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生教学中生酵出课堂的醇香———以《春夜宴》等为教学案例分析

【摘要】:语文的共生教学,是立足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依据本色语文教学的基本主张,所谓本色语文就是按照语文的规律教语文,按照语文的规律学语文;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关键词】: 共生理论  语文共生教学  本色教学

百度百科说共生,即是种间的合作关系,是自然界中最司空见惯的现象。共生(mutualism)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倘若彼此分开,则双方或其中一方便无法生存。

而“共生”这一概念是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于1879年提出的。原本是指不同种属的生物利用对方的特性和自己的特性互相依存、一同生活的现象,也指各种各类生物之间以及与外界环境之间,通过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建立密切而和谐的联系。共生理论,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理论,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将共生理论引入语文教学,用来解释语文教学中的种种关系,协调语文教学中的种种矛盾,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改善课堂教学的状态,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提出“语文共生教学”理论的是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这是他根据自己30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借鉴了大量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这一成果获得了江苏省首届教学成果评选的的特等奖,现今这个教学理论在全国已经形成了十分广泛的影响,而且受到了一线教师和课程专家的充分认可。

语文的共生教学,是立足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是依据本色语文教学的基本主张,所谓本色语文就是按照语文的规律教语文,按照语文的规律学语文;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共生教学就是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的体现和改善,着眼于教和学的融合,着眼于阅读和写作等素养提高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的诸多问题和大多数教师实施的“结论教学”的特点是死的,而共生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活,活的知识内容,活的教与学的过程,活的课堂生成,活的引导,师生共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学。共生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过程观,教师观,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看到了真正的“教”和真正的“学”,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因此运用共生理论可以协调语文教学的种种关系和矛盾,实施语文课程的教学,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那么共生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模块中可以包含哪些呢,例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主体与内容,内容与形式,文意与语言,阅读与写作,乃至素质与应试,创新与继承之间等,它们既是一种矛盾关系,当然也是共生关系。黄厚江老师在写作教学中,就是运用共生理论促进写作教学,使写作与生活、内容与形式、规范和创新等各种矛盾之间得到协调和共生。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运用共生教学方法,窃以为有了很好的收效。

(一)在形式的创新中创造教学内容共生

诗歌教学一定是师生真正的语文挑战课。窃以为师生本身具备的语言的丰富,甚至是优美,诗意的语言表达,是诗歌教学中师生碰撞出火花的硬件要求,是诗歌鉴赏课上出诗歌味道的基本要求。在诗歌教学实施中,学生的真确理解,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教师的巧妙引导,及时的点拨更为重要。当这些都具备了一定成熟的教学条件时,教学形式上的创新,则会使诗歌教学锦上添花,呈现出更美妙的课堂共生效果。

以杜甫的《蜀相》和《登岳阳楼》为例,我深有体会。这两首诗都是诗人的著名代表作,《蜀相》是48岁时写的,《登岳阳楼》是晚年流落湖南岳阳所作。这两首诗我都很喜欢,也有许多触动。但是如何把这种喜欢和背后深刻的触动也让学生心头有牵动,这并不是教师讲得有多好就能实现的。因此在设计课的过程中,内容与形式有所创意,试图把学生拉进诗歌课堂,去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蜀相》,学生对于诗歌所表达的主题都不难理解。但是,上课提问过程中,学生还是在参考书中游走,浮于表面,其实深入就不解其意。于是找准一个切入点,就拿首句中“丞相祠堂何处寻?”的“?”做文章。诗人是有意去祠堂还是无意的呢?学生都知道是有意的。那为什么还要用问号呢?学生说,这是设问句,诗人自问自答,表达了诗人对先贤强烈的敬仰和缅怀。我故作不解之态,为什么“?”还能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呢?当然感叹号更强烈才对。所以笔者现场将句子改成:丞相祠堂此处寻!又故作得意,觉得这样改得好极了。学生一听,觉得不行,这样一改把原来的诗意诗味给改没了。笔者赶忙问原因。学生解释说:诗人用问号,读出来时声调上扬,与下句形成抑扬顿挫之感,显得比较押韵;诗人知道丞相祠堂就在那里,只是去的人少,显得荒凉,所以,寻字后面的问号就有这层意思;然而即便是荒凉,人烟稀少,诗人也要去寻自己心中崇拜的偶像诸葛亮祠堂,可见他对诸葛亮强烈的敬仰和缅怀。

