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坐拥我无法想象的资产,但整个人生一直保持简朴。
他告诉媒体的理由是,过上贵族的生活对他的8个孩子们不好。而实际上,在他的基本准则里,就写下一条:生活中别拥有大量愚蠢的需求--你不需要很多物质的商品。说出来写出来都容易,但践行很难。他就一直是特立独行的标杆。
昨天,写了一篇笔记,发到小red后引来了大量讨论。主题是:65%的美国成年儿女(22-40岁)都啃老,最高的州平均每月给成年宝宝的生活费超800美金。底下留言的父母们似乎都统一了口径,觉得自己只有这么一两个孩子,这么做再正常不过了。有一位说,每月帮成年宝宝付房租买吃的,还另给2000刀,有钱任性。还有一位称给女儿的男朋友买了一台奔驰,但是要求分手要归还。
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是查理芒格会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保持朴素,保持对物质的谦卑,到底意味着什么?他说,人会有自我服务偏见。意思是,我这么棒,我就值得拥有全世界最好的(物质)。他还说,如果在一个系统里,你表现得越差劲却能得到越多的奖赏是很可怕的。例如大家都穿名牌,我得买更贵的名牌才是第一名,就是他说的可怕的差劲第一。
所以,不难想象,他对于在金钱和物质上尽最大能力去满足孩子一定是不赞成的。也不是说这么做就一定会助长人的惰性,虽然有些人的人性确实也经不起那样的挑战。自然也有很多有志青年拿到了资助之后努力崛起,追求梦想而一举成功的。 同样,在AI能帮我们做很多事情的当下,有人担心被替代后找不到自身价值,但也有评论说“人类终于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自己到底想过怎样的一生”。凡事皆有两面,但我们还是不能只是迷茫地选择中庸。查理芒格留给他的子女们的资产不计其数,但不会是日常按月给付,让他们过富足的日子,去攀比、娱乐(调查中有许多家长帮付Netflix等订阅费)。更重要的是,他留给他们的精神财富,其中包括保持简朴的品质,就足以让他们世代不陷入贫穷。
相关研究结果也表明这种方式不可取。行为经济学研究显示,长期过度消费可能会降低我们对财富与需求的敏感性,认为更多物质就是快乐来源,忽略非物质需要。心理研究也发现,高消费易形成“获得-习惯-损失”循环,无法形成持久满足感,可能滋生情绪问题。更不用说依赖心理和抗挫折能力等,各方面的研究不胜枚举。
所以,保持简朴,尽可能过低消费的生活,才是人生迈向幸福的重要一步。