过为别人理发换来了一顿饭……通过以物易物,村民们从别人那里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以物易物继续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有时需要背上100只羊来交换,有时需要挑上数百袋大米进行交换,实在是太麻烦了。所以人们找到了交换的中介,比如贝壳、兽皮、珠子等,人们给这种交换中介起了个名字——钱。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犯人们用香烟进行交易,香烟就是监狱里的钱。
-02- 金钱的本质
金钱的价值只存在于我们的共同想象之中,金钱并不是物质上的现实,而只是心理上的想象。
刚才我们提到,金钱是一种交换的中介。其实,任何东西都可以作为交换的中介,但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每个人都要相信它是钱。“信任”才是金钱真正的原料。
村里的人都认为贝壳可以作为交换的中介,当张三交出他的1袋大米的时候,对方只是给他5个贝壳,贝壳可不能像大米一样让人饱腹,但张三还是欣然接受了这次交换,仅仅是因为:他相信手中的贝壳可以换到他想吃的玉米或其他东西。
在农耕时代,村里人相信贝壳能换各种他们需要的东西,所以贝壳就是钱。而今天,我们不相信贝壳能换玉米,所以贝壳就不再是金钱了。贝壳本身还是贝壳,没有任何变化,但它从“金钱”变回了“贝壳”。当我们不再相信人民币、美元、欧元能够交换时,那它们就变成了红红绿绿的纸片。
金钱,是有史以来最普遍最有效的互信系统。
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地域的人都共同相信金钱。所以,你可以用钱让美国的公司把苹果手机给你,你可以用钱让日本的餐厅把寿司给你,你可以用钱让韩国的化妆品店把口红给你,你们素不相识,却通过金钱很快达成了合作,金钱建立起了陌生人之间的信任。
-03- 金钱根本不存在,只有想象
我们来举个例子。
A是个成功的创业者,赚了100万,他把100万现金存进了银行。然后,银行的保险柜里就放了100万现金。
我呢,想开一家书店,但我没有钱。于是,我向银行申请贷款100万元,银行同意向我贷款,给我的银行账户打款100万元。
拿到了钱,我立刻从书商B那里买了足够多的书,价格是100万元,所以我向他转账100万元。
书商B很开心,把赚到的100万元存进了银行。于是,银行的账户上现在有200万元了,但它保险柜里那100万现金根本就没有动过地方!它的账户上却多了100万,哪来的?
上述过程中没有任何违法违规的行为,但银行真的多了100万元,难道这是银行的骗局吗?
问题的关键在于银行,它相信我的书店能够盈利,我能够连本带利的还清贷款,所以它同意借给我100万。当我还给银行100万元以后,如果创业者A想取走他的钱,书商B也想取走他的钱,那银行就可以把保险柜里原有的100万和我还的贷款100万分别交给这两个人。
整个运作过程的全凭一种想象的未来:银行相信我的书店能盈利,我能还清贷款。创业者A和书商B都相信银行会在他们取款时把钱还给他们。你要记得,这些都只是想象而已,是一种大家都相信的想象。
如果银行不相信我,就不会把钱贷给我,我就没有资金去启动书店,没有书店我就赚不了钱,书商B也赚不了我的钱。如果全社会都这样,结果就是全世界经济冻结。
直到人们基于对未来的信任,才创造出“信用”这种金钱概念,让我们能够预支未来、打造现在。
所以,金钱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一种大家都相信的共同想象。当信任崩塌,金钱世界就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