接着笔者问,那能够直接表达诗人这种情感的是诗句中的哪一句。学生说最后一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然而英雄已去,如今英雄留下的景象是这般凄清,这般荒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再来读一读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怎样的的一颗心?是智慧与品德兼具的贤臣之心。可是最后的结局确实如此令人心痛。那为什么由祠堂写到“泪满襟”,因为这泪包含着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慨。如此一来,一个问号就牵动了整首诗,不按套路走,全是学生在课堂中发现,然后发问,讨论。课堂上所有的师生问答都是由一个主问题之后一点点共生出来的,师生的对话是温热的,即兴的、现场的、这便是得益于在课堂设计的形式的创新中完成的共生教学。教师不需多美言,诗歌便出味,出情也。

《登岳阳楼》也在设计上如出一辙。课前,笔者在黑板上用粉笔手写全诗。学生往黑板上一看。笔者说,这是杜甫生命中的最后一首诗,是杜甫晚年57岁时写的。当时诗人从變州出来,流落到湖南岳阳,他登上了心闻已久的岳阳楼,看到了洞庭湖水的景象,于是有感而作。其实简单点概括这是写一个垂暮的老人流亡他乡的故事,诗人用写实方式表达情感。接着请一位学生以第三人称“这个老人”来讲讲他在诗里述说的事。学生基本能说出故事的大概。诗的意思也基本准确,但是讲起来不流畅,不够生动。后来笔者灵机一动说,改变一下人称代词用“我”来讲这个故事。学生讲的很好,语言生动,投入感情,而且在诗歌原来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描写性的语句,使得老人的故事讲得很感人。两位同学都说完,请其他听故事的学生点评说说听故事的感受。学生说在听“这个老人”的故事时,觉得这个老人的经历有点辛酸,有点无奈,有点孤单。在听“我”的故事时觉得很感人,觉得这个“我”非常可怜,悲喜交集。就在这时,有一个学生说不想说听完感受,想提出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用第三人称描述这个故事和用第一人称描述给人的感觉是那么大的差别。用第三人称感觉不比用第一人称有感情,更感动人。此时课堂进入了佳境,笔者仅由一个讲故事的教学形式来呈现诗歌大意,没想到在后面却共生出更出人意料的问题,并且问题越问越好。共生出的问题学生说,用第一人称更能直接抒发情感,更容易把自己变成故事的主角,感情就更投入。而用第三人称我们是旁观者转述别人的故事。课堂中笔者让学生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变成诗中的主人,这首诗就是自己写的,所有的经历都是自己的经历。用“我”字加进去感受诗意。全班试着深情朗读:

          登岳阳楼

(我)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我见)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我)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我望)戎马关山北,(我)凭轩涕泗流。

此时,学生眼里流露出一种认可,明了。诗人虽历经坎坷,心胸却如此宽广。我们读来亦不禁感动其中。在诗歌内容与形式教学中找寻与学生的共生点,文字所有的美好迎面而来。笔者与学生们久久不愿从《蜀相》《登岳阳楼》中抽离出来!

(二)在阅读的情境中创设写作教学共生

共生教学理论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在阅读中教阅读,在写作中教写作,用阅读教阅读,用写作教写作。基于这个基本理念在教学《春夜宴从第桃花园序》时,笔者将其定为写作型的一节课去教学生如何创作诗歌。

在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个春天美好的情景,以标题为出发点,春天是一个可以满足人所有美好浪漫愿想的时节,春天的夜晚更富有情调。一千多年前,李白和他的堂弟们就是选择在这样一个温润美妙,艳丽朦胧的桃花园里举行了一场令人神往的高雅的难忘的宴会。他们把酒言欢,他们吟诗作赋,用文字,记录,铭记,把自己写进了属于自己的春天里。那一夜成为了永恒,成为了定格。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满足了我们对春天所有的幻想,上这一堂课,笔者还特意选在春天时节,因为没有什么比在春天上这一课更适合的时间了,就像选择在秋天和孩子们一起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在冬天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在这样特定的客观教学情境中,与学生更好地完成共生出来的读书的感悟弥久留香。由此,在这样的情境中及时地让学生进行创作,记录自己的美好,以诗回赠诗,唯有如此才能记住美。于是孩子们用文字写下对《春夜宴》的所有感受,感谢李白,感受春天,因为春天应该被我们记住,来读读孩子们写给春天的诗吧,题目与主题是《把我们写进春天里---送给李白春<夜宴>》:

(陈妹娟)

春风十里不如“你”

我喜欢你作诗的时候

如同你在这里

我在遥远的未来聆听你

你活灵活现的诗句

如同你在这里

当世间万物充满你的灵魂

你从万物中浮现

在春风亲吻脸颊时

把我们一同写进春天里

(黄雯珊)

你曾说

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

所以要及时行乐

是的

每个生命都应该是

一朵绽放的牡丹花

无时无刻不散发着

青春浪漫的气息

多么希望

我可以如你

永远活在春天里

以梦为马

诗酒年华

(王孔林)

把我们写在春天里

写在你浮生若梦的

诗歌里

写在你放荡不羁的

旅途里

写在你迷人浪漫的

桃花园里

把我们写在你醉月的

春夜里

看月光与你畅序天伦乐事

听桃花儿与你高谈转清

不问执笔,人生跌宕起伏

只记得我们被你写在春天里

(许溶珊)

桃花,群季,春夜宴

看春天,赏桃花,

十里春风

回眸一眼

你和我们都在春风里

(戴莹)

步履如斯

匆匆忙忙

拽不过时间野马

任它疾驰

把我带向诗意

诗意的远方

活在风花雪月中

四季轮回

怎敌得一次

把我们写在春天里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认识到共生写作教学更细微的处理就是:创设符合文本的阅读与写作情境,在这样贴切真诚的情境创设中,让学生体会到写作氛围的营造对于创作的催化和生成的作用,从而大家完成一个一起来写作的事实。这亦是黄厚江老师“共生写作教学”的思想精髓,共生写作教学反对以写作知识、写作理论、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以及名家名篇和学生优秀习作的阅读为主的作文教学,而是将这一切融合入到写作的过程当中。

(三)在教师的示范下演绎学生间共生

笔者讲到了《边城》的读后感受。学生们把笔者的感受也开开心心地猜了一番,林林总总加起来,其实就是笔者最想说的“美”的感受!

有句话说“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学生接着话:“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笔者说,并用手指着心口,“其实这句话不对,应该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且缺少发现美的那颗跳动的心”,于是接下来,让同学们记住,他们这里有一颗发现美的心,要去发现图片上的美,并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笔者请学生看边城的几幅图,试着写几句话,向大家介绍它的美,你眼里的心中的美。笔者先来示范描述图一,接着学生便自己也尝试说:清晨,山上青翠碧绿的树林里,传来清脆婉转的鸟叫声,湖水是绿色,清澈的,倒影着旁边的人家。图二师生齐说:湖水和山被雾气笼罩着,朦朦胧胧,它们仿佛在牛乳中。沈从文先生是怎样写这些风景的美呢。进入文字赏读时,有一段文字作家把水形容了具体的颜色,加入了天气,还有特有的鼓声,那旁边的房子有翠翠的家,朦朦胧胧的河面,白鸭。这三个写景的句子,放在一起把边城特有的风景的美呈现在我们眼前。

但笔者觉得这么长的句子,还是不足以表达美的感受。有人说,沈从文的《边城》美的很干净,美得就像一位飘飘的仙女,也说它美得就像一首诗,一首散文诗。所以,笔者又示范把这三个写景的长句,变成了一首诗:

暖城(题目)

那泛着豆绿色的河水

明朗的天气

蓬蓬的鼓声

向上游一方落去的

翠翠的家

河面被黄昏装饰了

一层银灰色的薄雾

朦朦胧胧

好似一只白鸭

潭中,浮着

可是,笔者没有定题目。学生们纷纷帮帮给这首诗拟了好些个标题。例如《边城》,《美城》,《暖晨》。笔者觉得《暖晨》不错,可是句子里有黄昏呀,于是大家集思广益,改了一个字变成了《暖城》。让学生美读,连同题目一起。怎一个美字了得。

语文,是文字组合的游戏。笔者示范变换一下字词的位置,删减字数,于是就成了诗。接着现场让学生把这几段边城的风景,改写成一首诗。少年的诗,就这样在时间的一分一秒里孕育出来了。如下:

那人,那狗(题目)

那睡着的黄狗

忽然醒来乱跑

又回去了

白塔下的鼓声

船头的《娘送女》

门前天上的白云

白日渐长

不知什么时节

船上没了声音

白云没了踪影

唯有

睡着的祖父同

睡着的黄狗和翠翠

那人与狗(题目)

那狗醒后发疯似的乱跑

鼓声徐徐响

他们伴着站在白塔下

《娘送女》是祖父寄予的殷切期盼

白日渐长不知时节

翠翠望着白云

两人一狗相依偎船中

睡去

阳光下的温暖(题目)

阳光下熟睡的黄狗

忽醒来便乱跑

两个人在白塔下

听着那远处的蓬蓬鼓声

祖父倚在船头吹着曲

翠翠同狗躺在岩石上

看那天上的云

白日渐长,不知时节

祖父睡着了

静静地听着远处飘来在水中晃荡

暖趣(题目)

黄狗在太阳底下打盹儿

忽疾驰而去

又泅河而归

听那远处的歌声

余音袅袅

祖父同黄狗伏在荫下

望着天上白云朵朵

渐渐地,渐渐地

祖父睡着了

翠翠睡着了

狗也睡着了

醺(题目)

瞧那阳光

扑朔又迷离,

刺眼么?

狗——跑了。

听那远处的鼓声,

悠然又悦耳,

沉醉么?

云——飘来。

望那天上的云,

忽隐忽现。

白日渐长,

晕子更深了。

潭中映着这家人的影儿,

朦朦胧胧,

似雨微醺,

不一会儿,

都睡着了———

整堂课不是按照设计好的思路死板进行的,所有的教学生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火花都是灵活变动的,精彩的课堂共生要有教师的有效示范。都说少年情怀总是诗,孩子们已像诗一样,拥有一颗美的心,向着未来飞驰而去了!

(四)在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中完成阅读共生

在教学先秦诸子百家时 笔者采用集体阅读展开教学活动。集体阅读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讨论、总结,组内合作,完成一个作家一篇作品,并提交一份阅读成果,成果是一篇阅读感悟的文章。在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过程中,他们会经历分工、疑惑、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活动,由此协调和共生教学课堂之外的内容,而且总是会有教学惊喜。例如在孔子选篇中,一组学生选择的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组内讨论学生在思考何为义?何为富贵?当义与富贵产生冲突时我们如何抉择,组内的讨论异常激烈,各自有各自的心中标尺,笔者很好奇这样的探讨出来的感悟内容会是怎样的,但不论结果如何,学生在互相的合作探究中有思考就已经体现了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最后由一个学生代表来主持宣讲本组的读书成果。如这组宣讲的主题是《富贵如浮云》:

本篇材料的核心内容讲的是孔子的义利观,这里的“义”主要是指人对利益的追求合乎规范,比如合乎理,合乎道,合乎仁等。孔子主张富民,但在“富”之上高悬出一个“吾所好”,也就是道义,所以孔子强调富而可求和不可求的分界,就是要促使人们省察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否合乎道义。   

关于求富。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由这句话可得知,孔子赞同求富。与当时世人“重农抑商”的思想观念不同的是,孔子认为富贵是可取的,但在求富的过程中要遵循“道义”。在遵道守法的基础上求富不仅能改善人的生活质量,也能使国家富有。反之,违背道义不仅会给人与人之间带来信用危机,还会影响社会良好风气的塑造,阻碍国家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而关于贫穷。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孔子在这句话中表达了对贫穷的态度。虽然贫穷,但也要发现其中的乐趣,不能被贫穷给压倒,也不能因为贫穷而去做一些不正当的事而取得富贵。小人因贫而求不义之财,孔子则视“不义而富且贵”为浮云,孔子言语自由洒脱,也体现出他主张安贫乐道的精神。

关于勇和义。子曰:“君子以义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这句话是孔子教导子路为人处世的道理。勇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可以用于不同的情况。小人为一时之气勇,君子则为大义而勇。在孔子看来,不能专讲尚勇。因为不论是从政人士还是平民,缺少了义之后,一个可能会作乱,小则乱家,大则乱国;另一个则可能会成为“做奸犯科”者。所以,孔子认为义才是最高尚的。

但勇就不重要了吗?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儒家作为做人为政的基本准则,然而由上可知勇是施行仁义的必备条件,所以孔子说无勇就会见义不为,是不仁不义的表现,也就是说为人要有勇才能行义。由此后人延伸出了“见义勇为”这个成语。 

这篇材料从多个方面阐述了义的重要性和作用,启示我们应该重视义的作用,但作为参与在社会中的人,不能被“义”所牵制把“人”完全献身于抽象的社会现实。同时也不能被“利”所驱使,完全投身于世俗的物质利益。

另外我们还读出了关于做人的方面。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后人的忧虑。孔子把道德修养,讲读学习和知错就改三个方面的问题三者并重,认为这三者关乎人能否迈向高尚的心灵品质,但许多人都不再重视这三者,这才是真正值得让人忧虑的问题。

课堂内容宣讲结束后,宣讲的学生要接受全班学生针对此文提出的疑问和他给出读书的思考,并在课堂上讨论,总结,由此才算完成了一个集体阅读。在集体阅读中让学生与学生完成共生教学,激发出学生的读书热情、主动性、导向他们的阅读、思考与写作,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五)结语

在以上几个共生教学的初步探索中,笔者真切感受到共生教学就是眼里看见学生,心里装着学生。其重要特征就是“以活激活”,就是要基于现场教学目标的调整,基于现场教学进行教学内容的再生,基于现场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基于现场进行教学思路的变通,在读写实践过程中完成教师的角色。“以学定教”不单是备课时从学生出发,从学情出发,而是教学过程中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情出发,从教学现场出发。所以共生教学一定是“基于现场的教学”。真正的教学是发生在课堂上的,真正的教学就是学情出现意外的时候。笔者以为已陷入“共生教学”的酒窖中,且越来越深,惟愿在共生教学中生酵出许多课堂的醇香。

【参考文献】:                                 

《黄厚江:什么是共生写作教学》该文刊于《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8年12期“思想”板块.

黄厚江,《共生:基于现场的教学》读书摘要.

黄厚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名师课堂”栏目:《手把手教学生写作文----共生写作教学的基本认识和操作》2016.1-2.

徐飞,《语文教学通讯.高中》之“论道”栏目,2016.2.

徐飞,《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名师课堂”栏目:共生写作课型之八:过程与方法,2016.1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5,980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422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130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553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408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26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720评论 3 38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373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678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22评论 2 31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48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35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38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0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83评论 1 25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692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893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随着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对全体语文...
    储建明阅读 1,550评论 0 19
  • 活塞主教练斯坦-范甘迪接受采访时表示斯坦利-约翰逊在他的防守端也应该要多加努力。 “我觉得现在我们有机会成为一支精...
    Sandy体育风云阅读 103评论 0 0
  • 心里不免些许忧郁,浅浅的压在心里,让我想起了许久以前的事。那些年的生活美好而又寂寞,忧伤而多情,清风浅浅的吹过,好...
    不留心阅读 414评论 4 7
  • 注意力是无价的资源。 从渴望心想事成,到期待远方的回响;从渴望专注,到初尝心流之味;从渴望控制情绪,到以正念接纳自...
    Wi先森阅读 455评论 2 4
  • 最后截止67 预祝7.22一号店开盘大卖!!! 愿一号店所有小伙伴这个夏天流的汗,晒黑的皮肤,都会通过另外一种方式...
    念美美阅读 18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